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理智與情感:關于諾貝爾獎的頒發(fā)與人類文明的推演

2016-12-22 16:54
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6期
關鍵詞:諾貝爾諾貝爾獎日本

摘要:盡管當今世界對諾貝爾獎有見仁見智的評論,但國際社會主流仍是充分肯定諾貝爾獎的。諾貝爾獎創(chuàng)設115年以來的歷史證明,它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技成就和社會進步,在很大程度上還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從一個更為寬泛的角度上去認識,諾貝爾獎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更為重大,因為它對激勵人類社會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的作用幾乎無有出其右者,而且絕大部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成了家喻戶曉的民族英豪。用歷史的眼光去審視,諾貝爾獎之所以雄踞世界頂端,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嚴肅性和含金量得到舉世公認。

葉:10月13日,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宣布,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搖滾樂手鮑勃·迪倫!對于上世紀出生的80后、90后生人來說,鮑勃·迪倫是一個遙遠的過去,但就我們這一代人而言,鮑勃·迪倫是一位永生難忘的天皇巨星,他那首《答案就在風中飄揚》鐫刻在很多人的心靈深處。作為世界級的搖滾民謠巨星,鮑勃·迪倫在音樂上的成就舉世公認,因為迄今他已經發(fā)行了37張專輯,還得過多次格萊美獎,以及奧斯卡金球獎等音樂獎項。但把他作為詩人得文學獎,還是令人有點詫異的。

范:盡管當今世界對諾貝爾獎有見仁見智的評論,但國際社會主流仍是充分肯定諾貝爾獎的。我覺得如果沒有革命性的變化,那么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諾貝爾獎的頂端權威地位還將得以延續(xù)。

實際上鮑勃·迪倫早在1996年、2006年就曾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而且這也不是他第一次獲得文學性的獎項了,2008年他獲得了普利策獎的特別榮譽獎(普利策獎也稱為普利策新聞獎,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獎,被稱為“新聞界的諾貝爾獎”)。

葉: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發(fā)是在1901年,在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里,對物理、化學、生理或醫(yī)學三個獎項鮮有人敢妄加評議,創(chuàng)立于1968年的經濟學獎也少有非議,因為在這四個獎項中,有較為明顯的“量化”指標或數(shù)據(jù),而文學獎與和平獎就受到多次質疑,原因就在于這兩個獎項充滿了不確定法則和人為因素,所以多年來國際社會,包括中國大陸始終齟齬不斷。在莫言和屠呦呦獲獎之前,國人的“酸葡萄心態(tài)”無以復加,現(xiàn)在似乎緩解多了,因為中國大陸終于榜上有名了,這葡萄也不再是酸的了。

范:諾貝爾獎創(chuàng)設115年以來的歷史證明,它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技成就和社會進步,在很大程度上還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因為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獎項是毋庸置疑的,雖說不能一概而論,但獲獎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在各個獎項領域內的最高水平。

從一個更為寬泛的角度上去認識,諾貝爾獎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更為重大,因為它對激勵人類社會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的作用幾乎無有出其右者,而且絕大部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成了家喻戶曉的民族英豪。比如,幾位得獎的華裔科學家就被世界華人奉為楷模,他們的事跡鼓勵著億萬青少年奮發(fā)向上,提升攀登世界科學頂峰的勇氣和信心。從這一點上來看,諾貝爾獎的社會意義就顯得尤為突出。所以,如果只是用孤立和靜止的眼光去看待諾貝爾獎,那就太狹窄了,我們應該著重理解的是諾貝爾獎在文化和文明進步上的重大作用。

葉:如此說來,即便世人有再多的質疑,也否認不了諾貝爾獎對人類文明所作出的不二貢獻。

范:我個人認為如此。

葉:但在諾貝爾獎歷史上,已有多位“不合作者”。比如1912年的物理學獎,原本準備授予愛迪生和特斯拉的,但兩人因為交流電直流電的爭執(zhí)而淪為仇敵,所以當特斯拉聽說自己和愛迪生共同被選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時,馬上公開表示拒絕。其他如前越南領導人黎德壽拒領1973年的和平獎,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拒領2004年的文學獎,前蘇聯(lián)作家帕斯捷爾納克被迫拒領1958年的文學獎,存在主義的鼻祖、法國作家讓·保羅·薩特拒領1964年的文學獎等。這些獲獎者的不合作,是不是給諾貝爾獎平添了一絲陰影?

