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的全面發(fā)展視域下的“富二代”問題及出路

2017-01-10 23:48
關鍵詞:富二代物欲物化

陳 萍

(安徽師范大學 政治學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人的全面發(fā)展視域下的“富二代”問題及出路

陳 萍

(安徽師范大學 政治學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頻發(fā)的負面事件引發(fā)了公眾對“富二代”的強烈關注, “富二代”問題也逐漸成為公眾話題的焦點。 當代社會, “富二代”已被貼上炫富、 奢靡、 蠻橫無理等標簽。 “富二代”成為理想信念迷失、 精神被物化的群體代表。 作為精神性的存在物, 人要擺脫物化帶來的本質異化, 實現(xiàn)人的本質的回歸, 就必須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 消解“富二代”負面形象的出路在于: 要引導他們超越現(xiàn)在的生存方式, 在馬克思人的全面發(fā)展理念的指導下, 在物質較為優(yōu)越的基礎上, 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提升精神境界, 尤其要提升作為社會人的德性境界。

“富二代”; 精神物化; 馬克思; 人的全面發(fā)展

0 引 言

炫富、 飆車、 吸毒……隨著媒體的報道而使一部分人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年輕而且擁有較多財富是人們對這一群體的直觀印象, 并被冠之以極富時代特征的“富二代”名稱。 具體來講, “富二代”群體大致分為三種人: 第一種人繼承家財, 坐擁萬貫, 但仍不失其先輩拼搏奮斗的品格; 第二種人擁有巨額財富, 卻懶于再像其先輩那樣拼搏奮斗, 寄身于燈紅酒綠的娛樂場所, 習慣于以財富炫耀身價, 嘩眾取寵; 第三種人并沒有多少財富, 只是羨慕或模仿第二種人的生活方式, 實際上是“偽富二代”。 本文所論的“富二代”問題, 主要是以第二種和第三種“富二代”為考察對象的。

1 “富二代”之殤: 精神生活的物化

“富二代”這一名詞自其出現(xiàn)時就被賦予特定的含義, 它主要指改革開放以來那些繼承著父輩過億家產(chǎn)的富豪子女。 他們大多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 父輩們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抓住機遇, 奮力打拼, 創(chuàng)下了可觀的財富, 隨著他們的長大, 老一輩的創(chuàng)業(yè)者將自己的財富過繼給他們, 使其不用通過自己艱辛的打拼就能坐享豐厚的家產(chǎn), 直通車似地邁入社會的“精英階層”。

其實, 借助父輩的家資積累以獲取自身優(yōu)越的社會地位, 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乃至在外國都有其悠久的歷史。 但也有很多“世家”的子孫, 受先人的蒙蔭而成為社會的“上流”階層, 他們中大多數(shù)還是受到人們景仰的, 與現(xiàn)代社會的“富二代”們遭受漫天指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究其原因, 可能是以前的“世家”非常重視對子孫們的教育和品德培養(yǎng), 他們從小就被賦予繁榮家族的使命, 因而大多都能嚴于律己、 嚴于修身, 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成長起來的人, 一般不會出現(xiàn)嚴重的人文教養(yǎng)的缺失。 反之,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政策春風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 有的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德性教育, 有的完全是政策或機遇因素而致富, 他們在忙碌金錢市場時, 卻忽視了對孩子的成長教育, 致使他們的子女只能被金錢所包裹, 卻不能被人文精神所熏陶。 當然, 也有一些父母因自身經(jīng)歷過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 深感其中的不易而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再受同樣的艱辛, 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 在哪兒都不能讓孩子“吃虧”或“受欺負”, 在這種溺愛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往往霸道有余而情理不足, 冷漠有余而憐憫不足, 其精神修養(yǎng)領域近乎荒蕪, 有的甚至失去了人之為人的基本人性和人情。

