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才
【高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自己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經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fā)現(xiàn),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素材分析】
山東卷究其根本是為了突出人生行囊到底該準備哪些東西,是不是有些東西很快就用到就要準備,而有些東西無用就不需要準備了?這里素材選擇的三個關鍵詞至關重要:“行囊”“準備”“有用的與無用的”。圍繞這幾個關鍵詞來選擇素材,就是準確典型的素材。
1.熱點素材
寫議論文,可以立足于熱點素材。正面的如臺灣主播胡一虎牢記父親“應該多準備一雙鞋子”的教誨,讓他逐漸成為臺灣最受歡迎的十大主播之一;楊絳堅忍于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操守,堅貞于偉大女性的關懷與慈愛,固守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淡泊與堅韌,她的內心是堅硬的,又是柔軟的?!白钯t的妻,最才的女”,楊絳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反面的如人生行囊中缺乏原則,缺乏正確的價值觀, 廣東省茂名市原市委書記羅蔭國的行囊中缺乏信仰和底線,不僅大腐特腐,還讓其子女加入澳大利亞國籍,并在國外有產業(yè)。在被查前,他還自稱廉潔公正。
2.名言素材
引用名言,能使文章文采斐然或具有思想性。黑格爾的“背起行囊,獨自旅行”的號召性,《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超奇篇》中的“足不強則跡不遠,鋒不铦則割不深”,則極具文言性和思想性。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則切近材料。再如西漢學者戴圣 《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等,均能使論證有力,邏輯嚴謹。
3.經典素材
選擇一些不為人熟知的經典素材,說人之未聞之事,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行囊中的有些東西雖然暫時用不到,但不代表無用。幾百年前,在富陽郊區(qū)的深山老林里,七十多歲的老畫家黃公望獨自在山林中守著孤寂作畫,那個時代的“城里人”也都在忙著做些“有用”的事,賺名賺利。幾年之后,作品完成了。他自己大概也覺得“無用”,便將它送給一位名叫“無用”的僧人,該畫因此得名“無用師卷”。幾百年過去了,多少功名富貴已煙消云散,一幅“無用”的畫,卻為這座古城帶來了扎扎實實的聲名和利益。這就是文化的“無用之有用”。
【高分作文】
看似無用的行囊,
助你走向遠方
山東一考生
高曉松有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闭\然,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的“行囊”總會有意想不到的變故,但這種不可預知正是人生魅力所在。人生無彩排,人生不再來,每時每刻都是直播??此茻o用的行囊,助你走向遠方。
【素材運用亮點1】引用高曉松的名言,巧妙結合材料展開,對“看似無用的行囊,助你走向遠方”這一觀點進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寫作的中心。
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因為不存在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米蘭·昆德拉說過:“人活過一次就等于沒有活過。”此言得之,沒有參照,沒有彩排,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是背上那未知的行囊,向著遠方奔跑。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作家,他只是在一天下午“喝著啤酒,愜意地看著棒球賽”時突然想到“好吧,就去寫小說吧”,才開始了寫作之旅,他憑借著自己的《且聽風吟》獲得新人群像獎,從此名聲大噪,終成一代文學巨匠。他將文學裝入行囊,陪伴他走向遠方。
【素材運用亮點2】文化名人素材“村上春樹”,寫他將文學裝入行囊,貼近生活,更能引起共鳴。聯(lián)系經典人物尤其是作家素材展開深入分析,揭示出寫作的中心,這是這篇文章給我們的有益啟示。
魯迅是偉大的,他的一生吶喊過也彷徨過,但他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為救中國,他去仙臺學醫(yī),因為偶然的刺激,他終于放下手術刀,拿起紙和筆,成為中國人靈魂最尖銳的解剖者。中國的思想文化界,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招致密集的刀劍,因此,也就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獲得更為光輝的戰(zhàn)績。因為偶然,魯迅在看不見的險惡戰(zhàn)場里,建立了超人的殊勛。
【素材運用亮點3】文化素材能夠彰顯文章的文化氣息。本文運用魯迅的例子展開剖析,寫他準備紙和筆為行囊為國人做有意義的事情,語句錘煉,可謂文采和經典相結合。對“魯迅”這一素材的深入分析,可謂精彩。
人生恰似一張單程車票,充滿隨機,無法重來。人生也類似由狂人主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我們必須在同人生的抗爭中學習面對那未知的人生。如果有人對這種荒唐的比賽憤憤不平,最好盡快退出場去,決心留在場內的,便只有努力拼搏,背上那未知的背包,奮力向前。
行囊的不確定性,也正是人生的不確定性,如芥川龍之介所說:“人生近乎嚴重缺頁的書,很難稱其為一部,卻僅此一部?!钡且虼耍覀兠總€人的人生才會豐富多彩,我們也會有繼續(xù)努力下去的干勁,因為一切未知,前方總會有美好在等著你。
【素材運用亮點4】結尾進一步引用芥川龍之介名言,首尾呼應,對“看似無用行囊,卻助你走向遠方”這一觀點進行了深入分析,主旨升華。
背起行囊,上路吧。看似無用的行囊,助你走向遠方。
【閱卷總評】
這是一篇考場優(yōu)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幾點特色:
1.開篇引用名言素材精彩。作者文章開篇引用高曉松的名言,彰顯深厚的文學功底和閱讀功底,由此引出中心論點,“看似無用的行囊,實則助你走向遠方”。觀點的位置鮮明,給閱卷教師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2.正文人物素材典型。行文中作者適當引用材料,分析材料也圍繞論點展開,精煉而生動。在圍繞論點選擇素材方面,作者精心構思,選取經典作家村上春樹和魯迅的例子,突出他們的“不經意間準備的行囊”,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貢獻,可謂新穎而引人深思。而這兩個人物都是具有文化氣息的名人,素材彰顯豐富。
3.名言素材論證層層深入。文章結尾輔之以比喻論證,進一步引用芥川龍之介的話語,既首尾呼應,又絕不雷同,在語意遞進中寫出簡單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給人啟迪。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