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守斌蔣秋平曾憲宏
(1.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2.蘭州城市學院幼兒師范學院 甘肅蘭州 730020; 3.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核心力量”訓練對高中校園足球男生長傳球準度的影響①
趙守斌1蔣秋平2曾憲宏3
(1.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2.蘭州城市學院幼兒師范學院 甘肅蘭州 730020; 3.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在校園足球訓練中運用“核心力量”訓練,對發(fā)展學生力量、避免運動損傷、提高其技戰(zhàn)術(shù)水平幫助很大。筆者運用文獻法、實驗法等方法將“核心力量”訓練對高中校園足球男生長傳球準度影響進行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為期8周的核心力量訓練可以提高高中校園足球男生長傳球準度的成績,并對校園足球?qū)W生力量訓練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校園足球 高中男生 核心力量 長傳球
力量是速度、耐力、柔初、靈敏的基礎,是運動技術(shù)掌握和提高的關(guān)鍵,是防止運動損傷和運動水平提高的保證[1]?!昂诵牧α俊?Core strengthen)是力量的一部分,指人體核心部位包括肩、 胸、腹、 臀及背部從上到下的肌肉協(xié)調(diào)作用產(chǎn)生的力量[2]。20世紀90年代,“核心力量”訓練逐漸被引入到競技體育運動訓練當中,給力量訓練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并且在各個領(lǐng)域得到了廣泛應用[3]。足球中長傳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shù),在發(fā)定位球、進攻、防守等各個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該研究在秉承了傳統(tǒng)力量訓練的基礎上,將“核心力量”訓練的理念和方法在足球?qū)m椨柧氈羞M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選取了甘肅省20名高中校園足球男生進行了為期8周的訓練實驗,力求通過研究明確“核心力量”訓練與校園足球男生長傳球準度之間的關(guān)系,并對高中階段校園足球?qū)W生力量訓練提出建議,旨在為校園足球科學訓練和足球“核心力量”訓練體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文章以“核心力量”訓練對校園足球高中男生長傳球準度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2.1 文獻資料法
筆者多方查閱、收集相關(guān)校園足球?qū)W生力量訓練的文獻資料,以備研究使用。
2.2 實驗法
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實驗的影響因素,該研究采用單盲實驗(Single-blind trials)進行研究。實驗組與對照組訓練由同1名教練員執(zhí)行,實驗全過程由教練員和實驗設計者兩人共同監(jiān)督,在實驗期間,不告訴學生運動員任何可能引起個人偏好或者使實驗結(jié)果發(fā)生偏差的信息。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成員基本情況 [n=10,(±s)]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成員基本情況 [n=10,(±s)]
組別 年齡(歲) 身高(cm) 體重(kg) 訓練年限(年)實驗組 17.42±1.13 171.52±4.52 56.86±4.15 2.32±0.66對照組 18.14±0.85 173.57±5.53 58.14±3.42 2.14±0.48
表2 實驗前后“核心力量”測試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n=10,(±s)]
表2 實驗前后“核心力量”測試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n=10,(±s)]
注:**與實驗前相比,P<0.001。
組別 平板支撐(s)實驗組 實驗后 (191.90±8.68)**實驗前 152.90±7.93對照組 實驗后 156.10±10.36實驗前 150.20±9.10懸垂直舉腿(次) 后拋實心球(m) (16.00±1.63)**(27.74±1.07)**10.10±1.66 23.06±1.47 11.00±0.81 22.78±1.86 10.00±1.49 22.24±1.85
表3 實驗前后長傳球準度測試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2.1 實驗設計
選取甘肅省各地區(qū)高中男生20名,將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人,基本情況見表1,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為期8周的單盲實驗,期間實驗組隊員每周進行兩次,每次45min的核心力量訓練,對照組不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其他訓練內(nèi)容都為中遠距離長傳球的訓練。檢測實驗前后兩組隊員“核心力量”及長傳球準度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分析其結(jié)果。