“富二代”之所以備受人們詬病, 主要原因在于這一群體還未學會在物質優(yōu)越的條件下如何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用德性修養(yǎng)來把控物質財富。 人作為一種精神的存在物, 內(nèi)涵不斷沖破客體的限制, 具有通向無限自由的可能。 按理說, 精神與物質財富并不存在矛盾和沖突, 應該是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的。 物質財富是精神發(fā)展的基礎, 謀求物質財富的本質是在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的基礎上, 更好地滿足精神發(fā)展的需要; 精神發(fā)展又是謀求物質財富需要的指引和提升, 是謀求物質財富的目的所在, 說到底, 謀求物質財富就是為了精神上的滿足和幸福。 人們在謀求物質財富時卻容易被財富帶來的感官滿足所迷惑, 在追求物質財富的道路上逐漸被其異化, 他們?yōu)榱宋镔|財富而追求物質財富, 精神世界反而日益被物欲所控制。 “人們的精神生活淪落為物質的附庸, 人應有的價值觀念、 精神理念與信仰在很大程度被‘遮蔽’”[1], 從而出現(xiàn)了精神的物化。

精神的物化, 導致了“富二代”精神生活的意義喪失, 以及精神世界的虛無處境。 精神原本是追求意義和價值的, 既要以物質財富為基礎, 又不能被物欲所糾纏而被物化, 這樣的精神才能超越物化帶給人們的精神頹廢, 不沉溺于物欲所帶來的感官刺激中。 當精神生活滿足于追求感觀刺激, 精神便喪失了其超越的本性, “一切肉體的和精神的感覺都被這一切感覺的單純異化即擁有的感覺所替代”[2], 這種對物的外在占有不僅不能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還使得人們“精神生活日漸貧乏和低俗化, 走向自我解放進程的感性迷失, 在種種非理性的快感體驗及享樂主義之中”[3], 精神生活最終將走向虛無。 當精神的世界被物化入侵, 生活的意義被物欲消解, “富二代”的生活世界只會是物欲的追求及其占有物的展示, 也就只會剩下“炫富”的一種生存方式, 而其精神世界則不可能不陷入空虛、 迷茫、 焦慮、 孤獨、 壓抑、 無聊中。

當人的精神生活迷失在物欲的世界, 當精神受困于物質財富的枷鎖, 當精神的意義被消解, 這樣的人實際上是沒有靈魂世界的單向度的“活死人”。 要拯救這樣的人, 我們唯有超越物欲的束縛, 走向精神自由之境, 才能實現(xiàn)人的本質的回歸。 在所有人的本質回歸理論中,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fā)展觀應該是最具科學性的。

2 精神的訴求: 人的全面發(fā)展

作為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精神具有超越性和指向性。 它要求不斷超越現(xiàn)有存在方式、 超越自身的有限性, 而趨向未來、 趨向無限; 同時, 精神的發(fā)展總是指向一定的目的, 它將人的本質的實現(xiàn)作為自身行動的目的。 “富二代”精神生活的物化, 實際上是人的本質的異化。 要克服這種異化, 我們必須恢復精神的超越性和指向性的功能。 在恢復精神的超越性和指向性功能之前, 我們要明確的前提則是人的本質究竟是什么?

西方哲學大家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康德等將理性視為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所在; 宗教神學論者則認為人不過是神的創(chuàng)造物, 人的一切都是神所賦予的, 因而神性才是人的本質; 費爾巴哈將人的本質規(guī)定為區(qū)別于動物的“類”本質, 在他那里, 人是作為“人性”而抽象地、 以“類”的形式存在的。 這些關于人的本質的論斷, 要么只看到了人之為人的某一方面的性質, 要么純粹是主觀的幻想。 與以往哲學家不同, 馬克思認為自由自覺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人的本質。 在他看來, 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區(qū)別人與動物, 但只有人的社會性生產(chǎn)活動才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 動物只是單純地從自然界中獲取現(xiàn)成的食物, 人卻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 改變自然物質的原始形態(tài), 從而滿足自身的多種需要。 馬克思曾將人的本質規(guī)定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4]。 因為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 人們?yōu)榫S持自身的生存必須實現(xiàn)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 為了實現(xiàn)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 人與人必須互換其活動, 并結成一定的社會關系; 只有結成全面的社會關系, 交換才能充分進行, 這其中生產(chǎn)關系是其他社會關系的基礎, 社會的政治關系、 文化關系等都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 而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便構成了人的本質。 馬克思還將人的需要視為其本質形成的動力, 他曾指出“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5]。 人因其需要而創(chuàng)造物, 通過對物的創(chuàng)造和占有而確認自己作為人的存在。

