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均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265-02
一位老師在上課時向?qū)W生提問,發(fā)現(xiàn)班里一個學習最差的學生也跟其他孩子一樣舉起了左手。然而,當他站起來回答時卻一個字也答不上來。下課后,老師把這個學生叫到辦公室,問他為什么不會也舉手時,他哭著說:“老師,別人都會,如果我不舉手別人會笑話我。老師深感歉疚與感慨,于是私下里告訴這個學生,下次提問如果會答就舉左手,不會就高舉右手。以后,每看到這個學生舉左手,老師都努力給他機會讓他回答,舉右手時從不讓他站起來。一段時間后,這個在班里學習最差的學生變開朗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老師還悄悄告訴班里其他幾個學習不好的學生:不會時請高舉右手。結(jié)果,他發(fā)現(xiàn)整個班都變的活躍起來了,學習的氛圍也濃厚起來。
這是一個育人和教書血肉交融的舉動,這是一個尊重孩子、將愛的教育付諸實踐的舉動。人們普遍認為對于教育來說“師愛”是關(guān)鍵,認為“愛”學生是做好教師工作的前提,“愛”要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其實,對于教師而言,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師只有以責任為支點,通過愛的杠桿將文化信息傳遞給學生,去撬動學生進步的車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這才是目的。而杠桿的撬動是需要智慧的,師愛的智慧在于如何去愛,如何把握愛。
一、尊重、關(guān)愛每一位學生。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指出“應該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學生”。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換來學生的尊重,才能建立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我愛我的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優(yōu)秀的還是稍差一些的。在語文課上,我經(jīng)常叫那些后進的學生回答問題,因為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猶豫不決。他們不是不會回答,而是缺乏自信。他們回答問題時吞吞吐吐,生怕自己回答的不對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其他同學都很著急,想要替他們回答。但我并不著急,耐心地等待、引導并鼓勵他們,直到回答出來。這時他們往往向我投來信任與感激的目光。雖然這樣耽誤了一些時間,但這一點點時間換來的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被重新喚起的自信心,是非常值得的。
雖然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學生,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先天素質(zhì)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老師的愛應該是一種博愛,愛每一位學生,關(guān)心他們的身體,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關(guān)心他們的學習,關(guān)心他們的思想。誰都知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夸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為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抬不起頭來。對于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nèi)〉玫狞c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豪地說出“我能行”。
二、學會欣賞,懂得表揚的藝術(shù)。
正確的運用表揚與批評,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fā)其上進心、自尊心、榮辱感和集體主義精神。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上兩個月”。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后進生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大難題,他們要想得到表揚是難上加難。對于他們來說,更容易的是自暴自棄。對待他們,教師更應以全身心的愛去感染他們,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一位大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泵總€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后進生也不例外。做為教師則應努力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班有一位沉默寡言、缺乏自信的女同學,由于她成績差,動作慢,班中的同學都不愿和她交朋友。一次,我偶然發(fā)現(xiàn)她得手很巧:用紙折出的小動物惟妙惟肖,用手編制的小飾物漂亮極了。于是我把她的特長介紹給了大家,同學們很感興趣。許多同學都向她請教制作手工,并主動幫助她補習功課。慢慢的,她開朗起來,學習成績進步了,也自信起來??吹剿樕涎笠缰l(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我由衷的為她高興。正是在這種民主、平等、寬容的氛圍里,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樹立起來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了,學生個性的幼芽健健康康地舒展開來了。
“厚德可以載物,師愛能夠生輝?!边@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愛是教育之本,情是師生溝通的橋梁。 愛也是一門藝術(shù),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愛,每個人都懂得愛。沒有愛的人本身就生活在沒有陽光的晦澀空間。愛更是一種責任,她的價值在于付出,當愛與教育同行,愛便有了她更深刻的內(nèi)涵。
三、用心靈去贏得心靈,用愛去交換愛。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chuàng)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guān)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在與學生交流時我總是蹲下來與他們平視,消除了身高帶來的壓迫感;在學校里,面對學生真摯的問候,我總是給與熱情的回應;在課堂上,“微笑”拉近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距離。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才會把老師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shù)”的效果。不要老是擺著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guān)心學生、愛護學生,富于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教師,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
大愛無言,卻深沉凝重,它要用責任和精神作依托;大愛無聲,卻馨香遠播,它需用汗水與淚水來澆灌;大愛無形,卻有跡可循,它要用理論與實踐作支撐。智慧的師愛永遠是教育廣深的根基,有了這樣的根基,攀登起來才會身輕步健,才會凌絕頂而覽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