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眾議
《馮友蘭傳》已有幾種,除了夫子自述,還有200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種,作者田文軍;以及更早問世的《信念的旅程———馮友蘭傳》,后者由上海文藝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而宋志明教授和梅良勇教授的《馮友蘭評傳》(中國青年出版社)卻是第一次將注意力放在了馮氏思想。盡管先他們行世的評傳也已有之,如李中華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于2010年的同名作品,但是作者對有關內(nèi)容進行了推敲。用作者的話說,他研究馮友蘭先生其人其作數(shù)十年,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批判對待,第二階段是同情研究,第三個階段才是理解感悟。而《馮友蘭評傳》不失為第三階段的集中體現(xiàn):理性、公允。
著作強調(diào)馮友蘭先生如何從一個自由知識分子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轉變過程,又如何從盲目跟隨蘇聯(lián)到“文革”再到“改革開放”并確立其天地思想的轉化和升華過程,即在不斷否認和否認之否認中作繭剝繭、浴火重生,從而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融會貫通。用作者的話說,“馮友蘭先生以儒學為歸宗,以解釋人生為主題,找到了一種關于儒學的現(xiàn)代講法。他把理世界反轉為意義世界、價值世界、人文世界,講出‘義理之天;發(fā)揚‘仁者與萬物同體‘以天下為己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傳統(tǒng),強調(diào)群體高于個體,表達群體至上訴求;他塑造民族的自覺成員、人類的自覺成員……”這或可理解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換言之也即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繼承、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眾所周知,馮友蘭先生是20世紀我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我這代,甚至我父輩都是讀著他老人家的《中國哲學史》進入諸子和延綿兩千多年的中國思想長河的?!吨袊軐W史》不斷修訂、再版,可謂因時而立、因時而易。《馮友蘭評傳》告訴你這其中的易與不易,而且還有緣何立、緣何易。此謂知其然,并所以然也。
再者,20世紀中國哲學界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幾乎都與馮友蘭先生有關;因此,該《馮友蘭評傳》從馮氏生平、著述切入,縱橫捭闔,鉤深致遠,現(xiàn)當代中國哲學之脈絡盡收筆下。此謂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也。
著作凡十一章,第一章“好學深思之士”寫馮友蘭先生生平家世和基本閱歷;第二章寫馮友蘭先生如何叩開哲學大門、撰寫《人生哲學》;第三章重點展示和分析了馮友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中國哲學史》;第四至第七章依次評騭馮友蘭先生新理學思想及其方法論、認識論和人生論;第八章對馮友蘭先生新理學思想體系條分縷析,提出了“文化類型”說、“繼往開來”說和“道統(tǒng)新續(xù)”說;第九章側重于陳家康、杜國庠、胡繩、賀麟等人對新理學的批判及馮友蘭先生的回應;第十章闡釋馮友蘭先生的鴻篇巨制《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十一章是作者對馮友蘭先生的學術定位?!袄m(xù)編:再看馮友蘭”是作者近一時期以來的馮學新得。
《馮友蘭評傳》責任編輯刁娜對該著的概括可謂切中肯綮。刁娜認為,作者有所述有所不述,并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側重于馮先生的學術生涯、學習興趣、問學志向等。譬如馮友蘭先生青年時期即對邏輯學產(chǎn)生濃厚興趣,由此選擇哲學,并一發(fā)而不可收。正如馮友蘭先生在《三松堂自序》中所說的那樣:“我學邏輯,雖然僅僅是一個開始,但是這個開始引起了我學哲學的興趣。我決心以后要學哲學?!睆拇?,他初心不改,即使是在“敵機經(jīng)常騷擾,生活非常艱苦,資料特別缺乏”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也一如既往地堅持哲學研究,寫下了《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一系列著作。政治動亂期間亦如此,以至于85歲高齡著手創(chuàng)作《中國哲學史新編》。同時,作者高度關注馮先生的自我超越精神,圍繞新理學思想展開方法論、認識論等向度的探究和總結。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作者對馮氏人文思想的把握和闡揚,認為他們準確把握了馮友蘭先生如何以柏拉圖主義為主調(diào)展開話語、以儒學為主調(diào)解析人生最終上升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如此等等,正所謂“擔水砍柴,無非妙道”“事君事父,無非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