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榮
退一步,海闊天空
□張廣榮
▲蔡軍攝
“千里捎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边@首“讓墻詩”告誡我們,在處理爭端與矛盾時,要謙恭禮讓,寬厚待人。只要各退一步,就能化干戈為玉帛。同學之間常常產(chǎn)生種種矛盾,班主任如何通過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引導他們掌握交往之道呢?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把“和”作為最高價值和道德境界?!岸Y之用,和為貴”“常言善語,與人和氣”,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小學生與人交往時,存在一種普遍現(xiàn)象——易怒、霸道、喜歡對抗等,究其根源與家庭成長環(huán)境有關。在家中,他們處于核心地位,有求必應,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及霸道的心理。所以,與同學交往時,如果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或者遇到矛盾或沖突時,他們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事實上,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往往是因為學習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時就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小磕碰、一次小接觸等,許多時候還因誤會造成的。班主任要引導矛盾的雙方保持克制和冷靜。
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學會自我控制情緒,保持冷靜,在和氣中與同學相處,進而做到“常言善語,與人和氣”。
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tài)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倍Y儀是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表現(xiàn)形式。進而言之,禮儀其實就是一種交往藝術,就是待人接物之道。
人總要與他人交往,學會禮貌待人,恰當使用禮貌用語,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一個女同學下公共汽車時,她的長裙拖在車廂的踏板上,被跟在后面的一個同學踩住了。女同學回頭看了看,同學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把你的裙子踩臟了?!迸瑢W微笑著說:“沒關系?!币粓隹赡馨l(fā)生的糾紛避免了??梢?,在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時,學會禮貌待人,恰當?shù)厥褂枚Y貌語言,就能巧妙化解矛盾,使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小學階段是學生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班主任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及早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禮儀知識。
《尚書·君陳》中有句話:“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币馑际恰坝腥棠途?,所做之事才能成功;有忍讓寬容的胸懷,德行才能廣大?!睂捜菖c謙讓是良好的品質(zhì),是對別人的接納,也是對自己的善待,不僅包括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度和胸襟、堅強和智慧。一個人懂得謙讓,才能成就美德。《三字經(jīng)》中的“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告誡人們凡事應該謙讓。同學們在日常交往時,如果具有“孔融讓梨”的謙讓精神,很多矛盾會消除在萌芽中,形成一種其樂融融的同學關系。
謙恭禮讓,寬厚待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用一顆仁愛的心對待周圍的人和事。讓他們明白,只有在謙讓中與同學交往,才有利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作者單位:山東省滕州市張汪鎮(zhèn)城后張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