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學記》說:“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碧K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就是人學。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睙o論古今中外,教育理論都十分明確地提出,要想教育學生,必須首先全面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措施,打開通往成功的教育之門。
新學期我接了一個三年級的班,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本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作業(yè)無法按時完成,作業(yè)質(zhì)量比較差,其中小凡的表現(xiàn)最為突出。通過與上一任班主任教師的交流,我了解到小凡從一、二年級起就經(jīng)常不做作業(yè),即使做了,作業(yè)也十分邋遢。久而久之,他就成為了學習上的后進生,很多任課老師都拿他束手無策。
這個8歲的孩子到底有一個什么樣的家庭背景呢?通過家訪我了解到,他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他的父親、母親都以打工為生,家庭條件一般。父母關系比較緊張,常因為孩子的事發(fā)生爭吵。他們的教育程度不高,都是小學畢業(yè),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且在管教孩子方面,多用暴力解決問題。由于父母的工作比較辛苦,也就沒有很多的時間照顧他,就連上學、放學都是他自己乘公交車。
小凡一年級時被同學指偷拿班級圖書角的《昆蟲記》,回家后被父親打了一頓。之后 ,他們只要被告知小凡在學校犯了錯,回家就是棍棒教育。小凡也由此被同學列入“黑名單”。班級很多同學都對他有了偏見,不見了東西,第一時間就會想起他,會不自覺地與他保持一段距離。其他老師對他的印象也比較差。他的作業(yè)時常不做,作業(yè)本比較邋遢,成績落后,而且品德有問題。但是同時,幾位老師也表示,他頭腦很聰明,應變能力很快,只要想學,成績肯定沒問題。
小凡的表現(xiàn)是一種典型的學習惰性。學習,本是一種學習者想要或者應該要做的一些事,是一種持續(xù)狀態(tài)。而惰性,則表現(xiàn)為行動上的拖拉。學習惰性是學習者對學習這一行為在思想和行為上關于“做”在時間上產(chǎn)生的矛盾沖突,以致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也就是說,是學習者對學習的自動拖延,并伴隨著不良的情緒體驗。養(yǎng)成小凡的學習惰性的因素有內(nèi)外兩面。從外部來看:家長的棍棒教育非但沒有起到教育效果,反而讓他養(yǎng)成了推卸責任、說謊話的習慣。教師、學生對他有著不好的印象,讓他感受不到集體的快樂。而學習材料難度和數(shù)量的突然增加,使他把學習看作是一種附加的無趣的任務,更沒有學習的動力。從內(nèi)部來看:小凡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意識不強。在學習方面自暴自棄,沒有集體意識和榮譽感。
要想讓小凡改變學習惰性,該怎么辦呢?我進行了下列嘗試,力圖從積極的方面對他產(chǎn)生影響。
首先是確立教師威信。我每天早上都會讓組長檢查組員的家庭作業(yè),上報沒完成作業(yè)的名單。每天的晨會課,我會及時反饋家庭作業(yè)的情況,對完成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完成得不好的學生進行“懲罰”。第一周,小凡的表現(xiàn)很不錯,基本沒有拖拉的作業(yè),背課文也比較用心。但第二周,他語文、數(shù)學作業(yè)過了周末都沒有做。我通過不點名批評警告班內(nèi)懶惰者,以及提醒有懶惰心理傾向的其他學生,作業(yè)是學生必須完成的工作。然后,請他去辦公室,先他把晾在一邊,批完作業(yè)后,再問他老師叫他來辦公室的原因。他低下了頭,卻又想為自己找借口開脫。我馬上打斷他,告訴他,老師不喜歡聽解釋,沒做就是沒做?,F(xiàn)在馬上補作業(yè),而且放學后要留下來讀書。我非常嚴厲地批評他,讓他有了畏懼的感覺。讓他明白,學習上懶惰就要受到懲罰。補好作業(yè)后,我還是很嚴肅地告誡他,作業(yè)不能不做。這兩周,我以十分嚴肅的狀態(tài)管理班級,上課時每個學生都正襟危坐。一旦誰違反課堂規(guī)則,我只需一個眼神,他就能馬上反應過來。有專家曾指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戒性制度能產(chǎn)生一種威懾學生的心理力量,在懶惰前心理就明白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因此而不敢懶惰。
其次是博得信任。我給班內(nèi)每位學生分派任務,其中小凡的任務是管理圖書角。這個決定遭到了班內(nèi)同學的反對。他們直言表示,小凡在一年級時偷過其他同學的書,讓他管理不安全。更有同學表示,要是讓小凡去管理圖書角,他就不愿意將自己的書拿出來與同學分享。等同學的爭論漸漸停息,我曉之以理:“新學期就是新開始,老師并不介意你們以前是怎樣的人,我們要向前看,只要以后努力了、改正了,就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而且,老師覺得小凡很不錯,因為他主動在走廊撿起過紙屑,這樣一個有責任心的人,肯定能把圖書角管理好?!毙》埠荏@訝于我注意到他不經(jīng)意的舉動,突然又覺得有點靦腆,不自覺地把身體坐得很直。在統(tǒng)計書目的時候,我特意表揚了一些愿意把自己的東西與人分享的學生。他們主動拿出自己的藏書(其中包括小凡,他帶來了5本書,是圖書角藏書的五分之一)。在早、中、晚小凡都會將書本排得整整齊齊的。這些鼓勵性的話語對小凡起到了很好的糾正作用,他開始信任我這個老師,不認為我會像其他老師一樣用有色眼鏡看他了。
再次是利用集體培養(yǎng)自信。“集體是個人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集體氛圍有利于學生糾正不良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風氣。一次午間,小鈞將鋼筆水瓶打破了,地上一灘污漬。很多學生不是幸災樂禍,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唯獨小凡跑了出去,拿了拖把過來拖地,這時,值日生才想起來有責任將玻璃碎片掃掉。我將這件事上升到班級集體觀念上,借此表揚小凡能夠主動為班級做事,主動幫助他人的美好品德,號召其他同學也要主動為班級體做事。我又給大家念了一個小短文《做一片美的葉子》,讓每一個學生都要找到在集體中的位置,為我們這棵班級的大樹輸送營養(yǎng)。小凡也自信地讀到:“每個人都是一片葉子,為自己生活的大樹輸送著養(yǎng)料,讓它茁壯、蔥綠?!币獛椭筮M學生克服學習惰性,就必須要讓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感受到班集體對他們的需要。教師及時的反饋,也會讓學生備受鼓舞或者是馬上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
通過對小凡的個案研究我發(fā)現(xiàn):教師要用欲擒故縱法,減壓增效,消除怠惰;用集體效應法,共榮共進,互相為師;要利用好體驗成功法,捕捉亮點,確立信心。通過一個半學期的努力,小凡告別了“學習惰性”的困擾。我通過對他的觀察,發(fā)現(xiàn)他會比較主動地幫助老師做事,也非常樂于幫助其他學生解決小難題,同學們對他的態(tài)度有了明顯的轉(zhuǎn)變。他的學習態(tài)度也端正了不少,作業(yè)本整潔了,字清晰了,成績也進步了,學期末還通過評選獲得了“進步之星”。
教育是一把神奇的鑰匙,它能幫助學生打開成功的門。針對一些有惰性、有問題的學生,不要放棄,不要灰心,一定能從學生身上發(fā)現(xiàn)閃光點,讓他們充滿自信,勇敢前行。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宣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