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令,杜亞南
(青島理工大學環(huán)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山東青島 266033)
?
污水土地好氧生物過濾系統(tǒng)反沖洗效果研究
郭一令,杜亞南
(青島理工大學環(huán)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山東青島 266033)
[目的]研究反沖洗對污水土地好氧生物過濾系統(tǒng)的影響。[方法]在流量1.4 m3/d和曝氣量1.8 m3/h的條件下,以海泊河污水廠初沉池出水為試驗進水,系統(tǒng)19 d完成掛膜。在氣沖強度13.9 L/(m2·s),水沖強度0.1 L/(m2·s)的條件下,研究系統(tǒng)不同反沖洗周期(4、8 d)和反沖洗時間(1、2、4、6 min)下進出水COD和氨氮含量。[結(jié)果]4 d周期反沖洗4、2、1 min對系統(tǒng)生物膜破壞較小,平均出水COD含量為76.0 mg/L,出水氨氮含量均在5 mg/L以下,維持系統(tǒng)連續(xù)運行28 d。在8 d反沖洗周期中,反沖洗1、2、4 min后平均出水COD含量為93.0 mg/L、氨氮含量為6.8 mg/L,與4 d周期時出水相比略高;反沖6 min后,系統(tǒng)生物膜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出水COD和氨氮分別上升至130.8和14.1 mg/L,系統(tǒng)恢復需要4 d。[結(jié)論]建議對類似系統(tǒng)4~8 d進行1次4 min的反沖洗,如果出現(xiàn)堵塞可進行6 min反沖洗。
污水土地處理;好氧生物過濾;反沖洗周期;反沖洗時間
污水土地好氧生物過濾系統(tǒng)[1]是對傳統(tǒng)污水土地處理系統(tǒng)的升級,通過強制曝氣,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凈化和調(diào)控機制,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并對污水中的氮、磷等資源加以利用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shù)。與其他污水處理系統(tǒng)相比,其具有投資低、運行簡便等優(yōu)點,但由于土地好氧生物過濾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生物膜的過量增殖和老化,導致處理效率降低以及濾料對污水懸浮物的不斷截留,從而使系統(tǒng)的水頭損失增加,溝流現(xiàn)象加重[2],出水效果變差,甚至會導致濾池堵塞、系統(tǒng)癱瘓[3-6]。因此,須通過定期反沖洗[7-8]維持系統(tǒng)的連續(xù)高效運行。然而,不恰當?shù)姆礇_時間、強度和周期都會影響系統(tǒng)運轉(zhuǎn),反沖洗不足易使系統(tǒng)堵塞、生物膜腐化影響出水;反沖洗過度會使生物膜遭受破壞,影響出水水質(zhì)。筆者以海泊河污水廠初沉池出水為進水,研究了土地好氧生物過濾系統(tǒng)反沖洗時間、強度和周期。
1.1 試驗裝置與材料 試驗裝置為升流式污水土地好氧生物過濾系統(tǒng),填料為天然碎石,直徑3~5 cm,高2.5 m,實際填料高度2.0 m,直徑1.6 m,孔隙率50%,有效容積2 m3。進水管、曝氣管平行布置在池體底端,進水管采用DN 20的PE管,在PE管斜向下45 °開10 mm的布水孔,間距為40 cm,共8個布水孔,呈“十”字形布置。曝氣管和反沖洗管為同一管路采用DN 40的PE管,開12 mm孔作為布氣孔,共80個,平均分布于3條平行的進氣管上。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試驗裝置Fig.1 Experimental device diagram
試驗進水為青島市海泊河污水廠初沉池出水,進水主要指標:化學需氧量(COD)為178.6~662.7 mg/L,氨氮含量28.45~110.09 mg/L,pH 7.17~8.31,溶解氧(DO)0.35~1.89 mg/L。進水采用澳濱WQD2-5-0.18型水泵,反沖風機百惠BHR80型風機。
