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麗彬++李錦超
【2017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明清之際大師傅山,少年時學趙孟頫書法,后來明亡清興,傅山仇恨滿清,連帶對當年屈身事元的趙孟頫不爽起來,就說他極不喜歡趙孟頫,痛恨他書法淺俗無骨。又過些年,傅山心情變了,于是寫:“趙廝真足奇,管婢亦非常?!?/p>
他到底還是對趙孟頫,重新表達了佩服。
許多人少年時,被語文老師逼著分析詞句中心思想,恨極了語文課,連帶魯迅們也遭殃。許多人想起魯迅先生,便覺得他只寫《孔乙己》這么陰暗的小說;想起朱自清先生,就覺得他只有詞采華美的《荷塘月色》。要到多年之后回憶起來,重新翻閱,才發(fā)覺這老幾位的妙處,尤其是朱自清先生《背影》,非有閱歷者不能通透。
世上事大多如此。年少氣盛,眼光鋒銳,卻總不免狹窄。到得年長,看得多了,才品回以前沒領會的妙處。
請根據(jù)材料,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師題解】
材料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敘述,一部分議論。敘述的部分又分成兩節(jié),第一節(jié)較為詳細地敘述了傅山少年時不喜趙孟頫,多年后,對趙孟頫“重新表達了佩服”。第二節(jié)概述了許多人少年時不喜魯迅和朱自清,多年后“才發(fā)覺這老幾位的妙處”。兩節(jié)的意思相同:年少時和年長后對同一個人的看法大相徑庭。尤其要注意這部分結尾處的這句話“非有閱歷者不能通透”,這句話揭示了看法變化的原因——“閱歷”。
材料的第二部分是第4段,直接點明上述文字的寓意:年少時看人看事眼光“狹窄”,即看法片面、偏激、膚淺甚至錯誤;年長后,有了閱歷,便品出了年少時沒領會的“妙處”,看法也變得更加全面、客觀、透徹。綜合這兩部分,作文的立意需圍繞著“閱歷與見解”來確定。
角度一:可寫成記敘文,寫一個人的成長故事,年少時對某個人(如父親、母親、老師等)是不認同的、排斥的,成年后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理解了當初他們的良苦用心。
選材小貼士:雖然是寫一個人的成長故事,但不要單純以“成長”為話題,而是以“閱歷和見解”為話題,也就是說,在寫成長故事時,應該突出表現(xiàn)“閱歷”的增長對一個人“見解”的影響。側重點要把握好,不要偏離“閱歷與見解”這一范圍。
角度二:寫成議論文,運用對比手法,寫年少時“鋒銳”“狹窄”,年長后“品回以前沒領會的妙處”。
選材小貼士:論據(jù)是議論文論點得以成立的依據(jù),恰當?shù)恼摀?jù)才能支撐起文章的論點,所以論據(jù)的選擇非常重要。命題材料中提及的傅山、魯迅、朱自清,只能作為引子使用,可以據(jù)此引出文章的論點,但是不能作為論據(jù)。以命題材料充作論據(jù),是議論文寫作的大忌。不過我們可以依據(jù)“相似原則”,選取與命題材料“相似”的素材作論據(jù)。
角度三:閱歷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見解,使其對人和事的看法更加通透,達觀、全面。
選材小貼士:角度三比之角度二,本質是相同的,但是具體寫作時側重點不同。相比角度二,角度三傾向于綜合談閱歷對一個人見解的影響,除了選取合適的事例加以證明外,還要注意分析閱歷為什么會影響一個人的見解,閱歷不僅是時間的積累,更是世事的積淀,所謂見多識廣,經(jīng)歷的多了,見識的也多了,對人和事的看法會更加全面、深刻、透徹……
【高分素材】
經(jīng)典素材
雷諾阿的轉變
1863年,雷諾阿和莫奈在巴黎,不曉得自己將來會成為不朽的傳說,只是安心過窮日子,畫畫。雷諾阿在畫院里,被逼著臨摹了許多安格爾,于是生厭惡心,連帶討厭安格爾推崇的拉斐爾,討厭學院派規(guī)整的素描和線條。
十三年后,雷諾阿完成了傳奇的《煎餅磨坊的舞會》,只動色彩,不勾輪廓。又六年后,莫奈去了諾曼底,而雷諾阿終于去了趟意大利,看到了拉斐爾的原作。41歲的他,忽然幡然醒悟,覺得自己一直誤會了拉斐爾。從1882年開始,雷諾阿開始用線條作畫了。
素材點撥:雷諾阿由討厭拉斐爾到豁然醒悟,由作畫時只動色彩不勾輪廓到開始用線條作畫,這種轉變,與他閱歷的增長有直接關系,閱歷使得他對人的看法發(fā)生了改變,也影響了他的畫風。歲月就像一把刻刀,將人一刀刀雕琢,我們每個人都是歲月的作品。
人物素材
齊秦被父親關禁閉