認識人的本質只是實現(xiàn)人的本質回歸的第一步, 就被物欲牢牢控制的“富二代”而言, 要超越其精神世界物化的困境, 實現(xiàn)其人的本質回歸, 關鍵是要努力實現(xiàn)其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這里的“人的全面發(fā)展”并不是一個存在狀態(tài)的概念, 也就是說, 不是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共產(chǎn)主義狀態(tài), 而是一種人的發(fā)展的目標追求, 是努力發(fā)展的一種價值指向, 主要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fā)展以及人的需要的全面發(fā)展。

第一, 人的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人的能力是一個多維的體系, 能力的發(fā)展是人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面。 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直接關系到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實現(xiàn), 因為在勞動過程中, 人們不斷將自然界中“自在存在物”變成“為我存在物”, 從而使自己的本質力量得到確證與發(fā)展。 因而, 實現(xiàn)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是實現(xiàn)人全面發(fā)展的必要途徑。 這種全面性“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概括: 一是概括為物質生產(chǎn)能力、 精神生產(chǎn)能力和人自身的生產(chǎn)能力; 二是概括為人與自然發(fā)生關系的能力, 人與社會發(fā)生關系的能力和人與自己發(fā)生關系即自我調控能力”[6]。 在更為廣泛的意義來看, 人的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還應包括人的體力和智力、 潛在能力和顯在能力、 個人能力和群體能力等方面內(nèi)容。 因此, 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既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礎, 也是一個內(nèi)涵十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但從最根本上來說, 要培養(yǎng)的還應該是人的勞動能力, 以及與這種能力相應的價值取向和態(tài)度問題。

第二, 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fā)展。 社會關系是人們在生產(chǎn)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 人作為社會存在物, 社會關系的發(fā)展程度決定著人的發(fā)展程度, 在前資本主義社會, 人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以地緣和血緣為基礎的狹窄的社會關系, 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社會關系也就不斷地豐富, 從而使人所受到的限制越少, 人的發(fā)展程度也就越高。 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但融入豐富的社會關系之后, 就能夠借助于別人的力量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當個人越多地融入甚至利用社會關系, 就越多地擺脫個體能力的局限, 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社會關系內(nèi)在包含著社會交往, 社會交往范圍的擴大, 使得民族歷史成為了世界歷史, 人類的精神世界也會相應地獲得豐富和發(fā)展。 因此, 為了拯救物欲的“富二代”, 就要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首先要讓他們擺脫自我滿足的狹隘物欲世界的禁錮, 融入廣泛的社會交往世界, 在社會交往世界中充盈精神, 產(chǎn)生精神的需要, 獲得精神的養(yǎng)料, 邁入廣闊的人類精神世界的領域。

第三, 人的需要的全面發(fā)展。 作為人的行為動機, 需要是人的本質的外在表現(xiàn)。 人的本質的實現(xiàn)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有何種需要及其滿足的程度。 因此, 為了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 不僅要從廣度上還要從深度上滿足人的需要。 馬斯洛曾經(jīng)對人的需要作了層次的劃分, 今天我們也可以按性質劃分需要, 如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 可以按層次劃分需要, 如生存需要、 發(fā)展需要和享受需要, 等等。 自然性需要主要包括衣食住行, 它是人們滿足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最基本需要, 而社會性需要則是人的高層次需要, 主要包括勞動、 交往、 審美等。 “人的需要的全面發(fā)展意味著需要隨著活動的全面發(fā)展愈益形成包括生存、 享受和發(fā)展等層次遞進的豐富體系?!盵7]現(xiàn)在的問題在于“富二代”往往只是滿足了自己最低層次的需要, 并將這種需要視為生命價值的全部。 他們的精神棲居于物的世界, 背離了自己應有居住的家園, 拯救墮落的“富二代”, 實際上是要幫助他們再次營造精神的家園, 讓棲身于物的世界的精神回歸自己的應該居所。 這就要引導他們提升需要的層次。

