馬利亞
摘要:鋼琴以其寬廣的音域、豐富的和聲與深刻的表現力成為人家喜愛的樂器之一,鋼琴演奏的藝術領域是豐富多彩的,但鋼琴也是一門較難掌握的樂器,對于一個鋼琴專業(yè)學生來講,練琴不但貫穿了學生的成長過程,也將貫穿于一位鋼琴家的整個藝術生涯。本文從學生主觀察學習意志以及客觀的科學練琴方法兩個大方面來說明,只有運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
關鍵詞:練琴技巧;方法;研究
一、學生方面
(一)注重大腦對身體各部位的控制
練琴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要用大腦指揮手腕、手指、手臂運動,調整腰、肩的位置和姿勢,最終達到聲音的完美和諧。與此同時,鋼琴彈奏是一個節(jié)奏與聲音創(chuàng)作結合的復雜的過程,其中,組成音樂作品的各個音符永遠是按各種不同的方式組織成完整而統(tǒng)一的藝術整體。所以,還要用自己的耳朵聽手指落到鍵盤的力度、聲音,或者說看音色是不是符合要求,聽進行的每一個樂句是不是連貫且力量均勻。用大腦記住聲音連貫的規(guī)律。對音樂的記憶力,是―個集聽覺、視覺、動作等各種記憶力的綜合描述。記是指要記整首曲子的節(jié)奏,記住每―個樂句都是在哪里吸氣的。如:大多數人是用右手彈奏出旋律,在視奏的時候要一邊聽一邊記,直到你對它們有了一定的印象或者大致上能哼唱出來,而左手作為一個伴奏,要記它的規(guī)律,多數情況下,左手的伴奏是按照若干和聲功能來進行銜接的,每個小節(jié)都有同樣的和弦,要記住是在什么地方產生了轉換。記并不等于是背,練琴的過程中一定要用眼睛看譜,用手感覺音與音之間的距離,這樣不僅僅能提高學習者的讀譜能力,而且還能節(jié)省練琴的時間。記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更陜地掌握技巧,當記到一定的程度很自然地就可以背下來。
鋼琴家加爾斯東曾說過:“記”就像幾根大纜繩懸吊著的升降梯,如果其中某根繩斷了,那么其他的幾根就沒有作用了。這一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二)練琴時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歸納總結的能力
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經過一首曲子的學習,把在這首曲子中學到的知識點融匯到學習其他曲子中去的能力。其次,是要讓他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琴方法,例如,練完一首曲子后,讓學生回憶、總結,讓他說說他是怎樣完成的,從他的回答中,教師就可以聽取他是如何練習的,以達到鼓勵他要保持這種良好的練琴方法并增強其練琴的自信心,更進一步地讓學生領會到教師的教學意圖,逐步掌握音樂的練習方法以及它的表現規(guī)律,提高練琴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每次練完琴后,都要有自我總結的習慣――我今天都練了什么,我取得了哪些進步,我獲得了什么,練習的順序是不是正確,我還有哪些不足等等,把它們記下來,以作為下一次練琴的“著眼點”,著重進行練習。如果學生能夠養(yǎng)成長期堅持自我總結的好習慣,學生自己就會明白自我總結是改正盲目練琴和提高練琴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3.突出重點、難點、分句、分段、分聲部、分手練習
練琴要有目的性,不能從頭到尾沒有重點與難點而重復練習。一首作品既有它困難和容易的地方,還有它不同的技術要求以及特殊的思想內涵和表現情感。因此,對重點和難點小節(jié)、樂句、樂段可采取分句、分段、分聲部的手段進行練習,使學生對樂曲的結構、旋律變化以及難點和重點認識得更加清楚,使困難得到分解、簡化,然后集中精力,單獨練習,突破難點。這樣的練琴方法要比從頭到尾不分難易、主次,一遍一遍地反復練習效果好得多,既能節(jié)省時間,又能提高效率,還可以使練琴者感到更輕松。
此外,在突出重點與難點練習時,還要加強學生比較薄弱的左手練習,為雙手合練鋪平道路。在鋼琴學習中,一些學生都習慣或喜歡以右手為主,讓右手帶著左手練習,而不愿單獨練習左手,久而久之,左手變得越來越“笨”,無法彈奏技術性較強的樂曲,影響了樂曲的表現力。因此,學生左右手協調、均衡的訓練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積極地放松是學生掌握鋼琴演奏技術技巧的前提條件。緊張的彈奏狀態(tài),身體各關節(jié)的僵硬會影響彈奏出來的音色。教師要積極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細心體會放松在鋼琴演奏中的感覺,懂得正確的放松應該是一種積極的休息狀態(tài),在整個彈奏狀態(tài)都應保持自由靈活的感覺。