范: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者已近千人,而拒絕者或你說的“不合作者”僅幾人而已,所以不僅沒有代表性,而且也無損諾貝爾獎的權威性,因為諾貝爾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征已為世界所公認,它所具有的光輝不是幾個“不合作者”的言行所能掩蓋得了的。

另外,國際社會認為除了薩特之外,另幾位拒絕諾貝爾獎者的理由其實不那么純粹和充分。薩特聲稱自己“一向謝絕來自官方的榮譽,包括榮譽騎士勛章和法蘭西學院院士的席位”,這是他一生特立獨行的真實寫照。據(jù)說薩特逝世后,他的親屬曾到瑞典文學院要求補發(fā)獎金,但遭到拒絕。

葉:30年前我曾看過薩特的劇作《骯臟的手》,很為該劇在思想內容上的深邃而折服。

你說的幾位拒絕諾貝爾獎者的理由不那么純粹和充分,前蘇聯(lián)的帕斯捷爾納克是最為典型的了,因為他在得知獲獎消息的當天,就給瑞典文學院發(fā)去電報,說自己是“無限地感激,驕傲,感動,驚喜,不知所措”。然而隨即在國內他就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甚至是威脅,所以帕斯捷爾納克只好表示拒絕領獎。在頒獎儀式舉行之前,帕斯捷爾納克用法文給瑞典文學院發(fā)了一份電報,說自己“由于考慮到對此項榮譽的用意所作的解釋,我不得不拒絕此項獎頒贈于我,而我也不配榮獲此項獎。請你們不必誤會,請勿因我自愿拒絕而不快”。從此,帕斯捷爾納克終止了文學創(chuàng)作。兩年后,他在莫斯科郁悶病死。

范:用歷史的眼光去審視,諾貝爾獎之所以雄踞世界頂端,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嚴肅性和含金量得到舉世公認。按照它的頒獎原則,每次只能在一個領域內獎給一個課題,每次最多不超過三個人。當然,因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各個領域內的重要課題已遠超諾貝爾那個時代了,所以有很多科學家即使有重大貢獻卻也沒能得獎,這樣的遺憾是在所難免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恰恰佐證了攀登諾貝爾獎的難度和得獎的可貴性。如果都像我們這兒開表彰大會那樣,從一等獎到鼓勵獎幾十份、幾百份地發(fā)放,那這個獎也就輕浮了。另外,我覺得諾貝爾獎的頒發(fā)有個特點,就是它塑造名人,而不是獎勵名人,這和我們這兒的頒獎相異之處甚多。

葉:多年來,我一直對諾貝爾在思維意識上的高瞻遠矚欽佩得五體投地。一個把畢生精力投入于化學研究的科學家,在那個時代就能放眼全人類的科學、文學、和平事業(yè)的發(fā)展,實在是難能可貴。從常規(guī)意義上來說,諾貝爾在本專業(yè),或拓展到自然科學課領域內設立獎項應該是一種順理成章,但諾貝爾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的思想不受專業(yè)研究所局限,他設立的文學獎與和平獎,是一種思想和精神上的偉大超越。這種無與倫比的超凡視界,這種難以匹敵的深邃遠見,足以令當今功利主義盛行的科學界無地自容。我不能揣度諾貝爾設立這兩個獎的動機,但我能臆度諾貝爾一定深知“文學”與“和平”對人類社會的不可或缺性!我個人認為諾貝爾給人類社會留下的物質遺產和精神遺產,以及所產生的社會功效當屬天下第一。

范:我記得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導言》中說,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恩格斯說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但我覺得十九世紀的歐洲同樣如此,特別是在自然科學方面,產生了像諾貝爾這樣具有超強意識的頂級科學家。

文字,對人類社會來說,如同空氣和陽光,是第一重要的生存之必需。沒有文字,人類社會也許還生活在茹毛飲血的年代,而文字的最高形式就是文學,人類自有文字開始,文學便如影隨形。我臆測諾貝爾肯定是看到并深知這一點,這或許是他設立文學獎的動機所在。而和平則是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沒有比和平更為珍貴的了。中東地區(qū)由于動亂戰(zhàn)亂不息,社會進步、國家發(fā)展就無從談起,所以設立和平獎充分體現(xiàn)了諾貝爾的用心所在。

