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京保(石家莊市平山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范小動(石家莊市平山縣牧工商公司)
雞的群體序列與飼養(yǎng)管理
□齊京保(石家莊市平山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范小動(石家莊市平山縣牧工商公司)
群體序列簡稱“群序”,又稱“啄斗序列”或“優(yōu)勝序列”,是雞的一種行為。 是每一圈或每一群雞中的每一個體在采食與交配機會等方面的先后次序。只要有兩只以上的群體,就會有群序。群序是雞群中矛盾斗爭的結果,是啄斗的產物。群序的存在直接影響著雞群的生長發(fā)育和性行為,與雞群的飼養(yǎng)管理有密切的關系。
1.1 群體序列
雞的群體序列是雞群中每一個體在采食、飲水與交配機會等方面的先后次序,只要有雞群,就會有群序的存在。群序的產生主要是通過啄斗勝負分曉后即定出群序。公母同群中不同性別的雞也各有群序。雞群中最厲害的一只,在群序中列為1號,除了1號而比其他雞都厲害的一只列為2號,如此排列,直到最后一只雞列于序列之末。
1.2 亞群序
當一群雞的數量太多時,公雞和母雞不能記住并識別群內所有的雞時,就難于建立全群單位內的群體序列,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亞群序。一群雞中亞群序的多少取決于本群雞的多少,雞越多,亞群序越多,而亞群序中雞只數的多少取決于公母雞能識別雞的多少和它們群體序列的能力,最多的為200只。
由于亞群序的存在,也便出現了亞群序的活動區(qū)域,很多人以為最大活動區(qū)域為16~29平方米,除非雞只受到驚嚇或干擾,一般不到亞群序的活動范圍之外,因為他很可能被逐回自己的領地
1.3 影響群序排列的因素
影響群序排列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體重和年齡:一般體重和年齡較大者常居序列之首;外貌:優(yōu)勝者多冠大、羽齊、貌兇、健壯;斗性:優(yōu)勝者斗性強,且善斗;經驗:當在某雞群中為一弱者時,到另一雞群中可能也是一只弱者;激素水平:腎上腺素分泌多者多好斗,雌性激素分泌多者多溫順;環(huán)境:一陌生者進入雞群,因處于新的環(huán)境,較為膽怯,就是強禽一開始也多居序列之末,必須經過多次啄斗,在雞群中的地位方可逐漸上升,盡而找到自己的應有地位,方可停止啄斗。
1.4 群序建立的意義
群序的建立是不能防止的,攻擊與順服在所有的脊椎動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而對于雞群,這樣可以保持精力和減少緊張程度,因為位于群序前列者,總是群中最強者,繁殖后代多,有利于種群的強健和繁榮,有利于雞群的進化;優(yōu)勝者在飲食、棲息、擇偶、交配等方面有優(yōu)先權,但也要承擔責任,和主動迎擊其他畜禽保護自群、制約群內爭斗,控制雞群活動范圍等有利于雞群的安定。但也有許多方面不利于現代化養(yǎng)雞的需要,要盡量加以控制,提升生產效益。
2.1 平養(yǎng)雞群數量的確定
雞群中群體序列的存在,決定了群體數量不能太大,群體數量越大,亞群序越多,雞群越不穩(wěn)定,對生產的影響就越大,在飼養(yǎng)管理上要求,每群雞一般不超過400只,即一群雞中最多有三個亞群序,雞群越小越好,這就要求建筑雞舍時,要事先考慮到雞群各階段的密度和群體的數量,建造適宜的圍欄。
雞在8~10周齡時即開始出現群體序列,但到雞接近性成熟時才充分表現,因為雞接近到8~10周齡前群體序列并無很大程度的表現,這就可以將公母肉仔雞在一個圈內大群混養(yǎng),雞只之間很少有或完全沒有爭群序高低和活動地盤的行為,但在這種情況下飲水和喂料設備要充足,否則會出現雞群生長發(fā)育嚴重不一,整齊度較差的嚴重后果。
2.2 設備布置上的要求
由于在平養(yǎng)的雞群中很容易出現亞群序,而亞群序越多雞群越不安定,亞群序之間的爭斗又排出優(yōu)勝與失敗的亞群序,這樣一來,優(yōu)勝的亞群則會占居最有利于采食、飲水、產蛋的地方和通風、光照、溫濕度最適宜的地方。如果我們在雞舍的設計方面能做到食槽、水槽、產蛋箱在圈內分布基本均勻;各部位的通風、光照、溫濕度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兩極分化現象即可消除,大大提高雞群的整齊度。在一般情況下,安置設備時,要使圈內或舍內每只雞距離料槽、水槽、產蛋箱的距離不要超過3米。
2.3 及時挑雞
群體序列大致將雞分為攻擊的與膽小的兩類,當然這里并無明確的界限。善攻擊的雞始終比膽小的雞多得飼料和飲水,而膽小的雞則被迫逃離地面,棲在板條、棲架或舍內其他設備上。因為怕被較兇的雞啄斗,常常不能吃到飼料和飲到水或不愿走進飼料或飲水。并非膽小的雞獨有這一現象,一些病雞、弱雞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因此相對來說,較大的健康的雞會長的更大,而膽小的病弱的雞則會一直很小,在管理上的補救措施是對膽小的病弱的雞只給予特別的關心。把它們挑出來單獨飼養(yǎng)或把飼料與飲水放在它們最常逗留的地方。
2.4 種雞群的管理
同群中居于群序之首的公雞求偶因為比后列的公雞要少,但成功的交配次數,得到的受精蛋與后代多,群序后列的公雞,雖常表現求偶行為,但易受強者的干擾,成功交配次數與后代都少,因此,種雞群的數量最好不要太大,一般要求200~300只或者進行籠養(yǎng),一組雞放一籠中,可減少啄斗機會。提高受精率和公雞的利用率。
同日齡同群中的公雞占統治地位,位于群序之首,公雞喜歡與其同時培育的同品種的母雞進行交配,如將青年公雞放入兩只年老的母雞群中,最初也同樣處于受欺地位,不能正常交配,須經7~8周后方轉占統治地位如兩只母雞群中原有公雞存在,則情況更為嚴重,因此要收集種蛋必須早日將公雞放入母雞群中或一開始就進行混養(yǎng)。在一般情況下,一種雞群中的公雞不做調整,即不從外界調入公雞,應多養(yǎng)公雞以備死亡或淘汰。如需調整應在收集種蛋前 10周左右進行。
雞群序列的存在。對現代化大生產的養(yǎng)雞弊多利少,為減少群序對生產的影響,蛋雞、肉雞、肉種雞、蛋種雞的籠養(yǎng)已經普遍進行,肉雞的籠養(yǎng)正處于實驗推廣階段,因為籠養(yǎng)雞減少了群體消除了亞群序,使群序更為簡單;飲水,喂料設備的合理設計使每只雞能夠同時進行飲水,減少了啄斗,減小了能量的無為消耗,改善了每只雞的衛(wèi)生條件,所以籠養(yǎng)雞比其他飼養(yǎng)方式所獲得的生產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