1.2 運行條件 在該系統(tǒng)運行半年后總結(jié)出最佳運行條件:進水量1.4 m3/d,曝氣量1.8 m3/h,停留時間34 h。周寶俊等[9]以粒徑3~5 mm輕質(zhì)濾料(EPS粒子)為填料,填料層高度為2 m,采用負壓脈沖方式反沖洗,曝氣生物濾池平均水力反沖洗強度可達到26.25 L/(m2·s),反沖洗時間為169 s進行了試驗;凌霄等[8]以粒徑3~6 mm的陶粒為填料,采用氣沖4.88 L/(m2·s),水沖1.44 L/(m2·s),反沖洗時間為3、4、5 min的條件,取得較好的效果。筆者采用3~5 cm粒徑的碎石為填料,參照前人研究,結(jié)合所選用的系統(tǒng)設備,設定氣洗強度為13.90 L/(m2·s),水洗強度為0.14 L/(m2·s)(主要作用是將污泥排出,防止污泥下落過程中將進水口堵塞),反沖洗時間設為1、2、4、6 min。
1.3 試驗方法 共設4個試驗,設計見表1。反沖洗后排空系統(tǒng)內(nèi)污水,排泥量大約為總污泥量的1/4,而后恢復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反沖洗后2、4、6、8 d取進出水樣,測定COD和氨氮含量。COD含量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氨氮含量采用鈉氏試劑分光光度法測定。
表1 試驗設計
2.1 系統(tǒng)掛膜試驗 該系統(tǒng)運行是在2015年3月11日采用自然富集培養(yǎng)法進行掛膜啟動,進水量1.4 m3/d,曝氣量1.8 m3/h。取反應器表層,距池底2.0 m處濾料進行生物膜觀察,取掛膜期(共19 d)第2、11、19天表層濾料進行觀察,結(jié)果如圖2所示。
圖2 掛膜期第2、11、19天濾料掛膜情況Fig.2 Second,eleventh,nineteenth day of biofilm media situation
生物膜掛膜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適應期、增長期、穩(wěn)定期。在適應期,少量微生物附著于濾料表面,濾料表層無明顯顏色變化;在增長期,微生物開始快速增長繁殖,不斷向外擴散并逐漸連在一起形成菌膠團,該階段異養(yǎng)菌在生物膜結(jié)構(gòu)中生長速度較快并占主導地位,濾料表面生物膜顏色變?yōu)樯铧S色;進入穩(wěn)定期,生物膜中各微生物種群數(shù)量及分布趨于穩(wěn)定,逐漸形成相對平衡的生態(tài)菌落,濾料表層生物膜厚度明顯增加且顏色變?yōu)闇\褐色。
在第14、第17和第19天分別取樣測定,結(jié)果見表2。
表2 系統(tǒng)掛膜階段COD含量及去除率變化
由表2可知,在進水COD含量為256.1~482.0 mg/L,容積負荷為0.14 kg/(m3·d),溫度為12.3~18.5 ℃的條件下,系統(tǒng)對COD的處理效果較為穩(wěn)定,去除率為58%~83%。如圖2所示,濾料表面覆蓋有較明顯完整的生物膜厚度,根據(jù)江萍等[10]的掛膜成功標準是CODCr去除率達到70%的研究結(jié)果,可以判定系統(tǒng)在運行19 d后掛膜成功。
2.2 反沖洗周期確定試驗 土地好氧生物過濾系統(tǒng)的反沖洗周期受2個因素的影響:一是濾料的性質(zhì),由于該試驗采用碎石為濾料,孔隙率為50%,且孔隙空間較大,對污染物的容納量較傳統(tǒng)人造懸浮小顆粒濾料有明顯優(yōu)勢;二是進水懸浮物濃度及生物膜生長特性也將影響系統(tǒng)反沖洗周期,進水懸浮物濃度過高、生物膜生長老化速度快,濾料易堵塞,反沖洗周期將會縮短。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系統(tǒng)運行時間的延長,進出水口的水頭損失不斷增加,出水COD含量也隨之增大。在反應器運行前3 d,水頭損失沒有明顯增加,為0.7 m。在運行第4天,水頭損失增加到0.9 m。當系統(tǒng)運行至第8天,出水水頭損失增加至1.3 m,較初期上升了86%。在第10天水頭損失達1.6 m。這說明在系統(tǒng)運行到第8天時,反應器保持對污染物的截留作用,但已開始接近飽和狀態(tài),隨著系統(tǒng)繼續(xù)運行,生物膜的老化脫落及懸浮物沉積,反應器已經(jīng)開始堵塞并形成溝流現(xiàn)象。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土地好氧生物過濾系統(tǒng)的反沖洗周期為8 d內(nèi),在工程應用上,可針對具體的進水水質(zhì)、出水COD含量及水頭損失變化確定反沖洗周期。第4天水頭損失上升,原因可能是系統(tǒng)內(nèi)局部有堵塞現(xiàn)象,因此可以在第4天至第8天進行1次反沖洗,由此可以確定進行反沖洗的周期為4、8 d。