在“富二代”成為一種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時, 人們表現(xiàn)出種種焦慮和擔憂, 嘗試著種種拯救方案。 其實,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已經(jīng)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關于人的發(fā)展的理想藍圖, 也為“富二代”挺立于社會給出了可能的路徑, 現(xiàn)在的問題只是在于如何有效地將這樣的設想付諸實踐。

3 拯救何以實現(xiàn): 超越現(xiàn)有生存方式

克服“富二代”精神生活的物化, 實現(xiàn)其精神回歸應當?shù)臈又兀?需要在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fā)展觀的指導下, 引導其超越現(xiàn)有的存在方式, 使其精神由“實然”向“應然”轉換。

3.1 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

“人的發(fā)展既是經(jīng)濟、 社會發(fā)展的目的和歸宿, 又有賴于社會發(fā)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文化基礎?!盵8]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和發(fā)展, 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保障, 馬克思主義從來都不否認物質財富的豐富對精神世界發(fā)展的基礎性作用。 因而, 要將迷失的“富二代”從失落的精神世界中拯救出來, 最根本的還是要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 “富二代”雖然坐擁億萬家產(chǎn), 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已經(jīng)徹底走出了物質匱乏的生存狀態(tài), 相反, 精神生活的物化反映出他們對物質仍有極大的依賴性, 他們的發(fā)展仍處在“物的依賴階段”, 因而要杜絕“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們的種種越軌行為, 歸根結底還是要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 生產(chǎn)力是人們在物質生產(chǎn)活動即勞動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 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 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它是人類存在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 是人類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發(fā)展生產(chǎn)力也就意味著發(fā)展人的本質力量。 生產(chǎn)力包含著人的因素, 因而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內(nèi)在地包含著人的發(fā)展, 每一歷史階段的人總會遇到一定的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的總和, 這些生產(chǎn)力的總和是前人積累的成果, 它是后人發(fā)展的起點。 高度發(fā)達的生產(chǎn)力是消滅舊式分工和階級, 創(chuàng)造自由時間的根本條件。 當人們擁有了充裕的自由時間, 他們就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在藝術、 創(chuàng)造、 科學等方面的能力, 不再為謀取物質生活資料而奔波, 而是以自身的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 這時, 得到充分發(fā)展的精神世界將以主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物質世界, 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諧發(fā)展將成為可能, 以炫耀物質財富為資本的“富二代”, 在失去其炫耀資本的同時, 也就具有了拯救自我的可能。

3.2 樹立崇高的信仰

信仰給人生存、 生活和生命以追求的希望, 賦予人獨特的超越世俗世界物化生活的另外一種意義, 進而可能安頓人的心靈。 信仰可以幫助人們克服自我激憤的情緒, 填補空虛的精神, 甚至是管控失范的行為。 這里所說的信仰是區(qū)別于古代社會宗教信仰和現(xiàn)代社會拜物教的信仰, 它是指人在生命意義方面的終極追求, 是精神不斷克服人的異化, 通向無限自由境界的價值追求。 在生產(chǎn)力水平極其低下的原始社會, 原始初民對自己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未知, 對自然界的恐懼使他們產(chǎn)生了自然崇拜, 在中世紀, 現(xiàn)實的苦難迫使人們在“彼岸世界”尋求心靈的解脫, 對神靈的敬畏是他們得以安身立命的重要途徑, 精神的寧靜在神靈的庇護下得以實現(xiàn)。 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人們逐漸實現(xiàn)了對自然和宗教的祛魅, 卻在現(xiàn)代社會陷入了對物的依附, 雖然人們已在總體上擺脫了物質匱乏的生存狀態(tài), 但人們的對象化產(chǎn)物反過來成為了控制人的力量, 拜物教日漸主宰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其結果是人們精神世界的日漸虛無, 精神世界的虛無導致人們的行為違反了文明發(fā)展的邏輯。 “終極價值是價值認知極富權威的本體性源泉, 其隱匿和消失使主體迷失了‘歷史方位感’, 掏空了內(nèi)心的充盈, 也喪失了權威的價值標準, 從而陷入價值認知的相對主義?!盵9]在某種程度上, “富二代”行為的失當、 失范和失序, 是其“對功利化、 世俗化理想追求的進一步加深, 他們對社會理想信念漸行漸遠, 失去對遠大理想目標的追求, 使他們時常感到迷茫、 無意義、 無作為”[10], 而其終極價值則隱匿或消失, 因此, 要糾正失當?shù)男袨椋?拯救迷失的“富二代”, 就是要引導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追求人的終極價值。 人的終極價值的實現(xiàn)也是馬克思倡導的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是馬克思理論的預設的現(xiàn)實化。