葉:近年來,對和平獎的質疑也不絕于耳,每年宣布和平獎得主后,總會出現(xiàn)一些批評的聲音。但從整個頒獎歷史上看,我覺得這種指責還是微不足道的。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對人類的文明進步至關重要,這個道理婦孺皆知。因為只有在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中,世界各國才能保持正常的經濟交往和順利實現(xiàn)本國的發(fā)展計劃,所以因在頒獎上一兩次的不同看法,就苛責和平獎,我認為是一種心胸狹隘的表現(xiàn)。

范:如果從辯證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應該理解,一項波及全世界并歷經一百多年的活動,沒有一點瑕疵是不可能的,我們不能因此而吹毛求疵。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乃至將來,諾貝爾文學獎與和平獎,對促進人類文化、和平事業(yè)所起的進步作用,都是為世人所稱頌的。還有一點不容置疑的客觀事實,那就是迄今為止諾貝爾獎之所以被公認最具權威性,就是因為它的頒獎原則有著令人信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所以,你可以對一兩次的頒獎個案表達自己的見解,但你不能詆毀整個獎項的歷史進程。

葉:從嚴格意義上說,在屠呦呦獲獎之前,中國人沒真正登上過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領獎臺,我這兒說的“中國人”是一個地域概念。我們把曾獲過此獎的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崔琦、朱棣文、錢永健等人稱作是華裔科學家,這樣的用語很恰當。因為,這幾人身上揣的都是美國的“身份證”或“戶口本”,所以,他們的獲獎,在世人眼中,或從常規(guī)意義上去理解,更多地是給他們的居住國增色添彩。以前,我們這兒好多人對這“榮譽的歸屬”做這樣那樣的詮釋和爭辯,但這些出于民族自尊心和國家榮譽感的詮釋和爭辯雖能為人所理解,但卻改變不了事實。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而且自詡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上還有四大發(fā)明的民族,在具有科技頂端象征意義的諾貝爾獎上僅一個獲獎者,這與大國形象實在極不相稱,你覺得是不是?

范:十多年前,楊振寧教授在屠呦呦獲獎之前曾說過,諾貝爾獎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關于物理、化學和醫(yī)學這些方面,中國大陸到現(xiàn)在還沒有人獲諾貝爾獎,這個原因非常簡單,第一是沒有足夠多的經費。今天,不論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學研究,設備是非常貴的,中國現(xiàn)在漸漸上來了,可是與先進國家最好的設備相比還差一截。第二個是學術要有傳統(tǒng)。學術傳統(tǒng)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使年輕人知道哪個問題值得去做,哪個問題容易有發(fā)展前途。中國科學的傳統(tǒng)一時還發(fā)展不上來,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楊振寧說的第二點,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也有同感,他說,一個實驗室或研究所的學術積累和學術傳統(tǒng)非常重要。要注意積累,發(fā)揚傳統(tǒng),不斷培養(yǎng)年輕一代。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索默菲沒有拿到諾貝爾物理獎,但是索默菲實驗室卻有7個學生都拿到了該獎,這就是因為索默菲實驗室的學術傳統(tǒng)影響到了下一代。

至于楊振寧說的沒有足夠多的科研經費,這就像教育經費不足、醫(yī)療經費不足一樣,都是老生常談了。我這兒有個數(shù)據(jù)可以說明問題,美國的科研經費是占GDP比例的2.45%,日本是2.9%,但中國老在1%左右徘徊,不但比例低而且絕對數(shù)量也少,如果按人均分配則更少,甚至還不如印度這樣的國家,這無疑是嚴重制約中國科技發(fā)展的一大因素。

葉:我覺得還有兩大原因不可忽視,一是儒文化心態(tài)作祟。盡管儒家文化有其精華,在為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方面有功效,但抵御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是客觀存在的,從總體上看,儒文化心態(tài)不利于培養(yǎng)標新立異的科技人才。二是社會氛圍不健康。就現(xiàn)狀來看,中國大陸在科學知識的傳播上非常弱勢,特別是在青少年群體中,庸俗無聊的娛樂樣式腐蝕了整整一代人。我們小時候常說一句話,長大了要當科學家!現(xiàn)在很多孩子的理想?yún)s傾向于物質方面的,這是最要命的社會惡劣傾向。

