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玲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語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慎重、合理、順勢、適時使用自己的評價語。為打造靈動、互動、生成的初中語文課堂,我在課堂評價語的使用上,進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富含情味——評價語要發(fā)自內心
情感是一切行為的潤滑劑,是一切強硬的乳化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有了情感堅冰也能被融化,而缺乏情感的對話則會讓人半句嫌多。在課堂教學中,情感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是實現(xiàn)知識傳遞、興趣激發(fā)、能力培養(yǎng)的催化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發(fā)自內心的真情評價,總能使學生感受到淳淳的師愛;總能激發(fā)出他們前進的動力;總能激活他們靈活的思維、豐富的體驗,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小石潭記》一文時,我在讓學生熟背課文后,進行了抽背。當抽到一位有點口吃的同學時,雖然背得很吃力,但他還是認真地背完了課文,然而卻引來其他學生的哄堂大笑,這是我始料未及的。這時我及時進行了彌補:“同學們,這篇文章要熟背還真有點困難,但是這位同學卻能整篇背下來,我們是不是該用掌聲鼓勵一下呢?”這樣的話語,引起了其他同學的認同,大家都會心地報以熱烈的掌聲,將本來有點尷尬的局面轉化了,該同學在其他學生
這樣寫,好在哪里;如有矛盾,你要與其它文本比較,再去咂摸品味。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說百草園有“無限趣味”,這個“趣味”和“無限”就包含矛盾,具有可分析性。通?!盁o限趣味”讓人想到的是奇特、罕見、美好的人事物景,但這里只有“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葚”,有“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這一切是“無限趣味”的證據。試想,成年人會感到趣味無窮嗎?不會。認為這一切有趣的人會有怎樣的心靈感悟呢?還原一下,在成年人看來,蜈蚣是毒蟲,斑蝥的俗名叫放屁蟲,和“樂園”“趣味”不但沒關系,還煞風景。是否應改成:“雖然有點可怕,但在我當年看來,還挺好玩、挺有趣?!边@樣改完,好像用詞更恰當了,但從文章想要表達的語義來說,卻大煞風景。因為消弭了孩子的好奇、頑皮和純粹,只剩下干癟的客觀感受。
語文教學倘若滿足于語言的工具性,只須教會學生準確運用“趣味”這個詞,那樣太淺顯了。倘若要真正體會到“趣味”的內涵,體會不同年齡、不同心境的人的感受的豐富差異,絕非易事。詞語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喚醒自我和讀者的感覺和經驗,進行對話和交流的符號。是什么決定了教師解讀文本的能力?從根本上說,一切都取決于開啟細讀之門的人,包括細讀者解讀的經驗、策略、智慧、動機、情感等,也包括細讀者的人生經歷、性格特征、思維方式、文化底蘊、學識修養(yǎng)、審美趣味等。我相信,只用“眼睛”的細讀是無效的,只用“頭腦”的細讀是低效的,唯有用“生命”體驗的細讀才是真正高效的。
語文教學的特點之——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語文教師必須重視文本細讀。為了有力提升語文教學的感召力, 語文教師必須砥礪而行!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2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