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生活中常見一種現(xiàn)象,有的人花了錢就成了“上帝”,頤指氣使,盛氣凌人。去吃飯,橫挑鼻子豎挑眼;去買東西,把店員吆來喝去;去坐飛機,動輒就要投訴。
花錢,是一種行為,從精神上講或者也是一種快樂?;ㄥX總會得到某種服務(wù),即便是慈善捐款,你也能得到尊敬與掌聲。這還不夠嗎?非要在花錢之前刁難一下別人,難為一下別人,或者在花錢的過程中,鄙視一下別人,委屈一下別人——有時,別人也要接受,很無奈,卻沒有選擇,因為競爭的確很激烈,他也要吃飯。但是,你贏不到他的尊重,因為你沒把自己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去尊重人家。他甚至?xí)谀玫侥愕腻X出門后狠狠地吐一口唾沫,表示對你的不滿。
有很多人,利用職權(quán)或者彼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處處刁難,甚至欺騙別人,以此來尋求某種利益,或者滿足自己的畸形心態(tài)。在這些人的作祟下,導(dǎo)致我們的生活很不愉快,我們的工作有時候很難正常開展。這時候我們就要有“平等”的心態(tài)。什么是平等的心態(tài),就是要從根本上認(rèn)識自己、認(rèn)識工作的本質(zhì)。大家都是社會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只是分工不同、職位不同。每個人的能力可能有差異,但彼此之間平等溝通、交流、合作的權(quán)利是沒有差異的。那些盛氣凌人的人、那些居高臨下的人,他們擺出那副樣子,目的無非是兩個,一個是從你身上找到“炫耀”的樂趣,這是一種惡趣味;另一個則是謀取一些其他的見不得光的利益,這叫“以權(quán)謀私”。
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是一種習(xí)慣,這種習(xí)慣往往和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密切相關(guān)。在傳統(tǒng)社會,兒童存活率低,所以女人在她成年之后的大部分時間里都處在懷孕——生育——哺乳的狀態(tài)。因此,幾乎在所有的傳統(tǒng)社會中,女人的社會地位都很低,都受到男人掌握的政權(quán)和家族制度的歧視。而且由于養(yǎng)育小孩子大多是女人的事情,所以女人只好把這股怨氣發(fā)在小孩子身上,導(dǎo)致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的不是父母和家庭的愛,而是母親的哭泣和怒火,父親的輕蔑和忽視。在成長中得不到尊嚴(yán)的小孩子,長大之后也很容易用壓迫別人的方式去尋求尊嚴(yán)。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整個社會會變成一個不知尊嚴(yán)為何物、具有多重壓迫的等級牢籠。
上個世紀(jì)八九十年代,很多人都會驚訝于美國孩子對父母直呼其名。這是中國人無法想象的。就是到今天,中國人都無法接受這一點。托克維爾在美國大陸旅行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平等觀念在美國深入人心。美國后來的經(jīng)濟奇跡,不能不說和這種平等觀念息息相關(guān)。很多中國人在和歐美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對方身上帶來的那種自信、自我負(fù)責(zé)和界限感。實際上這三者是一種東西。正因為你有自信,所以你有信心為自己負(fù)責(zé)。正因為你為自己負(fù)責(zé),別人也為他自己負(fù)責(zé),所以你和別人之間存在一條不可逾越的人際界限。
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被教育者,把被教育者當(dāng)作一個平等的人。這意味著教會他自我的尊嚴(yán)以及對別人的尊重。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小孩子也需要被尊重。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小孩子只是知道的比較少,難以為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而已。但是如果因此而認(rèn)為他們在人格上低人一等,則是犯了大錯誤。子曰:“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別以為單單把小孩子喂大,他就會感激你。小孩子不僅需要營養(yǎng),也需要被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
博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一篇文章里講了兩個故事:一個發(fā)生在北京首都機場,在候客廳龍永圖看見一大群人在圍著一個人點頭哈腰,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某個縣的縣委書記要出國考察,一大幫縣領(lǐng)導(dǎo)趕來送行;另一個故事發(fā)生在歐洲一次國際會議上,會后大家三五一團閑聊,龍永圖正獨自一個人閑坐著,這時走過來一位頭發(fā)全白的老太太和他寒暄起來,老太太走后龍永圖向周圍人一打聽,才知道這位老太太就是荷蘭女王。女王沒有一臉高高在上的傲氣,沒有一幫奴才前后簇?fù)?,因為人家始終意識到“自己首先是公民社會里的一個公民,然后才是一位女王”。
尊重不是說在嘴上的唯唯諾諾,而是體現(xiàn)在行動中的一視同仁,從這個意義上,平等即是尊重。
(編輯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