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江湖的蒙汗藥到底是什么東西
一提到蒙汗藥,人們就會想到駭人聽聞的強盜行徑。在武俠小說里,少量的蒙汗藥就可以使英雄豪杰因無力反抗而束手就擒,世間難道真有威力無窮的蒙汗藥嗎?難道它只能用來害人搶財嗎?
不管是武俠小說,還是武俠影視劇中,蒙汗藥出現(xiàn)的頻率是極高的。這種神奇的藥物能夠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放倒武功蓋世的大人物,頗為神奇。
蒙汗藥的前身是什么呢?它剛開始的時候就是用來謀財害命的嗎?其實不然,在遠(yuǎn)古時代,它是醫(yī)生進(jìn)行外科手術(shù)的麻醉劑?!读凶印珕枴分杏涊d有起死回之術(shù)的神醫(yī)扁鵲在給人做手術(shù)時,為避免疼痛,先讓人飲下一種“毒酒”,使其處于迷死狀態(tài)。《后漢書》中說東漢神醫(yī)華佗發(fā)明了“麻沸散”。傳說“麻沸散”是由曼陀羅花、生烏草、香白芷、當(dāng)歸、川芎、天南星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因此,“毒藥”和“麻沸散”就是蒙汗藥的前身。最早記載綠林豪杰用曼陀羅花置人于昏迷狀態(tài)的史學(xué)家應(yīng)該是南宋的周去非。此后,蒙汗藥便名聲大震,成了強盜剪徑的秘密武器,與江湖文化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其實,不僅在武俠小說里,在中國很多古典文獻(xiàn)中,蒙汗藥跟綠林好漢都有著過于密切的關(guān)系。像在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第十六回記載了智取生辰綱一節(jié),蒙汗藥就發(fā)揮了極其可觀的作用,就連一向心思縝密、行事謹(jǐn)慎小心的青面獸楊志都拜倒在蒙汗藥的強大藥效之下,眼睜睜地看著押送的金銀財寶被七名梁山好漢搶走了。
另外,武松殺了西門慶,被“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兩個差人押著武松到十字坡一家酒店,女主人專做人肉包子賣。她的原料來得容易:將客人用蒙汗藥麻翻,宰了。虧得武松機靈,看出了機關(guān),可那兩個公差卻被她用蒙汗藥麻翻了。這個女主人就是孫二娘。她有技術(shù),不但懂得什么東西能麻醉人,而且知道用多大劑量。
由此可見,蒙汗藥因威力神奇而與江湖、武俠等密不可分,從記載中不難發(fā)現(xiàn)蒙汗藥的特點:首先,該藥具有麻醉神經(jīng)的作用,藥性很強,服用后便可迅速使人失去知覺,昏睡不醒,歷經(jīng)一段時間后才可回到清醒狀態(tài);另外,該藥可以溶于酒精,之所以常將其與酒混在一起使用,想必既是因為男兒愛美酒,又因為酒的濃香可以掩蓋它的藥苦味;再者酒能助藥力,酒是蒙汗藥的催化劑,一起服下,藥效發(fā)生甚速。
蒙汗藥是智取生辰綱的“功臣”
那么,蒙汗藥為何有如此強大的威力呢?它的主要成份是什么?有沒有解藥可尋呢?
蒙汗藥的成份有多家說法,其中說法最廣,也最令大眾信服的是曼陀羅花。宋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介紹“睡圣散”這一藥方時說:“人難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傷人。山茄花、火麻花共為末,每服三錢,小兒只一錢,一服后即昏睡?!鄙角鸦ㄊ锹恿_花的別稱。這一資料證實,至遲在南宋的時候,中醫(yī)就普遍用曼陀羅花作為針灸治療時的麻醉藥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草部》中指出:“秋季采曼陀羅花,陰干,等分為末,熱酒調(diào)服三錢,即昏昏如醉。割瘡、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覺痛苦?!?/p>
那么,曼陀羅花究竟是一種什么藥物呢?曼陀羅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有毒草本植物,它在夏季開花,夜開晝合,花形類似百合花,花香清淡幽雅,聞多了會讓人產(chǎn)生輕微的幻覺。曼陀羅的根部屈曲交錯,類似人形。在中世紀(jì),西方人對這種怪模怪樣的植物產(chǎn)生過很多奇思異想。在西方的神話傳說中,曼陀羅在被連根挖起時會發(fā)出尖叫聲,而聽到尖叫聲的人非死即瘋。
