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學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在民族文化遭受西方文化和快餐文化不斷沖擊的今天,充分發(fā)揮古詩文那種凝練人心、陶冶情操和熔鑄精神的作用,對于培養(yǎng)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志有氣的現(xiàn)代公民來說,具有十分必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非常重大的深遠影響。本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就如何利用文言文教學開展學生思品教育,試作出一些簡要性闡述。
一、感悟誦讀,激發(fā)審美意識
與現(xiàn)代文一樣,文言文中蘊藏著豐富多元的“美”的元素。凡是入選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僅文質兼美,而且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美文,極具很高的文學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比如《關雎》《蒹葭》《陌上?!返妊郧轭惞旁娢?,不僅言辭凝練、意蘊含蓄、意境深遠,而且誦讀輕盈、婉轉流暢,內(nèi)中描繪的人物形象令人心馳神往,更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等妙言佳句“歷經(jīng)千古而不衰”。對于諸如此類的作品,在掌握要義的基礎上,教師應當而且必須引導學生多讀多悟,一方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另一方面從中收獲各類美的享受。以《關雎》教學為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繪了綠草茵茵的春河邊,成雙成對的雎鳩在水中快樂嬉戲;更有一位美麗少女動作優(yōu)雅地在采摘著荇菜(“左右流之”)。面對如此的景美情美人更美,怎不會撩撥起少年男子的無限情思呢?又怎能不讓閱讀者心旌神蕩呢?正如孔子所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p>
它不愧為后世的愛情審美觀奠定了完美基礎。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情趣意識
文言文不僅普遍具有“春秋筆法、微言大義”的創(chuàng)作特點,而且所表述的
情節(jié)內(nèi)容和思想內(nèi)容距今甚遠,這對于缺乏文學基礎的初中生來說,客觀上存在相當?shù)膶W習困惑。有鑒于此,教師若是本著“應試教學”的指導思想而沿襲“普通話套講八股文”的活動模式,勢必難以收獲相應的教育教學效果。與此相應的是,我們應充分結合固有的時代背景、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等,努力創(chuàng)設寓教于樂的良好情境,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習意識,從中贏得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綜合效果。以《木蘭辭》教學為例,教師可事先講述“歷史第一位巾幗英雄‘花木蘭扮男裝、代父出征——英勇殺敵、晉爵受賞——巾幗英雄、辭官歸鄉(xiāng)——當窗理紅、還我女裝”的完整故事情節(jié),并借助多媒體適時播放《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豫劇戲曲。如此而為,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課程學習情趣,有助于學生對作品內(nèi)容的學習、理解、鞏固與記憶,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英雄主義情懷,對他們進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前后比較,孰優(yōu)孰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開展意象教學,培養(yǎng)情志意識
古語云:“詩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萬物之戶?!惫诺湓娫~尤其是唐宋詩詞,在文言文范疇中占據(jù)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它不僅顯現(xiàn)出“言盡而意無窮”的無限魅力,而且具有修身養(yǎng)性的超高德行(如“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還有觸類旁通的借鑒功能。更為可貴的是,詩詞教學能夠通過可觀可感、可觸可嘆的意象解析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和“志”,這也正是詩詞文學的核心靈魂和精神力量之所在。比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其中“枯藤”“老樹”“昏鴉”等藝術形象都是構成意境的意象,同時帶有一種破敗、萎縮的情感狀態(tài),共同營造出一種羈旅漂泊、凄清傷感的人生意境。而流芳百世的《龜雖壽》,是曹操53歲那年在擊敗袁紹父子和平定北方烏桓后而寫的,所以他極度鄙視“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而高度贊揚“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作者以千里馬自喻,表達了自己躊躇滿志、樂觀自信并充滿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它給予讀者“不羨龜龍只羨馬” 的意象描寫,顯現(xiàn)出那種“不負此生、志在一統(tǒng)”的抱負情懷。
四、開展古今聯(lián)系教學,培養(yǎng)學用意識
學校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最終落腳點在于“學以致用”四個字。積極開展初中文言文教學活動,一方面通過“古人”“古學”“古事”來不斷豐富現(xiàn)代人的學識,另一方面則借助“古情”“古志”“古力”來逐步熏陶現(xiàn)代學生的思想情操,增進他們的人格修養(yǎng)。雖然背景不同、時代久遠,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古為今用的方式,把其轉換為與時俱進式的現(xiàn)代精神元素來滋補并潛移默化給學生,促使他們的大腦和心靈逐步地充實起來、豐滿起來和先進起來,為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打好基礎、鋪實路。如教學李白的《行路難》時,可引導學生重點抓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一充滿人生哲理的詩句,并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認知進行討論交流,教育他們只要富于理想、認真學習,并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和毅力,就一定會有“大顯身手、大展宏圖”的時候,要堅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再如教學杜甫的《望岳》時,教育學生要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教育他們?yōu)槿艘械歉咄h的雄心、信心以及自強不息、敢于超越的氣概。
總之,教書育人是學校教育及其廣大教師的工作職責。語文教師應始終本著“以生為本、全面發(fā)展”的施教原則,與時俱進、勇于實踐、善于創(chuàng)新,努力把文言文教學打造成為思品教育的又一有效載體。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郭村第一中學(2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