在身體放松的同時,精力卻應保持集中,全神貫注,放松并不等于松懈,這是練琴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先生曾說:“無誠意的反復練習是浪費時間,會使聽力和演奏上的壞習慣增強,比不練還要壞?!币虼?,教師要求學生練琴時一定要精神飽滿,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
嚴格細心是練琴的良好態(tài)度。不同的練琴態(tài)度會有不同的練琴效果。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練琴態(tài)度和練琴習慣,避免學生出現不應當犯的錯誤,爭取有一遍彈奏的正確性,提高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教師引導學生多種正確有效的練琴方法外,學生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應當要有頑強的毅力,持之以恒,花費大量的、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有效的練琴。
二、客觀方法技巧方面
法國鋼琴家瑪格麗特·郎認為:“技巧就是對鋼琴的完全掌握,是無所不包的、完備的藝術造詣”。“五個手指的機械訓練對我是一把打開一切技巧之門的鑰匙”。因此,熟練掌握運用鋼琴彈奏技巧對每一個學琴的人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每一個想學好鋼琴的人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怎樣讓手指彈奏的均勻?怎樣才能彈奏中更好的聲音等等。鋼琴演奏的技巧和方法很多,但是如果說,鋼琴演奏技巧的基礎是手指,大家就非常明白了的話那鋼琴的演奏技巧就集中在了一個問題上,那就是觸鍵。
從鋼琴的發(fā)音特點上講,每個琴鍵的發(fā)聲變化都應該有一個最佳的發(fā)音點。這個點在觸鍵時的深淺,力量應用的大小,下鍵速度快慢都應根據聲音的需要來衡定。這些動作都要靠手指的觸鍵來完成。如果說,鋼琴演奏技巧的基礎是手指,那么手指技巧的基礎就是手指觸鍵時的獨立支撐。同人站立一樣,手指在鋼琴上學會簡單的支撐并不困難,但是要讓我們的手指按照鋼琴演奏時的要求,使個手指獲得平衡的獨立支撐卻并不容易,他需要有一個長時間訓練的過程。對于鋼琴演奏的手指來說,最重要的支撐環(huán)節(jié)是第一關節(jié)和第三關節(jié),尤其是五指,先要確保第三關節(jié)能夠支撐站立后,我們再訓練第一關節(jié)。這些訓練都需要耐性、嚴格和持久。在觸鍵過程中我們要保持自然重量繼續(xù)在琴鍵上。我們在鋼琴上“保持著”,這種感覺是絕對必須的??墒俏┆氂幸稽c我們不能做到,那就是觸鍵在發(fā)音完成后,我們繼續(xù)施加力量去改變這個已發(fā)出來的聲音。在鋼琴上的發(fā)聲其實是在一瞬間把我們所希望的聲音發(fā)好,其后聲音延長得是好是壞,在瞬間發(fā)音時就已經決定了。所以我認為觸鍵發(fā)聲如何變化,每個音的發(fā)音點都應在觸鍵時處理好。渾厚的聲音應該把琴鍵彈“深”,斷的聲音觸鍵時必須直截了當;如歌的聲音要讓琴弦發(fā)出最好的共鳴和延長,靈巧的聲音則要在觸鍵的時找到它合適的位置,千萬不要擠壓。
鋼琴演奏中手指是鋼琴演奏直接觸及琴鍵的部位,除了觸鍵,演奏的基本技巧包括鋼琴演奏的三種基本奏法,即非連奏、連奏、斷奏三種,學習區(qū)分、掌握運用這三種基本彈奏方法是技巧訓練初期的最重要任務。另外,觸鍵之間的牢固,手指抬起與琴鍵揮動的距離、觸鍵的爆發(fā)力,指尖與鍵面的接觸面積等都影響著聲音的質量和彈奏的質量。在連奏的訓練中,改變手指的觸鍵部位、手指的觸鍵高度及觸鍵的用力形式都決定了能不能發(fā)出圓潤連貫,柔和如歌的聲音來。在實際演奏中連奏更多的要求運用手臂的自然重量和重量在指尖平穩(wěn)轉移。另外,在五指訓練的過程中,手指的獨立性、手指的均勻、手指的指力、手指的靈活度、手指的快速跑動都是鋼琴基本觸鍵技巧的重要部分。
當然,當我們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鋼琴演奏技巧時,又如何將所學的演奏技巧應用到所演奏的作品之中?對于鋼琴演奏的人來說是在不斷地彈奏不同新的作品,對于新的曲目如何學習及應用呢?