圖3 系統(tǒng)水頭損失隨時間變化情況Fig.3 System head loss changes over time
2.3 反沖洗4 d試驗
2.3.1 對COD去除效果的影響。從圖4可見,進水COD含量為180.1~487.7 mg/L,波動較大,出水COD含量為51.9~141.2 mg/L,平均出水COD含量為76.0 mg/L,水質(zhì)波動對系統(tǒng)運行影響較小,驗證了土地生物過濾系統(tǒng)具有較強的耐負荷沖擊能力。在10月31日至11月16日,反沖洗4 min后,出水COD從141.0 mg/L迅速下降并穩(wěn)定在50.0 mg/L左右,COD去除率在80.0%左右,最高達到87.0%;反沖洗2、1 min后,出水穩(wěn)定與反沖前差別不大,有持續(xù)轉(zhuǎn)好趨勢。11月10日COD去除率較低,與近期持續(xù)降雨及進水COD較低有關(guān);11月14出現(xiàn)了反沖洗后堵塞現(xiàn)象,這可能由于反沖洗后污泥未完全排出,污泥下落過程中再次附著于濾料上,從而造成堵塞。因此,要在排泥過程中注意該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適當延長排泥階段的水沖時間。
圖4 4 d反沖洗周期COD含量及去除率的變化Fig.4 COD content and removal rate change in 4 d backflushing interva
11月18日出水COD含量較高,達到110.0 mg/L,這與進水COD含量較高有關(guān)。11月24日出水COD含量有所升高,這是由22日線路故障,系統(tǒng)停止運轉(zhuǎn),曝氣停止,系統(tǒng)充氧不足所導致。11月28日系統(tǒng)出現(xiàn)堵塞現(xiàn)象,可能是該試驗只進行了1、2、4 min的反沖洗,反沖洗時間較短,未完全對濾料進行反沖洗,下層濾料截濾的懸浮物并未完全被沖洗排放干凈。較短的反沖洗時間,也減少了對系統(tǒng)微生物的影響,在試驗期間COD平均去除率為77.0%,平均出水COD含量為76.0 mg/L,遠優(yōu)于二級排放標準。
圖5 4 d反沖洗周期含量及去除率的變化Fig.5
2.4.1 對COD去除效果的影響。從圖6可見,COD去除率波動較大,為69.0%~85.0%,平均出水COD含量為93.0 mg/L,高于4 d周期平均出水COD含量(76.0 mg/L),這主要與該試驗是重新啟動系統(tǒng)后進行的有關(guān),系統(tǒng)內(nèi)生物膜的穩(wěn)定性和生物量均與試驗③(正常運行半年系統(tǒng)后)有一定差距,但與大多數(shù)生物濾池系統(tǒng)相比效率較高,重啟系統(tǒng)后生物膜活性迅速恢復,維持了系統(tǒng)的高效處理。4月1日反沖洗4 min后,出水COD含量從76.9 mg/L上升至4月3日的138.7 mg/L,但去除率變化不大,這是由于4月3日進水COD含量增加。隨后出水COD含量逐漸下降,4月9日和17日分別反沖2和1 min并未對出水產(chǎn)生影響,這與試驗③規(guī)律一致。在4月25日系統(tǒng)出現(xiàn)堵塞現(xiàn)象,故對系統(tǒng)進行6 min反沖洗,使系統(tǒng)恢復進水。4月27日出水COD含量升高,COD含量由74.5 mg/L升至130.8 mg/L,去除率有所下降,這說明反沖洗6 min對系統(tǒng)生物膜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系統(tǒng)恢復較快,在29日后出水恢復正常。對比試驗④和試驗③,不同反沖洗周期反沖洗4、2、1 min后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5.0%、78.0%、78.0%,變化不大,這是由于試驗④在重新掛膜啟動后硝化細菌恢復較慢,但去除率仍分別達到91.0%、90.0%、95.0%。
圖6 8 d周期反沖洗COD含量及去除率的變化Fig.6 COD content and removal rate change in 8 d backflushing interva
圖7 8 d反沖洗周期含量及去除率的變化Fig.7