齊秦初中時交了壞朋友,學會了抽煙喝酒,喝了酒以后就去店家鬧事,后來被警察抓走上了少年法庭,被關進少年感化院,在里面待了三年半。齊秦從感化院出來,原以為已經(jīng)獲得自由,卻未曾想到父親竟然將他關在家里一年之久,還對他實行了軍事化管理,每天早晨五點起床,聽廣播、寫小楷、讀古書……
當時的齊秦十分不理解父親的做法,甚至恨他再一次禁錮了自己的自由。直到自己為人父后,才開始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齊秦說,當時恨透了這種規(guī)律又無聊的生活,但是現(xiàn)在想想,那是他讀書最多的一段日子,對后來的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素材點撥:因為經(jīng)歷,所以懂得。因為自己也做了父母,為養(yǎng)育孩子付出了諸多心血,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不易,所以才恍然懂得,當初父母在自己身上也同樣付出了那么多。閱歷是最好的老師,促人成長,使人成熟,懂得感恩與珍惜。
名言素材
狂妄者往往有點才氣,但無知,因無知而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這一點才氣。這是少年人易犯的毛病,閱歷常能把它治愈。
——周國平《智慧與人生》
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畢淑敏《孝心無價》
素材點撥:閱歷是一劑良藥,可以治愈因為年輕而在性格上形成的狂妄、急躁、偏狹。在歲月里修煉,當我們把自己修煉成為一道明亮而不耀眼的光束,我們就真正變得成熟起來。
【素材演練】
與你走過的日子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 李家吉
少年傅山對趙孟頫的不爽,自有其理由,大家可以理解他的年輕氣盛;少年學生疑懼周樹人,也有其依據(jù),人們能夠體會他們的艱難苦恨;年少的孩子讀不懂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景,也能夠感受他們的青春稚嫩。然而,當歲月的風霜將你的稚嫩磨礪成熟時,你便改變了自己原有的認識,甚至會覺得自己是那么的無知。哦,風霜雨雪、春夏秋冬,原來都可以改變我們的短視與淺陋,甚至磨礪我們的鋒銳與尖芒。與時光一起走過的日子、與見識一起走過的日子,把漸漸豐富的閱歷寫進了人生的履歷中。
誰沒有過年少時的氣盛?誰又能摒卻偏狹固陋的一時逞能?我們允許有年少的自傲,允許少年釋放自我的豪情,因為,他們與日月同行的心智在慢慢長大,于是,當少年雷諾阿對拉斐爾的厭惡在他人到中年后忽然幡然時,他對拉斐爾已然充滿了虔誠的敬意。這是歲月與之一同成長的結果,是閱歷對他心理與思想的催熟。雷諾阿懷揣敬意地用拉斐爾倡導的線條作畫,他的藝術世界從此更加開闊,世界藝術的寶庫中也因此而增加了新的瑰寶。
忽然想到周國平的一句話:“狂妄者往往有點才氣,但無知,因無知而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這一點才氣。這是少年人易犯的毛病,閱歷常能把它治愈?!笨裢磭L不好,因為它的前提是有點才氣,正是因為這點才氣,在歲月的河流中,慢慢成長為一種自我醒悟、漸趨成熟的品質。因此,我們不必為少年的狂妄而嘆惋,也不必為少年的偏執(zhí)而生氣。一位頗有影響的文人曾經(jīng)談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從少年到老年,比之甚當:“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弊x書與月之關系,隨著時光的推移變得如此天衣無縫,甚至分不清哪里是我哪里是月。
時間治愈了少年的淺薄,熨平了少年的狂狷,卻拓寬了人的心胸,那些讀過的一本又一本的書,那些經(jīng)歷的一場又一場的事,那些賞過的一處又一處的景,仿佛浸透血液中的一個又一個離子,把你的鋒銳潛藏,把你的偏狹撐寬,把你的短視無限延長。
與你一起走過的日子,成長為一樹鮮花,然后結出滿樹果實,芬芳于世間。
【教師點評】
一篇情理俱佳、文質皆美的文章。行文開闔自如,開首概括材料,進而擺明觀點,然后談古論今,言中話外,或征引,或簡析,絲絲入扣,鉤連緊密,運思巧妙卻不露痕跡。結尾言簡意豐,點明題目,照應開頭,總結全文,“成長”重申主旨,“鮮花”“果實”形象而具體地闡釋了成長的過程,“世間”一語,飽含著人間共同的情味,使文章突出了小情調而進入了大主題。語言優(yōu)美,既體現(xiàn)較為深厚的文言功底,也能反映出駕馭修辭的能力,靈活運用詞語使文章富有靈動的美。(李錦超)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