首先,當我們接觸一首新的作品時,不要立即演奏整個作品,練琴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幾種方法:
(一)分析了解作品,同時做良好的視奏
在教師安排了新功課之后,第一步要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時代背景,對作品進行分析了解。掌握樂曲的基本情緒,這樣在練習時就節(jié)省很多時間。第二步要把樂譜視好。樂譜是作曲者表達情惑、創(chuàng)造音樂形象的重要手段。檢驗練琴質量的標準是正確的讀譜。視譜包括音符準確,指法合理,樂句潔晰,時值際準,音樂思想表達準確等等。正確識別譜面上的每―個音符,對所練曲目的速度記號、力度記號及表情術語、演奏法等都要認真、仔細研究;對曲目的節(jié)奏變化、時值劃分要有所掌握;對曲目的基木音樂形象也要有―個總體的感受。
我們應當加強重視指法。一個好的指法能讓看起來很困難的樂句變得很容易,所以,找到正確的指法是必要的。魯賓斯坦的一句名言:“誼奏鋼琴最大的秘訣是在正確的地方用正確的指法彈奏正確的琴鍵。”由此可見,運用正確指法彈奏,能讓我們順利地,地掌握樂曲。樂譜上標示的指法,幾乎都是經過作者反復推敲并確立下來的,我們在視譜階段最好就要認真地按照這些指法來彈。作為一個學生,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按照樂譜上標明的指法去練習,習慣正確的指法,切忌隨心所欲、變化多端。正確而細致的視譜,能使我們獲得本應在演奏中加以體現的所有內容。
(二)慢速度的練習
“慢練”是指在練習時采用比樂曲要求的節(jié)奏速度慢的速度進行的彈奏練習,慢練是克服技術難點的最佳方法之一。通過慢練,可以使我們正確地彈奏,把‘除速度以外的所有因素都看得一清二楚,達到準確無誤。與此同時,慢練對手指的觸鍵動作也有很大的作用,學生可以從中體會觸鍵的感覺,這樣十分有利于發(fā)揮手指的獨立性和力度感,讓它更為靈活。唯有放慢了速度才能減輕練習的難度,才可能聽到自已的演奏,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在慢速過程中,要認真數拍子,而且要從頭到尾地貫穿于整個練習過程。練得越熳,就有越多的時間來思考和探索,一般陜練20遍的效果,遠遠達不到放慢一倍練習10遍的效果。慢練到了一定程度,對樂曲有了初步把握時,便可以逐漸加快速度,從慢速開始,到中速,再從中速過渡到快速。增加速度后,感到又出問題了,又再減慢速度練習,對己掌握了的技術難點,仍要經常去加以慢練,這對于鞏固和發(fā)展技術都是有好處。但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慢練,要看具體情況來定,一味慢練,也是不行的,有時也需要用比正式演奏速度還快的速度來練習,這是一種從難的訓練。從視譜開始,慢練的一個基本要求和目的就是正確地劃分樂句,這對于整首作品的完成具有重大意義。
著名鋼琴家霍夫曼說過:“緩慢的練習無疑是快速彈奏的基礎?!币话愕臉非家涍^由慢練到快練的過程。筆者認為“慢”主要指用比規(guī)定明顯慢的速度來彈奏。它往往用在曲目的練習階段。慢練能使彈奏在浮躁時得到靜心,在困難久攻不下時獲得時機迂回。慢練猶如放大鏡,把所有細節(jié)都擴大,真正體會到各個關節(jié)的動作,使動作精簡、下鍵力度集中,始終堅持以慢練為主,在正確觸鍵的基礎上,能把每一個音彈得均勻、清晰、集中之后,利用節(jié)拍器結合變速練習,使用節(jié)拍器以3為單位,逐漸加速。
練琴的效率取決于練琴的方法,科學的練琴方法是鋼琴學習的關鍵,它有助于提高我們自身的音樂感受力、理解力和音樂思維。筆者認為,合理安排練習時間是練琴前的首要任務。每周將上課后的新作業(yè)、舊作業(yè)做一安排,制定一個如何完成樂曲任務要求的周計劃。首先,應該正確解決舊作業(yè)中出現的識譜錯誤、奏法錯誤、指法錯誤等不同問題;其次,應該認真分析新作業(yè)中要注意的問題,如指法、臨時變音記號、力度速度記號、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感情情緒等等;再次應將難點、重點分配到具體的單位時間里,有目的的進行練習。練習完后,必須總結一下一天練習的效率,以便不斷調整學習計劃??傊?,鋼琴學習者必須抱著嚴謹的態(tài)度,遵循科學的方法,既要做到苦練,又要做到巧練,只有這樣才能在浩瀚的鋼琴作品中不斷感受到“樂器之王”的魅力,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三)重復練