范:我再補充一點,就是我們缺乏科學人才的識別和甄選機制。這使我想起了200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他1983年畢業(yè)于日本東北大學,他既不是博士也不是碩士,只是大學本科畢業(yè)。他任職的島津制作所也是個民企研究機構,但就是憑著這樣一種“身份”,在這樣一個研究室里,田中耕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他的獲獎成了一個世界性的話題。我不知道中國幾百萬的科研人員從中得到什么樣的啟迪?像田中耕一這樣的研發(fā)工程師,在中國大陸至少有幾十萬,但在這個群落中,會出現(xiàn)“田中耕一”嗎?答案是肯定的,絕對不可能!至少在未來的50年中不可能!因為學歷不到位,因為職稱不到位,因為外語不到位,因為……不到位,所以你根本就不夠加入“科研大軍”的份!屠呦呦雖然獲獎,但仍是個“三無”科學家。

葉:我和田中耕一是同一年大學畢業(yè)的,我們這一代畢業(yè)大學生中,大概做升官發(fā)財夢的居多,而對科學、對文學、對人類和平甘愿奉獻一生的鳳毛麟角。今天在利益驅動下,這種趨勢愈演愈烈,我這不是苛責,而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xiàn)實。資料顯示,從2000年至今的17年里,已有17個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且全是自然科學獎。至今日本已有25人獲諾貝爾獎,其中22個自然科學獎,兩個文學獎與一個和平獎,獲獎人數(shù)超過德、英、法等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獲獎大戶”。位卑未敢忘憂國,每每想到這,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范:今年又有一個叫大隅良典的日本人得了生理醫(yī)學獎。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剛剛經歷了“失去的20年”,但恰恰是在這20年里,日本不但獲得了17個諾貝爾獎,而且社會失業(yè)率一直維持全球最低水平。資料顯示,今年日本的失業(yè)率是3%,創(chuàng)下了21年的最低點。而經濟正在復蘇的美國,失業(yè)率仍然維持在5%左右,歐元區(qū)的失業(yè)率則高達10%!

日本為什么會在科學技術上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原因很多,但關鍵不外乎兩點:一是政府有作為。早在1995年,日本國會就通過了《科學技術基本法》,其后制定了多個5年計劃,試圖通過戰(zhàn)略舉措,將日本建設成為能夠創(chuàng)造知識和運用知識為世界做出貢獻的國家,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國家。二是日本人有令人欽佩的工匠精神。有一項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13年,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yè),日本有3 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這些數(shù)據(jù)很能說明了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就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但把這件事做到極致!田中耕一獲獎就是對日本人工匠精神最好的詮釋!跟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不同,中國人崇尚的是善變的“互聯(lián)網思維”,這種思維往好里說是走捷徑,從長遠看是一種變相的投機取巧,成不了大氣候的。

葉:據(jù)我所知,今年年初日本內閣審議通過了《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2016-2020年)》。該計劃提出,在未來10年內把日本建成“世界上最適宜創(chuàng)新的國家”。為此日本政府決定在未來5年將力求官民研發(fā)支出總額占GDP比例的4%以上,按GDP名義增長率年均3.3%計算,日本政府5年研發(fā)投資總額約為26萬億日元,約合1.45萬億人民幣。

最后我還想說一個網上看到的故事,日本科技水平不斷提高,還有一個重要秘密,就體現(xiàn)在他們的紙幣上。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的貨幣,包括我們中國大陸的,印的都是政治人物或者開國領袖,只有日元紙幣上面印的是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和科學家?,F(xiàn)在流通的一萬日元紙幣上面印的人是福澤諭吉,他是日本明治時代思想家和教育家。1984年以來,日元紙幣歷經了多個版本,但是福澤諭吉的地位不變;2004年版的五千日元紙幣上印著明治時代的女作家樋口一葉,而1984年版的五千日元紙幣上印著的是在明治時期推動女子教育發(fā)展的教育家新渡戶稻造;2004年版的一千日元紙幣上的人是野口英世,他是舉世聞名的細菌學家;舊版的一千日元,上面印著的是著名作家夏目漱石。

范:在紙幣上印科學家或文學家的頭像,當然不能理解為直接推進了一個國家的科學和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但卻是折射了一個國家國民的價值取向,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施 煜

猜你喜歡
諾貝爾諾貝爾獎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諾貝爾獎知多少
阿克蘇諾貝爾
《黃金時代》日本版
2019年諾貝爾頒獎
百年諾貝爾
諾貝爾獎離我們有多遠?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諾貝爾的防爆包裝——紀念諾貝爾誕辰180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