2.2.2 “核心力量”訓練計劃
訓練時間:2016年3~5月的每周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16:30~17:15,實驗過程共8周,分成4個階段,每兩周為1個階段。
訓練地點:西北師范大學西操場,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操場(備用)。
訓練器材:杠鈴、啞鈴、瑞士球、懸吊繩、彈力帶、實心球(2 kg)等。
訓練內(nèi)容:主要訓練腹部肌群、髖部肌群、背部肌群等核心區(qū)域及其深層小肌群的肌力[4]。
由于對排風冷量進行了回收對新風進行預冷,同時采用排風蒸發(fā)冷卻技術(shù)降低了制冷系統(tǒng)的冷凝壓力,提升了雙冷源新風機組的制冷效率,制冷性能系數(shù)和除濕性能系數(shù)都比常規(guī)冷凍除濕有了顯著提高。
訓練方法:第一階段為一般性的核心力量訓練,主要是穩(wěn)定狀態(tài)下靜力性的腰腹肌群、髖部肌群訓練。其主要訓練內(nèi)容為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徒手靜力性練習,動作包括平板支撐、超人、拱橋、側(cè)橋等[5]。每次“核心力量”訓練選取2~3個動作進行練習,每個動作單次練習持續(xù)30~60 s,練習3~5組,組間間歇30~90s,然后用相同的練習方法進行下一個動作的練習。
第二階段為非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核心力量訓練,主要采用瑞士球和吊繩訓練[6]。瑞士球主要訓練內(nèi)容有:(1)球上俯臥撐;(2)身體背向瑞士球做上下支撐;(3)雙手撐地,雙腳放在球上,用腳背勾住球來回移動[7]。吊繩主要訓練內(nèi)容有:(1)雙腿直立,雙手握住吊繩握手,做前伸前傾和下壓回收動作;(2)姿勢同上,做側(cè)伸前傾和下壓里收動作;(3)俯臥墊上,雙腳勾住吊繩握手,做收腿和外展里收動作。每個動作練習8~10次為1組,每次練習3~5組,組間間歇60 s左右,練習時應密切配合呼吸,注意動作的節(jié)奏,然后用相同的練習方法進行下一個動作練習,瑞士球和吊繩訓練交替進行。
第三階段是自由力量訓練,主要訓練內(nèi)容為實心球訓練。(1)采用雙臂持球在體前擺動和圍繞身體環(huán)繞;(2)雙臂或單臂持球舉過頭頂或一側(cè)肩上,利用腰部和臀部力量正面或側(cè)面大力擲球拍擊地面;(3)雙手持球于體前成半蹲站立,利用俯身后仰登地的力量將實心球擲向身后。每個動作練習6~8次為1組,每次練習3~5組,組間間歇90 s左右,練習時注意動作的節(jié)奏、發(fā)力順序及發(fā)力部位,擺動、繞環(huán)幅度要大,速度要均勻,擲球發(fā)力要迅速。
第四階段結(jié)合足球?qū)m椉夹g(shù)的核心力量訓練。主要訓練內(nèi)容為單腿站立下蹲和站起;單腿站立負重半蹲;克服彈力帶牽引作快速曲髖收大腿;杠鈴片8字練習等[8]。每個動作練習8~10次為1組,每次練習3~5組,組間間歇60 s左右,練習時應密切配合呼吸,注意動作的節(jié)奏,然后用相同的練習方法進行下一個動作練習。
2.2.3 測試方法
(1)“核心力量”測試方法。
采用平板支撐(plank)、懸垂直舉腿、后拋實心球?qū)Α昂诵牧α俊边M行測試[9,10],具體方法如下。
①平板支撐(plank):以肘部及腳尖為支點,將身體撐起,要求身體保持中立位,耳、肩、髖、膝、踝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以計時方式測試。
②懸垂直舉腿:兩手正握單杠,全身直垂杠下,將伸直的雙腿抬高到水平位置,然后慢慢放下,身體回到懸垂位置后再開始下一次動作,以計次方式測試。
③后拋實心球(2 kg):背向拋擲方向,兩腳自然分開平行站立,雙手持球雙臂伸直,體前屈,挺胸展體,將球從頭頂向后拋出,以測距方式測試。
(2)長傳球準度測試方法。
采用“25 m定時定位球踢準”進行長傳球準度測試,具體方法如下。
①學生運動員在90 s內(nèi)將放在踢球弧上的10個球踢向地靶。②學生運動員始終用同一只腳和同一種腳法踢球。
③直接落入1圓(直徑2 m),得3分;直接落入2圓(直徑4 m),得2分;直接落入3圓(直徑6 m),得1分;落在3圓之外不得分;每位運動員測3次。
2.3 統(tǒng)計學分析
對原始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訓練前、后期實驗分值平均值的差異性,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實驗前后結(jié)果分析
圖1 25 m定時定位球踢準測試示意圖
由表2可以看出,經(jīng)過8周的訓練實驗,實驗組隊員的平板支撐成績由原來的(152.90±7.93)s增長為(191.90±8.68)s,漲幅為25.5%(P=0.000<0.001);懸垂直舉腿成績由原來的10.10±1.66次增長為(16.00±1.63)次,漲幅為58.41%(P=0.000<0.001);后拋實心球成績由原來的(23.06±1.47)m增長為(27.74±1.07)m,漲幅為20.29%(P=0.000<0.001),各項成績均產(chǎn)生顯著性增長。而對照組隊員“核心力量”成績沒有明顯提高。
由表3可以看出,經(jīng)過8周的訓練實驗,實驗組隊員的25 m定時定位踢準平均成績由原來的(13.00±2.30)分增長為(17.60±1.56)分,漲幅為35.38%(P =0.000<0.001),成績有顯著提高。而對照組隊員的25m定時定位踢準平均成績由原來的(13.90±1.79)分增長為(14.80±1.39)分,漲幅為6.47%(P=0.227>0.05),成績沒有明顯提高。