重復是學習之母,知識實在重復中不斷積累,記憶是在重復中不斷得到鞏固的。
可以這樣說,重復也是鋼琴練習的一種基本的形式,是符合鋼琴學習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但是重復作為一種科學的方法,他就必須是有目的的學習和練習行為。演奏階段的練習任務是完善技術的過程,在一首作品從學習到完成演奏的過程中,重復練習成百上千次,而只有有意義的重復才會對作品演奏發(fā)揮作用。
(四)分段、分句練習
對于一首新的作品,音響效果都是陌生的,技術動作還沒有習慣,如果總是從頭到尾的練習,這樣花費很多時間而沒有好的演奏效果。用分段分句的辦法有利于迅速熟悉新譜,當樂譜熟練之后,無論技術問題和音樂處理,都要分句分段的細細琢磨,精心練習。
(五)分手練習
鋼琴演奏都是兩只手或一只手的不同手指要擔負完全不同的演奏任務:如不同的節(jié)奏關系、不同的奏法、不同的強弱關系、音色處理等等。這就需要兩只手做完全不一樣的彈奏動作,沒有分手的練習做基礎,就沒有高質量的演奏。
(六)攻克難點的練習
學琴的過程都是由淺入深,從易到難,每個學習的步驟,甚至每一首新曲目都可能遇到一定的困難。因而,我們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把難點抽出來重點練習,反復練習,集中突擊,直至最終完全克服。
世界著名的鋼琴教育家亨利·古斯塔沃維奇在他的名著《論鋼琴表演藝術》中寫道:“我毫不夸張,在我授課時,四分之三的勞動花在音色的探索上”。法國著名鋼琴家瑪格麗特·郎說:“要能夠清晰明了,意義清楚,表情豐富的說出音樂要說的話,鋼琴家應有會說話的手指?!倍獡碛羞@樣的手指靈活必須要有良好的手指觸鍵訓練。可以明確的說,手指的力量、靈敏、速度以及基本指觸方式都是鋼琴技巧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鋼琴演奏的基礎,因此我們都要有清醒的認識,做好艱苦訓練的思想準備。
結論
綜上所述,不管是哪種練習方法,都需要我們有極大的耐心和毅力去堅持不懈,做到慢得起、坐得住、看得清、聽得細,反復嚴格地練習每個片段、每個細節(jié),做到多動腦、多思考、多分析。練習不是演奏,練習的目的是明確目標、克服困難,培養(yǎng)正確的彈奏習慣,尋找適合自已的、具有針對性的練習方式等。這一過程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只有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克服每一個困難,才能不斷提高我們的鋼琴技術水平。學會“無琴”練習,建立‘心中有琴。羅賓斯坦羅是一位知名的鋼琴大家,他的鄰居見到他佩服地說:‘您真不愧是偉大的鋼琴家,每天都要練琴八個小時以上”,羅賓斯坦羅回答說:“你錯了,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練琴?!笔堑?,練琴可以分為兩種方式:有琴練習和無琴練習。在實際的練琴過程中,以上的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應當活學活用,才能真正的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練琴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于晶瑩,鋼琴教學中的聽覺訓練[J],音樂生活,2010,(03),
[2] 張曉楠,論鋼琴音色特點與改變音色的演奏技巧[J]_音樂生活,2010,(03)
[3] 毛毳.鋼琴音樂教育十二講[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7.
[4] 吳曉娜、王健.鋼琴音樂教程[M].上海: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5](匈)約瑟夫?迦特.鋼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6]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
[7] 蔣薇、廖洪立.提高鋼琴學習效率的方法初探[J].長沙師范學校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