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古稱南埜,江南的一方沃土。江西省南康中學“默苑”便是孕育其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自1999年成立以來,默苑文學社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深受師生及各界人士的好評。作為校園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陣地,她一直是文學愛好者的一方樂土,孕育著一屆又一屆的康中學子。
如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株新苗,“默苑”正茁壯成長,在康中廣大師生的加倍呵護下,必將長成一棵參天大樹,讓莘莘學子在其繁茂的樹葉下盡展文學才華,創(chuàng)造理想人生。
聽明月說話
@江西省南康中學 謝寶琰
中秋夜,月華明凈如水,靜靜瀉于萬物之上,安謐,又帶著淡淡的哀愁。
城郊一戶農(nóng)家小院中,酒盞在光影交錯中叮當作響,剝開的橘柚散逸出絲絲清香。人們在桌前圍坐,歡聲笑語在小院的空氣中升騰,融入溶溶月色,溫暖如冬日里的爐火,羨煞一旁的梨樹。
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天倫之樂吧??墒窃谶@闔家團圓的時刻,爸爸卻拉著我,離開這溫暖的院落,來到小院背后的小山坡。
“爸爸,為什么帶我到這兒來?”我疑惑地問。爸爸沒有回答,他背起雙手,在草地上來回踱步,時而彎下腰,撫一撫地上的草。時而抬起頭,望一望天上的明月。月光灑在他皺起的眉頭上,仿佛往那道溝壑中,嵌入了深深的哀愁。
他忽而開口道:“三十多年前,這里是一片曬谷場。那時,你太婆常常在晚上帶我來這里數(shù)星星、看月亮。那時,我就聽著蛙聲,聞著稻谷的香,聽著你太婆講故事,常常迷迷糊糊地就睡著了……”
我知道,爸爸又在想念他的外婆了。爸爸曾告訴我,外婆是他最敬重的人之一,她教會了爸爸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望了望爸爸,他的眼眶濕潤了,眼鏡片上霧氣朦朧。在月華的浸潤下,他堅實的臂膀仿佛柔軟了下來。盡管他的眼鏡片已經(jīng)不清晰了,但我還是能透過它,看到爸爸眼中的思念、哀愁。那種無可奈何卻又深揪人心的念想,在空氣中蔓延,將周遭的一切都染得分外凄清。
爸爸似乎不好意思讓女兒看見他心中脆弱的一面,他靜靜地走開了,留我一人,獨對那一輪當空明月。
月華如花粉般輕盈地落在樹上、房屋上、草地上,單薄、虛無,仿佛一支從深古傳來的長笛吹奏的樂曲,凄切、哀婉,向我訴說著人世間的離合悲歡。我仿佛看見,蘇軾披頭散發(fā)坐在短松岡上,空對著一抔黃土灑淚,寫下“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的詞句。我仿佛看見,杏花村外的小路上,行人們在清明時節(jié)的連綿陰雨里失魂落魄……
人死不能復生。難道,失去了親人的人們,真的要一輩子活在思念與痛苦之中嗎?
這時,我仿佛感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美好的祝愿背后,隱藏了深深的無奈。
真的只能是“但愿”而已嗎?
我愣愣地望著月亮,想要等待它的回答。好幾分鐘的沉寂過后,我的心仿佛被掏空了。我忽然覺得月光好美,便像個孩子似的,伸出手去托。月光像一種輕盈的液體似的,在我手中緩緩流淌。它是那么溫柔,卻又那么堅定,任你怎么翻怎么折,它都不會斷,像一泓汩汩的生命之泉,柔和卻又堅定地流淌著,源源不斷。
它“流”著,“流”著,仿佛沖開了我的心結(jié),向我心中,帶去了一些溫暖堅定的話語——生老病死是人之必然,人們應當勇敢地面對,并學會承擔生命中那些不可避免的傷痛。要好好活著,像月光那樣平和而又堅定地活著。生命之河會像月光那樣,永遠、永遠,源源不斷地流淌下去。
有人說,“今人不見古時月,明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可是我想說:“古人不見今時月,明月將照后來人!”明月將世世代代地照耀下去。
我起身繞過小院,來到爸爸身邊,輕輕拍拍他的肩膀,“爸爸,別傷心,你還有我呢!”
