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勇
摘要 介紹了豬細小病毒的病原體、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從病原學、血清學兩方面概述了其診斷方法,最后總結(jié)了其免疫接種及防疫措施,以期為防控該病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豬細小病毒;感染;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58.28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250-02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s
WU Chang-yong
(Langxi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Bureau in Anhui Province, Langxi Anhui 242100)
Abstract The pathogen, epidemiology, clin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orcine parvovirus were introduced, the diagnosis method was elabor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etiology and serology, and finally the immuniz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豬細小病毒感染是由豬細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繁殖障礙性疾病[1]。通常母豬本身并無明顯癥狀。本病于1967年首次報道于英國,其后在日本、荷蘭、美國、新西蘭、法國等也有本病報道。近年來,我國也有本病的存在[2]。潘乃珍等在檢測死胎豬血清中的豬細小病毒、偽狂犬病毒抗體的同時進行了部分死胎豬病料的病毒分離工作,結(jié)果從一窩母豬的5份死胎病料均分離到豬細小病毒。目前,我國已研制出油乳劑滅活苗,臨床上取得滿意的效果。其免疫程序為:非疫區(qū),對母豬和公豬應(yīng)使用滅活苗,在配種前1個月肌肉注射滅活苗2 mL,2周后第2次注射,免疫期可為6個月。對于疫區(qū),當HI抗體滴低于1∶20時,可重復(fù)上述方法,或在豬配種前2周用弱毒苗接種1次。在疫區(qū)也可使用自然感染法獲得免疫,即在初產(chǎn)母豬配種前,放進一些呈陽性反應(yīng)的老母豬,通過排毒,使初產(chǎn)母豬感染后得到免疫,但非疫區(qū)不能使用此法。
1 病原體
豬細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屬于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病毒粒子直徑為18~24 nm,呈20面體對稱,可能有32個殼粒,核心直徑為14~17 cm,無囊膜,基因組為單股DNA。本病毒最好用初代或傳代豬胚腎細胞培養(yǎng),經(jīng)16~36 h后,細胞生成核內(nèi)包涵體,24~72 h后出現(xiàn)細胞病變,細胞變圓、脫落、裂解。Kawanura等報道了豬細小病毒(PPV)在豬胚腎細胞株ESK上的蝕斑形成和復(fù)制。PPV在Costar′s平板培養(yǎng)3 h和24 h,可在單層中形成清晰的蝕斑。當在覆蓋培養(yǎng)基中加入二乙氨乙基-葡聚糖時,蝕斑增大,介感染滴度卻不增高。PPV的抗血清能特異的抑制蝕斑形成。PPV在培養(yǎng)3 h的細胞單層內(nèi)生長良好,8 h和10 h之間是PPV生長的隱蔽期。
本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與其他細小病毒無抗原關(guān)系。能凝集大鼠、小鼠、雞、貓、恒河猴和人(O型)的紅細胞,其中以1日齡雛的紅細胞尤為敏感。本病毒對熱(70 ℃ 2 h)、消毒藥(10%~40%乙醇30~120 min)和酶的耐受力很強,對不同pH值(3~10)的適應(yīng)范圍很廣[3]。
2 流行病學
感染的胎兒或死亡、軟化、木乃伊化,或產(chǎn)出的仔豬的組織內(nèi)帶有病毒,成為本病重要的傳染源。出生后感染的豬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但可由各種途徑排出病毒。感染的母豬通過糞、尿、陰道分泌物及其他分泌物排毒;感染的公豬精液也含有病毒,配種特別是人工受精時,隨精液進入母豬子宮內(nèi),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也可經(jīng)消化道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人和器具而感染[4]。除豬外,其他動物對本病毒無易感性。易感母豬多在懷孕前期感染。胎兒最易感染,發(fā)生病變和死亡。在傳播病毒方面可能比精液更為重要的是公豬在配種季節(jié)的移動。
3 臨床癥狀
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母豬繁殖障礙(如死產(chǎn)、木乃伊胎、死胎或流產(chǎn)等),也可能引起母豬不孕,初生仔豬活力減弱,產(chǎn)仔數(shù)減少。本病毒感染對公豬的精子或性欲無明顯的影響。
