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知林
摘要:小學數學界權威人士邱學華說過:“審題就是弄清楚題意=解題的一半”。而應用題的文字簡潔,語言準確,精練的文字中,隱含著各種數量間的關系;同時由于數學問題原本來源于實際生活,但學生不會把文字轉化為實際問題。審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必須掃清文字障礙,找出數量間的相互關系,這一過程是將應用題中的信息進行加工、重組的復雜思維過程。如果學生能順利完成應用題的解答也就完成了一半。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教給學生面對應用題如何進行思考,首先得弄清學生在審題時的思維障礙的幾種表現,再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選擇審題方法,全面提高學生解應用題的能力。
關鍵詞:審題;思維障礙;審題方法
應用題的教學始終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數學水平的高低。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解應用題的能力,把握好審題這一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
一、審題=解題的一半
所謂“審題”,就是學生在解應用題時,根據題目的敘述性表達中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思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來解決實際問題。小學數學界權威人士邱學華說過:“審題就是弄清楚題意=解題的一半”。而應用題的文字簡潔,語言準確,精練的文字中,隱含著各種數量間的關系;另一方面由于數學問題原本來源于實際生活,但學生不會把文字轉化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生活中的數學,學生在分析時思路清晰推理嚴密,如果把這些實際問題轉化為應用題,大部分學生就措手無策了。這給學生審題帶來了一定困難,有時往往因一字之差或數量位置的變化,解題思路及方法卻迥然不同。審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必須掃清文字障礙,找出數量間的相互關系,這一過程是將應用題中的信息進行加工、重組的復雜思維過程。如果學生能順利完成應用題的解答也就完成了一半。
二、審題時學生的思維障礙
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教給學生面對應用題如何進行思考,首先得弄清學生在審題時的思維障礙的幾種表現:
1、知道求什么,但不知道題中給出的數量究竟有什么用,各種數量間的關系是什么,不會加工,重組這些信息,因此不知該如何解答。
2、心中明了,卻回答不清,不能形成清晰的思路,有針對性的答題。
3、對例題或作業(yè)中未遇所過的陌生“面孔”束手無策,缺乏遷移能力。
4、對綜合性問題,往往顧此失彼或不知從何入手,抓不到問題的突破口。
三、審題方法
1、充分應用直觀教具。有這樣的學生,凡是遇到“多”就加,“少”就減,為了消除這個消極定勢思維的負面影響,我用身邊的實物,通過感知和想象,使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在大腦中建立起鮮明的理性認識。
2、從編題入手,讓學生感到應用題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能弄清數量關系的來龍去脈與結構。
3、用簡潔精確的文字語言概括題意。例如:師傅加工零件80個,比徒弟加工零件個數的工2倍少10個,徒弟加工零件多少個?教學時教師不能僅拘泥于(零件個數)表象思維列出正確算式,而是要引導學生將題意概括為“80比什么數的2倍少10”這樣數量間的關系就比原題的表述明了多了。這樣訓練有利于揭示問題本質,獲得解決一類問題的一般方法。
4、找關鍵詞,弄清每個詞語的真實含義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對于應用題的概念、名詞、術語,重在領會其數學意義,找出數量間的關系,常見的關鍵詞多集中在“和、差、倍、分”上,如:“一共、平均、多、少、快、慢、超過、提前、剩余、降低”等等,都要求咬文嚼字,分辨清楚,做到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題意。
5、用線段圖來概括題意。例如:學校舉行美術展覽中,有50幅水彩畫,水彩畫比蠟筆畫少1/8,蠟筆畫有多少幅?用線段圖來概括題意既形象又直觀,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借助線段圖找到數量關系。因此教師應結合具體題目,教給學生畫線段圖的方法,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6、摘錄條件和問題。例如: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資,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入災區(qū),實際每1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時?可以引導學生用摘錄條件和問題的方法概括題意。
計劃 每小時行60千米 要6.5小時
實際 每小時行78千米 要 ?小時
從而使題意被簡明扼要地概括出來,有利于學生分析揭示出數量關系。
7、培養(yǎng)學生的化歸能力,使各類問題一般化。在審題中,要特別注意題目分析,防止解題模式化,否則會使學生不能從整體上去考慮問題,造成無所適從,因此在教學時,要總結解題規(guī)律挖掘本質和方法上的共性進行抽象和概括。例如:①甲、乙二人合做1050個零件,甲每小時加工70個,乙每小時加工280個,乙先做30分鐘后,乙加入合作,幾小時才能做完?②一項工程,甲獨做要8天才能完成,乙獨做要10天,二人合做2天后,剩下的由乙獨做,還要幾天才能完成?
上述二例,從表面上看似乎無關系,但基本數量關系是同一類型的。根據這些題目所提示的不同關系式之間內在的聯(lián)系,可克服思維定勢帶來的消極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改變應用題的實際意義,使各種常見類型的 應用題一般化,利于學生舉一反三。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教給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應用題審題這一關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