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紅
【摘要】新課程改革倡導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者、實踐者。課堂導入也需要采取多種形式。本文以《春》課堂教學為例,對語文課堂的導入藝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課堂 導入藝術 《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A-0076-01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語文課堂導入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導入方式多種多樣,精彩的導入有助于學生深入學習,強化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對寫作技巧的掌握,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朱自清的《春》(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是一篇經典的寫景散文,下面筆者試以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談談語文教師如何先聲奪人,巧妙導入。
一、文海擷英,體會春之情
課堂中先進行相關知識的積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經常用到。教師在導入時引導學生關聯(lián)相關知識,讓學生思考,不僅能鞏固學生以前所學知識,還能加強知識間的關聯(lián),并且可以自然引出要學習的內容,可謂一舉多得。
在教學《春》一課時,教師可以關聯(lián)與本課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以前學過哪些與春天有關的古詩詞,學生會回憶以前學過孟浩然《春曉》、杜甫《春夜喜雨》、賀知章《詠柳》、杜牧《清明》等詩詞。學生可能回答得不太令人滿意,教師要進行補充。在關聯(lián)以前學過的知識以后,教師順勢導入:“古詩詞中有很多寫春天的文章,同學們說的都是些膾炙人口的名作,現(xiàn)代也有很多名家寫出了春天的美好,朱自清的《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感受春天獨特的氣息?!苯處煆闹R積累入手,一方面讓學生積累了與“春”有關的知識并進行展示,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對春天相關內容的回顧,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了春天的氣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科技展臺,感悟春之趣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新型技術手段已走進各個領域,現(xiàn)代教育手段也得到了較好的運用,轉變了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學形式的靈活運用,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春》這篇課文,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等角度,給人們展現(xiàn)了一個萬象更新、鳥語花香的美麗畫面,這些畫面非常適合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春意盎然的視頻,那青青的小草、淙淙的流水、不時飛來飛去的小鳥,構成了一幅溫馨愜意的圖畫。教師接著進行圖片展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通過一幅幅畫面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產生愉悅的心情。這時,教師再進行導入:“這些美麗的畫面感動了你我,也感動了朱自清。春天是多彩的,也是富有生命力的,讓我們跟隨著朱自清的腳步,走進這詩意盎然的世界。”教師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將春天的美麗畫面展示出來,觸動學生的心弦。
三、問題驅動,生發(fā)春之疑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自主探究學習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以問題為引線,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互動合作,有助于高效解決學習難點,強化學生的質疑釋疑能力。
在《春》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托問題促進學生思考。教師開篇設置疑問,引起學生思考:“春天是美麗的,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繼爾抒懷,留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名篇佳作?,F(xiàn)代也有許多寫春天的文章,唯獨朱自清先生的這篇獨占鰲頭,究竟原因何在呢?《春》的亮點在哪兒?”在探究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和手法運用兩個方面進行。內容方面,文章描繪了春天多幅圖畫,有春草圖、春風圖、春花圖、春雨圖及迎春圖,每幅圖都突出一個主題,從多個角度展示了春天的不同魅力,給讀者賞心悅目之感。手法運用方面也非常巧妙,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聯(lián)想、虛實結合等手法,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與感染力,將人們的思維進行有效的拓展,提高了整體表達效果。本節(jié)導入采用問題驅動,讓學生產生疑惑,激發(fā)好奇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探究中。
語文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導入設計也不能刻板單一,應力求花樣翻新、多姿多彩,除了上文提到的文海擷英、科技展臺、問題驅動三種導入形式,教師還可以采取以故事導入、以演示實驗導入等方式,積極探索生動有趣的導入方法,奏響語文課堂序幕曲。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