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針灸結合耳穴治療原發(fā)性面肌痙攣臨床觀察

2017-01-07 01:50:03花紅兵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6年24期
關鍵詞:面肌耳穴痙攣

陳 俊 花紅兵

1.江蘇省南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興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江蘇 南通 226009;2.江蘇省如東縣中醫(yī)院,江蘇 如東 226400

針灸結合耳穴治療原發(fā)性面肌痙攣臨床觀察

陳 俊1花紅兵2

1.江蘇省南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興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江蘇 南通 226009;2.江蘇省如東縣中醫(yī)院,江蘇 如東 226400

目的:觀察針灸結合耳壓治療原發(fā)性面肌痙攣的療效。方法:選取48例原發(fā)性面肌痙攣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不同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22例,采用針灸治療;研究組26例,采用針灸結合耳穴治療,比較兩組的療效。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針灸、耳穴的綜合治療原發(fā)性面肌痙攣,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針灸治療,值得推廣應用。

原發(fā)性面肌痙攣;針刺;灸法;耳穴

原發(fā)性面肌痙攣[1]是一種由不明原因引起的單側面神經運動功能紊亂,表現(xiàn)為半側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陣發(fā)性且不規(guī)則,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緊張及自主運動等而加重。起病多從眼輪匝肌開始,然后涉及整個面部。周圍性面癱[2]久治不愈會引起本癥。面肌痙攣屬于學“筋惕肉潤”范疇,其病因是由于素體陰虧或體弱氣虛引起陰虛、血少、筋脈失養(yǎng)、氣滯阻絡或風寒上擾于面部而致,病位在面部陽經,與肝、脾、腎、膽等臟腑相關,病性或虛或實。本病可見于各個年齡段人群,但以中年以后女性為多見[3]。筆者運用針灸結合耳穴綜合治療本病,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間48例我中心門診原發(fā)性面肌痙攣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2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5例,最大年齡71歲,最小年齡29歲,平均年齡(45.9±7.3)歲;病程最長的20月,最短的0.4月,平均病程(8.3±5.6)月。研究組2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7例,最大年齡72歲,最小年齡29歲,平均年齡(47.2±5.9)歲;病程最長的20月,最短的0.4月,平均病程(8.9±4.9)月。兩組年齡、性別、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

1.2 原發(fā)性面肌痙攣診斷標準[4]①早期多為眼輪匝肌間隙性抽搐,漸至同側其它面??;②抽搐程度不等,可因勞累、精神緊張及談話等因素加劇,入睡后抽搐減少或停止;③神經系統(tǒng)檢查無陽性體征,必要時CT檢查。

1.3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5]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了解治療方案,知情同意,依從性良好者。

排除標準:由腦橋小腦角腫瘤或炎癥、腦干腦炎、運動神經元疾病及外傷等導致的繼發(fā)性面肌抽搐;由舞蹈病或腦癱所致的手足徐動癥伴面肌抽搐;合并嚴重的心、腦、腎、血液等疾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針刺、艾灸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近部取穴 主穴:翳風、地倉(或阿是穴)、四白、頰車、太陽; 配穴:迎香、人中、承漿、頰車、瞳子髎、顴髎;阿是穴位置:面肌抽動起點(多在嘴角或上下唇的結合點旁開2cm處)。翳風直刺1.0~1.2寸,力求針感至同側耳深部脹酸為宜,用毫針以30度角從主穴地倉或阿是穴向迎香穴方向,進針1.0~1.5寸;地倉向頰車方向斜刺1.5寸;從地倉斜向人中方向,從地倉斜刺承漿方向,留針30~45min,為避免電流增加神經肌肉興奮性,面部不用電針。針刺每日1次,10d為1療程,療程之間間隔3d。

取艾條一根點燃后在上述主穴處輪流灸治,以局部皮膚能耐受為度,1次15~20min,每日1次,10d為1療程,療程之間間隔3d。

遠部取穴 主穴:合谷、后溪、三陰交、足三里;配穴:風寒滯留:合谷、鳳池;陰虛陽亢:太沖、行間、復溜;氣血虧虛:血海、中脘。主穴均取,配穴據(jù)癥酌加,進針后行針1~2min,得氣后接6805電針儀,持續(xù)波,大小以病人耐受為度,通電30min;針刺每日一次,10d為1療程,療程之間間隔3d。神闕隔鹽灸3~5壯,隔日1次。5次為1療程,療程之間間隔3d。

1.4.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針灸選穴、操作方法及療程與對照組相同,并且在此基礎上同時結合耳穴治療。耳壓治療方法如下:

取穴:神門、眼、面頰、口。

方法:每次選4~5穴,兩耳交替使用。耳廓局部消毒,將王不留行子粘附在0.5cm×0.5cm大小的醫(yī)用膠布中央,然后粘貼在選區(qū)的耳穴上,每日按壓5~6次,每次按壓25~30次,力度以局部有脹痛感為宜。每5天更換一次,2次為1個療程。

研究組、對照組均治療3個療程,門診隨訪3個月后觀察療效。

1.5 療效標準[6]痊愈:面部抽搐發(fā)作消失,或僅偶爾有輕微發(fā)作,門診隨訪3個月無復發(fā)。好轉:面部抽搐時間縮短,間隙時間延長,程度減輕;或面部抽搐發(fā)作消失,門診隨訪3個月內發(fā)作。無效:面部抽搐的發(fā)作時間、間隙時間等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痊愈+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3 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痊愈7例,好轉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2.31%;研究組痊愈11例,好轉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72.73%。兩組比較,研究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4 討論