4 病理變化
孕豬感染后未見肉眼病變,但其組織可有顯微病變。在腦、脊髓眼脈絡(luò)膜的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形成的管套,內(nèi)皮組織和固有層有局灶性單核細胞聚集。
受感染的胎兒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生長不良和發(fā)育障礙,可見脫水(木乃伊化)、體腔積液、出血、水腫、充血等病變。顯微病變包括多種組織和器官出現(xiàn)范圍廣泛的核內(nèi)包涵體、炎癥、細胞壞死。感染病毒的死產(chǎn)仔豬,可見其軟腦膜、蜘蛛膜和大腦灰質(zhì)、白質(zhì)等處有已增生的漿細胞、組織細胞和外膜細胞形成的血管周圍管套為特征的典型非化膿性腦膜腦炎,這是本病特征的病變[5]。
5 診斷
在種豬群內(nèi)如有一些母豬出現(xiàn)死胎、木乃伊胎、死產(chǎn)、不孕綜合征時應(yīng)懷疑為本病。但腸道病毒、呼腸病毒以及一些其他病毒、細菌也可引起這種綜合征,在臨床上不易鑒別。若要確診則還須作進一步的實驗室檢驗[6]。
5.1 病原學診斷
感染的仔豬可采取扁桃體的生發(fā)中心或其他組織,死胎、木乃伊胎可采各種組織,作冰凍切片,用熒光抗體染色。如見細胞內(nèi)有亮綠色熒光顆粒集結(jié),可作出判斷。直接免疫熒光法最為快速。
病毒分離培養(yǎng)可由流產(chǎn)胎兒、死產(chǎn)仔豬、胎衣和母豬陰道分泌物采樣,以腎、睪丸、肺、肝、腸系膜淋巴結(jié)為佳,制作成無菌懸液,接種于傳代的豬胎腎細胞。16~36 h后檢查細胞的核內(nèi)包涵體,5~10 d檢查細胞病變。如見有本病毒的特征性病變,再用血清學方法檢查,可確診[7-8]。
5.2 血清學診斷
5.2.1 血凝抑制試驗。一般初生仔豬、死產(chǎn)仔豬和妊娠70 d以上的木乃伊胎,因其體內(nèi)含有一定量的抗體,故不宜作病毒檢驗。可采取心血或組織浸出液,測定其中抗體的血凝抑制滴度。此法除用于本病的診斷外,還可用于檢查豬的感染情況和鑒定病毒。
5.2.2 中和試驗。此法可檢出血清中的中和抗體,作出診斷。也用于檢查豬的感染情況和鑒定病毒。美國于1965年首次報道有2組血清學特性不同的腸道病毒與不孕、胚胎死亡、木乃伊胎、死產(chǎn)有關(guān)。這2組病毒被命名為SMEDIA和SMEDIB。它們所引起的癥狀與本病相似。兩者很難從臨床上區(qū)別,但可用熒光抗體試驗或血凝抑制試驗加以鑒別。據(jù)1978年發(fā)表的報告,在6年中對美國豬群流產(chǎn)調(diào)查,能引起母豬流產(chǎn)、死胎的原因很多,其中有22%是由病毒引起的。在病毒中最常發(fā)現(xiàn)的是細小病毒和腸道病毒,此外還有偽狂犬病毒、呼腸病毒和腺病毒等。
6 免疫接種
人工免疫方面,美國于1980年已研制成滅活和弱毒苗。經(jīng)對比試驗,2種苗均有效,前者的免疫期在4個月以上;后者經(jīng)肌肉注射后可預(yù)防初產(chǎn)母豬感染本病毒,宜于配種前接種。
目前,我國已研制出油乳劑滅活苗,臨床上取得滿意的效果。其免疫程序為:非疫區(qū),對母豬和公豬應(yīng)使用滅活苗,在配種前1個月肌肉注射滅活苗2 mL,2周后第2次注射,免疫期可為6個月。對于疫區(qū),當HI抗體滴低于1∶20時,可重復(fù)上述方法,或在豬配種前2周用弱毒苗接種1次。在疫區(qū)也可使用自然感染法獲得免疫,即在初產(chǎn)母豬配種前,放進一些呈陽性反應(yīng)的老母豬,通過排毒,使初產(chǎn)母豬感染后得到免疫,但非疫區(qū)不能使用此法。我國上海畜牧獸醫(yī)研究所研制的豬細小病毒滅活疫苗,有2周間隔注射2次,可預(yù)防母豬感染本病。
7 防疫措施
對本病尚無有效療法,為了控制帶毒豬進入豬場,可采用自繁自養(yǎng);自無本病豬引進種豬;新引進種豬應(yīng)隔離飼養(yǎng)14 d,并進行2次血凝抑制試驗。如無可疑,才可混群飼養(yǎng)。凡血清學檢查或精液病毒學檢查為陽性的公豬,均應(yīng)立即淘汰。一旦發(fā)病,應(yīng)將發(fā)病母豬、仔豬淘汰或隔離,所在場所、用具等應(yīng)嚴密消毒,并檢查全群,對陽性豬應(yīng)采取淘汰或隔離措施。
8 參考文獻
[1] 田薇薇.豬細小病毒病的流行特點及其防控措施[J].現(xiàn)代畜牧科技,2016(6):108.
[2] 石海寧.豬細小病毒病的防控與探討[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9):160.
[3] 周國璽.豬細小病毒病及其綜合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5(1):140.
[4] 朱潤芝,李宏全,楊宏偉,等.豬細小病毒病防控的研究進展[J].中國豬業(yè),2005(2):34-36.
[5] 蔡群德,劉建設(shè).豬細小病毒的流行特點及防控[J].畜牧獸醫(yī)雜志,2012,31(6):102.
[6] 楊作豐.豬細小病毒研究現(xiàn)狀及綜合防控[J].現(xiàn)代畜牧獸醫(yī),2013(3):40-41.
[7] 劉建柱,侯喜林,朱戰(zhàn)波,等.豬細小病毒感染診斷方法研究進展[J]. 動物醫(yī)學進展,2005(1):46-49.
[8] 崔鵬超,何玉,劉捷,等.新型豬細小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J].畜牧與獸醫(yī),201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