發(fā)揮精神的超越功能, 實現(xiàn)人的本質的回歸, 既是馬克思為我們指示的人類發(fā)展的價值目標, 也是引導當下?lián)碛芯揞~物質財富而精神頹廢的“富二代”們的可能出路。 因此, 拯救“富二代”不僅對“富二代”本人有積極意義, 而且對即將走向全面富裕的中國社會也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龐立生, 王艷華. 精神生活的物化與精神家園的當代建構[J]. 現(xiàn)代哲學, 2009(3): 8-11.

[2][德]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編譯.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

[3]鄒詩鵬. 現(xiàn)時代精神生活的物化處境及其批判[J]. 中國社會科學, 2007(5): 54-63.

[4][德]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編譯.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5][德]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編譯.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6]陳學明.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與當代人的生活取向[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2): 17-23.

[7]吳向東. 論馬克思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J].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5(1): 29-37.

[8]顧相偉.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的當代價值淺析[J].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10(2): 86-90+107.

[9]劉宇. 論當代中國價值虛無主義精神狀況及其超越[J]. 道德與文明, 2014(3): 99-104.

[10]姬翠梅, 陳潔. 當代大學生道德信仰危機及重建[J].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29(2): 51-55.

The Problem of “Rich Second-generation” and Its Reso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CHEN Pi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Frequently occurred negative events have drawn the public’s attention on the problem of “rich second-generation”, which has become a focal theme of public spher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rich families has been labeled as “flaunt, extravagance and arbitrariness”, and has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group of people who lose their ideal and faith with materialized spirit. To get rid of the problems of materialization and to achieve the return to the essential state, human, as a spiritual existence, must concentrate o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resolution to dispel the negative perception of the “Rich Second-generation” is to change their existence mode, that is to say,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Marxism concept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setting lofty ideals and beliefs, and improving mental state.

“Rich Second-generation”; the materialization of the spirit; Marx; people’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1673-1646(2017)02-0046-04

2016-12-11

陳 萍(1992-), 女, 碩士生, 從事專業(yè): 倫理學。

D669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2.009

猜你喜歡
富二代物欲物化
物欲如鏡照靈魂
高爐混合噴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綜合物化探在招平斷裂帶中段金礦深部找礦的應用
物化探技術在大興安嶺大南溝鉬礦勘查中的應用
運動能夠抑制物欲
在Oracle數(shù)據(jù)庫中實現(xiàn)物化視圖
京都“富二代”聯(lián)手拯救傳統(tǒng)工藝
運動能夠抑制物欲
消費主義視域下的中產(chǎn)階級想象——論新都市電影的物欲狂歡與精神缺失
蓬安县| 凌源市| 扶绥县| 铜川市| 亚东县| 通海县| 太和县| 东光县| 内黄县| 米脂县| 达尔| 兴和县| 广德县| 佛山市| 华池县| 巴楚县| 友谊县| 商水县| 崇仁县| 铜陵市| 沛县| 镇宁| 武定县| 新津县| 汶川县| 岳池县| 济阳县| 侯马市| 密云县| 渝北区| 霍林郭勒市| 宁城县| 田林县| 壶关县| 新化县| 玛纳斯县| 新乡县| 渭源县| 色达县| 翁源县|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