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司法機關申請許可對人大代表采取強制措施時,時常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有的地方人大常委會先是作出了不予許可的決定,后來又許可同意,有的地方人大常委會則遲遲不作出決定,等等。
出現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相關的程序性規(guī)定欠缺。法律對人大主席團或者常委會在多長時間內予以許可、許可的程序、司法機關在申請許可時需要提交什么材料等都沒有規(guī)定。
實踐中,各地人大特別是市級以上人大常委會,極少單獨召開特別會議研究對一個人大代表采取強制措施的問題,一般都是在司法機關遞交申請后的下一次常委會審議。另外,司法機關在申請對人大代表采取強制措施時,遞交的材料往往非常簡單,有的缺少理由和事實證據。在人大開會審議時,也不派員出席作出說明,這也給人大審議制造了不少困難。
因此,有必要對代表法等法律法規(guī)作出完善,進一步明確司法機關提請對人大代表采取強制措施申請時必須遞交的材料、人大審議的時限、審議的程序、爭議解決機制等內容。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