西方人認(rèn)為,黑色的曼陀羅花屬于花中極品,是一種非常神秘的花,它象征著“恐怖、詐情、騙愛、死亡和顛沛流離”。
而為什么古人把用曼陀羅花制成的麻醉藥叫做蒙汗藥呢?南寧市紅十字會醫(yī)院中醫(yī)科醫(yī)師黃志強指出,人在服食曼陀羅花后,可因汗腺分泌功能受到抑制而出現(xiàn)無汗、皮膚干燥潮紅的癥狀。因此,古人將用此花制成的麻醉藥叫做“蒙汗藥”。
曼陀羅的全株都含有劇毒。研究發(fā)現(xiàn),曼陀羅的葉、花、果、根均含有東崀菪堿、崀菪堿及阿托品等具有麻醉作用的生物堿。其中,曼陀羅花中所含的麻醉性生物堿最多。人們在誤食曼陀羅的花、漿果、種子、葉子或過量服用自制的曼陀羅花藥酒后可出現(xiàn)口干舌燥、頭昏頭痛、視力和意識模糊、頭暈等中毒的癥狀。
除了曼陀羅花外,還有說法就是采用一種劇毒的中藥——草烏。草烏內(nèi)含有一種化學(xué)物質(zhì)叫烏頭堿,它對人的神經(jīng)末梢有先興奮后麻醉的作用,藥力很強。但草烏和烏頭堿都有劇毒,少量服用便可置人于死地,這與蒙汗藥的癥狀不大相同。
第三種說法,是押不盧說。南宋周密在文章中提到回回國(波斯)西邊數(shù)千里外有一種植物叫押不盧,它的一點點粉末就能置人于昏迷狀態(tài)之中。
這三種只是有可能充當(dāng)蒙汗藥主要成份的植物,在民間也有不少傳說中的“蒙汗藥”,如醉魚草。
有一年,隋煬帝南下賞魚,遇見了怪事,從河間到江都,好幾處賞魚大會剛進(jìn)行一半,大群魚肚就翻了白。更奇怪的是,那些魚,每每在皇帝敗興走后,又奇跡般地活了過來?;实蹛佬叱膳?,便以當(dāng)?shù)毓賳T包藏禍心問了罪。眼看再過兩天,龍舟就將抵達(dá)余杭,縣令張士衡揣著一封信,唉聲嘆氣。
師爺不解,接過信來看,寫信的人自稱巫師,可驅(qū)災(zāi)避難,保證賞魚大會不出差池,條件是好處費黃金五百兩!師爺立馬明白了。他們倒不是怕勒索,如果有錢,可以先把好處費給了,事后再順藤摸瓜查下去??蓮埵亢馍先我詠韮尚淝屣L(fēng),根本沒什么積蓄。
賞魚大會兩天后如期舉行,數(shù)千尾金鯉在清澈見底的河里繞船搶食,深得皇帝歡心。一旁的張士衡卻大氣不敢喘,死死盯著河面。可越怕什么越來什么,剛進(jìn)行一半,遠(yuǎn)處的幾尾金鯉突然騰空一躍后,竟背鰭落水、魚肚朝天。就在張士衡不知所措時,上游出現(xiàn)一排漁船,漁民們往河里拋撒著什么,而指揮他們的正是師爺。張士衡注意到,沒多久,那些翻白的金鯉竟都復(fù)活了,重新加入了搶食行列。
事后師爺交代,那天他本打算私下為張士衡籌借資金,在說起游魚翻白后又復(fù)活時,漁民聽出門道,懷疑有人借醉魚草使壞。醉魚草是漁民的寶貝,將其搗碎撒入水中,可使魚兒中毒,如醉酒一般,而防風(fēng)和甘草是醉魚草的克星,于是漁民們自發(fā)購買大量解毒克星,從上游撒下,為好縣令排憂解難。
醉魚草又叫鬧魚草、閉魚花、癢見消、魚尾草、樚木、五霸薔、陽包樹、雉尾花、魚鱗子等,為馬錢科落葉灌木,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各省區(qū),而在西雙版納的河邊路旁,荒山草地,時常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每年春夏之際,它便會開出一簇簇白色的小花,清香宜人;且花序較長,能達(dá)到一尺左右,形狀略似一支支小小的白色的狗尾巴,也可形成一道令人喜愛的風(fēng)景!其花和葉含有魚草甙和醉魚草黃酮甙。其麻醉性能對魚類尤甚?!侗静菥V目》中說:“漁人采花和葉以毒魚,盡圉圉而死?!弊眙~草對人類麻痹性也很大,人誤食其花,就會出現(xiàn)口干舌燥、頭暈、胸悶、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癥狀。
但故事也講了,古代有很多毒藥都有解藥,蒙汗藥有沒有解藥也成為很多人關(guān)注的問題,據(jù)北宋科學(xué)家沈括記載,有一種植物叫“坐拿草”,它的葉子能使昏迷的人蘇醒,這也許就是蒙汗藥的解藥吧。
再說說上文提到的那兩個公差的命運。他們后來又被孫二娘“調(diào)了一碗解藥來”灌下去,沒半個時辰便救醒了。解藥是什么成份,《水滸傳》里沒有講。我們知道,現(xiàn)在用曼陀羅花制劑麻醉之后,可用毒扁豆堿來催醒。
(搜狐網(wǎng)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