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駒
[摘 要]語文教學中,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適當采用單元導語,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單元重點,還能推促單元教學順利展開。單元導語的運用應彰顯包容性,合理構建導語內容;呈現多樣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體現自主性,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關鍵詞]單元導語 包容性 多樣性 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4-049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都是按照單元排列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定的主題。教學中適當采用單元導語,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單元重點,還能推促單元教學順利展開。然而,現實中很多教師卻往往忽略單元導語的作用,這不僅影響了整體課堂效果,而且還違背了編者意圖,讓語文教學呈現出一種“支離破碎”的狀態(tài)。因此,語文教師應關注單元導語的運用。
一、彰顯包容性,合理構建導語內容
對于單元閱讀教學來說,導語是開始,同樣也是對整個單元主題內容的概括。因而教師需要從導語內容出發(fā),盡可能體現包容性,不僅需要包含閱讀課文的主題,還要包括練習、習作,乃至口語交際等。另外,不同學段,其單元導語也應有不同的側重點。第一學段應更多的立足于人文目標,注重情感與價值觀;第三學段需要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第二學段則是處于兩者之間的過渡。這種構建,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導語內容的理解,還有助于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整體把握。
比如,對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學習,教師可以先行概括單元主題特點。從課文來看,主要有《泉城》《九寨溝》《田園詩情》《桂花雨》這幾篇課文,其練習則以環(huán)境描寫的詞語為主,而習作更提議學生寫自己的家鄉(xiāng)。從這里可以概括出單元教學目標,即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還穿插有對描寫景物的詞語的積累以及寫作技巧、讀書方法等。所以,這一單元的導語在構建過程中,首先應彰顯人文性,其次是適當涉及工具性。
這里教師需要明白,單元導語不僅僅是個開頭,更需要讓學生對整個單元的教學有個清晰的認識。教師在建構過程中,需要突出重點,圍繞主題,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單元內容明晰思路。
二、呈現多樣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嚴肅的導語往往會給學生帶來壓抑感,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單元教學的整體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導語的行文活潑些、語言生動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或者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開展演講比賽等,用多樣化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打開整個單元學習的大門。
比如,針對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整體學習,教師可以在整體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對其精髓進行提煉,從而高度概括出單元內容。具體在設計單元導語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以“走在秋天”為主題,自由討論對秋天的印象。學生可能會提到中秋節(jié),提到教師節(jié),提到蘋果,提到葡萄,等等。這時,教師再用多媒體將秋天的景色一頁頁翻過。這樣,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也順利進入了整個單元的教學。
在這個案例中,不僅有問題設計,還有情境創(chuàng)設以及師生互動,形式多樣,不僅豐富了單元導語的形式,還拓展了學生思維,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對秋天有個整體的形象認知,從而為進一步推進單元教學奠定了基礎。但還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強調多樣性的同時,更需要強調與學生認知、情感的契合度。導語并不是花樣多就精彩,最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三、體現自主性,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學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這對單元導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關注人文性,更需要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具體在單元教學中,針對生字詞以及重點課文的閱讀,教師可以在單元導語中進行適當提醒,或者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還能給課堂教學減輕負擔,讓師生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重難點上,以推促課堂的精彩生成。
比如,針對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單元導語:“在第二單元中,我們領悟了天文的魅力。這一單元就讓我們穿越時空,走向中外歷史名人。這些名人個性鮮明、經歷特殊,我們要在閱讀課文時留心觀察人物的外貌、動作,乃至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從中獲得更多不一樣的感受?!?/p>
在這一單元的導語中,教師不僅承上啟下,高度概括了單元內容,還提出了單元學習的重點,為學生自主預習奠定了基礎。在導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或者在課后延伸,讓學生整體感知單元內容,畫出相應語句,教給學生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這種融人文性與重點方法于一體的單元導語,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概括單元重點,并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總而言之,教師應認識到單元導語的重要性,在強化學生整體感知的同時,通過單元導語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集中引導,繼而在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