(1)該研究表明,土地好氧生物濾池掛膜進水平均COD含量為400 mg/L,容積負荷為0.14 kg/(m3·d),溫度在12~19 ℃的條件下,19 d可以達到出水COD去除率80%左右,結(jié)合觀察生物膜認定掛膜完成。在進水量1.4 m3/d、曝氣量1.8 m3/h的條件下,以碎石為填料的升流式污水土地好氧生物濾池極易產(chǎn)生堵塞現(xiàn)象,系統(tǒng)水頭損失隨運行時間變化很快,8 d后水頭損失增加86.0%,達到1.3 m。因此,建議根據(jù)進水情況將反沖周期維持在8 d內(nèi)。
(3)通過反沖洗4 d周期和8 d周期試驗,根據(jù)水頭損失,結(jié)合現(xiàn)場運行情況,建議在進水量1.4 m3/d,曝氣量1.8 m3/h,進水COD含量400 mg/L的土地好氧生物濾池采取反沖洗氣洗強度為13.9 L/(m2·s)、水洗強度為0.1 L/(m2·s)的情況下,4~8 d進行1次4 min內(nèi)的反沖洗,如果出現(xiàn)堵塞可進行6 min反沖洗。參考文獻
[1] 郭一令,蘇林萌,徐進,等.污水土地好氧生物過濾處理系統(tǒng)的小試研究[J].水處理技術(shù),2011,37(12):99-102,108.
[2] 許保玖,龍騰銳.當代給水與廢水處理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孔剛,許昭怡,李華偉,等.地下土壤滲濾法凈化生活污水研究進展[J].土壤,2005,37(3):251-257.
[4] 雷明,李凌云.人工濕地土壤堵塞現(xiàn)象及機理探討[J].工業(yè)水處理,2004,24(10):9-12.
[5] KRISTIANSEN R.Sand-filter trenches for purification of septic tank effluent I.The clogging mechanism and soil physical environment[J].J Environ Qual,1981,10(3):353-357.
[6]何江濤,馬振民,張金炳,等.污水滲濾土地處理系統(tǒng)中的堵塞問題[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3,23(1):85-89.
[7] 張寶杰,閆立龍,甄捷,等.曝氣生物濾池最佳反沖洗周期及反沖洗方式研究[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38(7):1045-1046,1050.
[8] 凌霄,胡勇有.曝氣生物濾池反沖洗關(guān)鍵因子的確定及機理淺析[J].給水排水,2005,31(10):19-23.
[9] 周寶俊,秦樹林.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礦區(qū)生活污水中反沖洗強度的控制研究[J].能源環(huán)境保護,2015,29(2):17-19.
[10] 江萍,胡九成.國產(chǎn)輕質(zhì)球型陶粒用于曝氣生物濾池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2,22(4):459-464.
[11] 李方,楊波,田晴,等.濾層高度對升流式曝氣生物濾池硝化性能的影響[J].水處理技術(shù),2008,34(10):46-49.
[12] 齊兵強.曝氣生物濾池(BIOFOR)處理生活污水中試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0.
[13] 周群英,王士芬.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Effect of Backflush on Sewage Land Aerobic Biological Filtration System
GUO Yi-ling, DU Ya-n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033)
Wastewater land treatment; Aerobic biological filtration; Backflushing interval; Backflushing time
郭一令(1962- ),男,山東青島人,教授,從事水污染控制研究。
2016-09-02
S 181
A
0517-6611(2016)33-00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