有一種溫暖來自自身
@江西省南康中學 林鴻飛
白茫茫的雪地,一望無際,沒有人煙,沒有樹木。聽說,在雪地的盡頭,有一筆無比寶貴的財富。今天,我來到這里,意欲征服這頭白色巨獸。
雪花還在飄著,風還在吹著,然而我知道,這小小的困難是不能阻擋我前進的腳步的。踏著堅實的步伐,我一步步向著我的黃金坐標邁進。
雪花飄得更紛亂了,風也吹得更猛了。一片片雪落在我的臉上,融化成一束束冰冷的水流,流入我的身體,沾濕了我的衣,弄濕了我的鞋。臉也慢慢地僵硬了,腿也漸漸地沒力了。地上的雪越積越深,就像一個陷阱,全然不似開始時那樣松軟誘人。它仿佛想讓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時我的腳步變得如石頭般沉重,變得緩慢,心中的一腔熱血被這大雪消耗得所剩無幾,像要被它吞噬,被它折磨。我還是堅定地走著,盡管路途艱難,危險重重。
雪正呼呼地飄著,風正獵獵地吹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死寂的氣息。我卻還在堅持,堅持……忽然,天空中傳來一段笑聲,笑道:“年輕人,快回去吧,不要步入死亡的深淵?!毖┮呀?jīng)齊腰,每一步都是踉蹌的;臉被風吹出了幾道裂痕,劇痛難忍。冰冷、饑餓、困乏壓著我,我直不起腰,腿部發(fā)麻,逐漸失去知覺,肩膀發(fā)軟,手掌已不能合上……我的腦、我的心,仿佛停止了運轉(zhuǎn),被冰雪侵蝕,昏昏欲睡,幾欲倒下。我像一個顫抖的十字架,搖搖欲墜。突然,一股暖流涌入心田——在這危急的時刻,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這是內(nèi)心深處信仰的力量:我堅信我能成功!在這個沒有陽光的地方,心中的信仰就像一束光,穿破黑暗來到我身邊,給予我溫暖,給予我更加強大的勇氣!我心潮澎湃,一股股暖流流入我的四肢,注入每一個細胞,讓我的大腦不再困倦,不再沉睡,反而猶如一只被喚醒的雄獅,在咆哮,在怒吼,在挑戰(zhàn)這個極限。雪還在下,風還在吹,一陣強烈的風撲面而來,身旁的枯木“咔”一聲被折斷,身旁的雪在狂舞般飛揚,我不為所動,仍奮勇前行,就像峭壁上的一朵花——沒有痛苦,哪來芳香?又經(jīng)歷了一番搏擊,我終于走到了雪地的盡頭。我立于高峰之上,俯視萬山,只覺巍峨壯闊,心中自有一番感嘆:原來傳說中的財富就是自己心中堅定的信仰,它在關鍵時給予人溫暖,給予人無畏的氣概。
我曾固執(zhí)地認為溫暖必然來源于太陽、親人,殊不知自身也可以是一個光源。
“有一種溫暖來自自身?!蔽蚁?。
微點評:
門與窗,隨處可見。要在尋常事物中寫出點意思來,很費思量。作者寫了門與窗的起源及其功能演變。由淺入深,揭示了門窗的象征意義。“門”加“窗”,既隔絕危險,又能交流思想,生活的辯證法不就如此嗎?可見,視角選擇的重要性,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門外與窗前
@江西省南康中學 盧悅儀
一幢再普通不過的屋子,一簇簇油綠綠的爬山虎探伸著細微的觸角攀爬墻壁。陽光普照,主人開了一頁窗,合上一扇門。
蜷縮的被窩里,年輕人想起床卻又似乎被什么絆住了。一只疲憊的貓瞇著惺忪的眼。瞇成縫的眼睛毫無光彩,貓兒趴在積滿了灰塵的地板上。
“唉”的一聲嘆息,年輕人翻了個身,卻依舊被羈絆,反把被子抱得更緊。又是一聲嘆息,許多事情涌上心來。也不是沒有抱負,可曾經(jīng)的壯志豪情一次次被現(xiàn)實大海冷冷拍下,如火熱情被澆滅,鮮花遙不可及,荊棘遍地叢生……
直到實在不想再在被窩里捂著了,年輕人趿著拖鞋,拉開了窗簾,還是這日復一日早已煩膩的景色,亂成一團的爬山虎似乎是一場汪洋恣意的災難,回環(huán)曲折,給年輕人亂如麻的心又打了幾個結(jié)。都說太陽代表著光輝與希望,朝氣與希望,但年輕人太陽般的光芒與熱情在他那木然的臉上無跡可覓。
又是這樣的一天天過去,又是一天已近中午的時候,還是那幢屋,還是那個年輕人,唯一不同的是他推開的不是窗,而是大門。這個舉動雖小,意義卻非常之大。他開始轉(zhuǎn)變了。
一天天的流逝便是一年又一年的交替。他卻早已不是窩在被窩里,趿拉著拖鞋的他了,而是坐在旋轉(zhuǎn)座椅上西裝革履的他了。而這一切的改變,源于十幾年前他推開的那扇門。
推開那扇門,塵埃在空氣中飛舞,卻遮蔽不了年輕人的雙眼。門外與窗前,竟是迥然不同。窗戶是一個框架,框成了一幅畫,但卻是一成不變的,在他的眼里,甚至是灰白的,而門外卻被斫去了棱角,一切在視野中無限地延伸,天和地,廣闊而無垠。
蒼穹之下,大地之上,每天有多少悲歡離合在上演,日日都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路上的行人你不能說他比你幸?;虮饶悴恍遥巳硕加胁蝗缫庵?,但人人都在努力地活著。上帝給我們安排了呼吸,我們就不能用來嘆氣。
選擇窗戶還是門,決定了你姿態(tài)和眼界的高度。日日畏縮在窗前,看到的只能是狹窄的一面,你感受不到自然之大和世間百態(tài)。而勇敢地邁出門去,自身的痛苦在博大的萬物萬事中微不足道,你才會發(fā)現(xiàn),你根本沒有資格怨天尤人而只能摘得榮光。
還是爬山虎,還是那么拼盡全力,它們不僅僅滿足于活著,而要積極向上地活著。在門外,年輕人看見了它們的高度。
(指導老師:黃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