3.2 實驗結(jié)果原因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25m定時定位踢準前測成績差異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被試對象在實驗前25m定時定位踢準水平相當;由于采用的是單盲實驗,兩組隊員在實驗訓練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努力程度也相當,沒有出現(xiàn)某些學生運動員訓練結(jié)束后再進行額外練習的情況;為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常規(guī)訓練內(nèi)容上的完全一致,實驗組和對照組始終在一起訓練,只有在每周二和周五的常規(guī)訓練結(jié)束后對實驗組進行“核心力量”訓練,而對照組則結(jié)束當次訓練,不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在25m定時定位踢準的前測和后測過程中,始終要求學生運動員始終用同一只腳和同一種腳法踢球,并且所有被試者測試時并未進行分組,而是混合在一起按隨機順序進行測試,避免學生運動員在心理上產(chǎn)生過多的干擾;對被試者實驗前后的“核心力量”測試(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前后的“核心力量”成績明顯提高,說明該實驗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對實驗組成員產(chǎn)生了作用,而對照組實驗前后“核心力量”變化不明顯。綜上所述,該實驗中實驗組25 m定時定位踢準成績的提高是由于對實驗組進行了“核心力量”訓練的原因,因此,可以推斷出“核心力量”訓練對高中男子校園足球?qū)W生運動員足球長傳球準度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通過在甘肅省高中20名校園足球男生進行常規(guī)訓練的同時,對實驗組的10名隊員實施“核心力量”訓練方案,結(jié)果這10名隊員實驗前后25m定時定位踢準成績呈顯著性提高,而沒有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的對照組10名隊員的25m定時定位踢準成績漲幅較小,沒有顯著變化,說明“核心力量”訓練對高中校園足球男生長傳球的準度成績提高有促進作用。因此,在今后的青少年校園足球訓練過程中,應當適當增加“核心力量”訓練的比重,以提高學生運動員長傳球的準度,并且促進學生力量的全面發(fā)展;“核心力量”訓練同樣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核心力量”訓練需注意同專項特點有機結(jié)合。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陳小平,黎涌明.核心穩(wěn)定力量的訓練[J].體育科學,2007,27 (9):F0003.
[3]黎涌明,于洪軍,資薇,等.論核心力量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fā)展[J].體育科學,2008,28(4):19-29.
[4]Bergmark A.Stability of the lumbar spine:A study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J].Acta -Orthop Scand,1989(230): 20-24.
[5]McGill S M.Low back stability:from formal description to issues for performance and rehabilitation[J].Exerc Sport Sci Rev,2001,29(1):26-31.
[6]Kiber W Ben,Press Joel,Sciascia Aaron.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Sports Medicine,36(3):189-198.
[7]DG Behm,EJ Drinkwater,JM Willardson.et al.The use of instability to train the core musculature[J].AppI Phyiol-Nutr Metab,2010,35(1):91-108.
[8]Jim Stoppani.Encyclopedia of muscle & strength[M].Human Kinetics,2006.
[9]韓春遠,王衛(wèi)星.核心力量訓練與測評方法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4,1(1):74-82.
[10]Comerford M J.Clinical assessment of stability dysfunction performance [EB/OL].(2008-10-29).http://www.kineticcontrol.com/Documents/Ratingsystem0706.paf.
G808
A
2095-2813(2016)11(c)-0026-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026
趙守斌(1984—),男,漢,甘肅張掖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足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