現(xiàn)代醫(yī)學對原發(fā)性面肌痙攣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大多數(shù)學者[7]可能認為是面神經的異位興奮或偽突觸傳導引起,近年來發(fā)現(xiàn)大部分患者面神經進入腦干處被微血管袢壓迫所致,翳風穴正是面神經所經之處,針刺時將會對面神經的異位興奮、傳導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8]。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面肌痙攣病位在面部陽經,翳風為手足少陽之會。本穴氣血為天部的陽熱風氣,其性同于足少陽膽經氣血,故為手足少陽之會。翳風穴表層為耳大神經,深層當面神經干從顱骨穿出處[9],針刺此穴能直達病所。所以將翳風作為治療此病的主穴,有些病人對此穴特別敏感,針刺后效果非常明顯。現(xiàn)代研究表明[10],艾灸相關穴位,可提高局部氣血通量,升高局部溫度,緩解局部痙攣癥狀,能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和植物神經功能,恢復失衡的機體。隔鹽灸具有回陽、固脫、補元之功效,能增強人體之正氣。艾灸[11]:溫經散寒,通調面部經脈,經氣通暢,筋脈濡養(yǎng),則諸癥不發(fā)。耳穴療法是中醫(yī)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記載有耳穴診斷、治療疾病的方法,中醫(yī)認為,耳朵和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系,有六條陽經經脈分別循行于耳中和耳的周圍,《靈樞·口問》篇云:“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本病所取耳穴:神門具有鎮(zhèn)靜、安神,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之功效;眼、口、面頰能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調節(jié)神經肌肉功能的紊亂。對耳穴相應部位的持續(xù)刺激,能彌補針灸治療的間歇期過長的不足,通過全息反射[12]路徑傳達給身體相應的組織器官,從而調節(jié)機體的病理態(tài)勢,促使其正常功能的恢復。耳壓治療簡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不斷刺激耳穴,強化病變部位的經絡傳導正常功能的恢復。本研究結果表明,針灸結合耳穴對原發(fā)性面肌痙攣總有效率達到92.31%,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與文獻報道相符[13-14]。從針灸治療[15]面肌痙攣的研究發(fā)展來看,單一使用某一針法已經日益被綜合使用復合針法、綜合療法所取代,筆者運用針灸接合耳穴治療原發(fā)性面肌痙攣,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針灸療法,值得推廣應用。

[1]王祖紅,黃培冬,王蘇娜,等.針刺運用五行生克補瀉法結合面部巨刺治療面肌痙攣6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4,35(12):41-42.

[2]楊天穎,周仲瑜,譚三春.巨刺法結合熱敏灸治療面癱倒錯現(xiàn)象32例[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9):42-44.

[3]陳麗萍.復方奎寧治療原發(fā)性面肌陣痙105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3,2(2):19-20.

[4]府強.實用針灸療法臨床大全[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1:164-167.

[5]楊俊生,衣蕾,張粉利,等.平衡針灸療法治療面肌痙攣39例[J].陜西中醫(yī),2016,37(8):2016-2017.

[6]夏治平,吉傳旺.實用臨床針灸治療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350.

[7]管遵惠,丁麗玲,郭翠萍.針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療面肌痙攣100例[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25(3):9-10.

[8]朱杏莉,龐亞卿,張永軍.陣攣性面肌痙攣的磁共振成像與手術結果對照[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9,26(11):34-35.

[9]林紅.繆刺治療面肌痙攣30例[C].//第十屆蘇南蘇中地區(qū)針灸學術交流大會,2011:44.

[10]王祥,林億平.灸法與免疫的相關研究概況[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5(3):78-79.

[11]李紅華.針刺加艾灸治療面肌痙攣15例[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1,10(14):1034-1035.

[12]郭新榮,張衛(wèi)華.足療保健治療的理論探討[J].中華現(xiàn)代中醫(yī)學雜志,2008,4(1):38-40.

[13]閆潁智.原發(fā)性面肌痙攣患者應用針灸治療的臨床體會[J].光明中醫(yī),2016,31(1):95-96.

[14]余湘潔,尹瑩,賈文.遠近配穴穴位注射治療原發(fā)性面肌痙攣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5,37(2):62-64.

[15]劉文霞,張洪濤.針灸治療面肌痙攣研究現(xiàn)狀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9,11(10):6-7.

(編輯:穆麗華)

2016-10-17

陳俊(1978-),男,漢族,本科,主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為神經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疾病的中醫(yī)外治療法。E-mail:1254232825@qq.com

R246.8

A

1007-8517(2016)24-0117-03

猜你喜歡
面肌耳穴痙攣
艾灸與耳穴治療假性近視
針刺治療原發(fā)性面肌痙攣的研究進展
老年失眠多苦悶,耳穴壓豆來幫忙
陰道痙攣應用手法按摩聯(lián)合仿生物電刺激
根管治療意外治愈面肌痙攣1例
頭針加舌針聯(lián)合推拿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痙攣型20例
耳穴貼壓配合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
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的臨床觀察
穴位埋線聯(lián)合耳穴貼壓治療失眠60例
耳后鎖孔入路治療原發(fā)性面肌痙攣術后并發(fā)癥分析
保德县| 大荔县| 锡林浩特市| 香格里拉县| 洱源县| 博爱县| 琼结县| 西青区| 登封市| 开江县| 宝丰县| 延寿县| 临桂县| 漳浦县| 宕昌县| 汉寿县| 清水河县| 安庆市| 同心县| 鄂州市| 新余市| 台湾省| 化州市| 弋阳县| 英吉沙县| 孝昌县| 德惠市| 松桃| 兰考县| 高淳县| 吉木乃县| 雷州市| 道真| 宜城市| 肃宁县| 汕尾市| 墨竹工卡县| 舒兰市| 淮安市| 邳州市| 尤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