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李銘
【摘 要】眾所周知,教學策略對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zhì)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促進教學的發(fā)展,不當?shù)慕虒W策略則會阻礙教學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改變教學現(xiàn)狀。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04
所謂教學策略,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采取的一系列的行為,包括教學形式、教學步驟、教學順序等等,換句話說,教學策略實際上是指導教學活動的思想和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所使用的教學策略有著不當之處,導致教學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例如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等等。這些問題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而小學階段正處于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基礎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策略有了更加細致和明確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并且積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應該綜合考慮學科特點、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實際教學情況等多種因素,并根據(jù)自身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游戲教學,寓教于樂
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把游戲引入到教學中,進行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既能感受到游戲的樂趣,又能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漢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習其他內(nèi)容的基礎,每學習一篇課文都要學習生字詞,很多學生反映字越學越多,并且越學越難,剛學的記不住,以前學過的也容易遺忘,長期發(fā)展下去,很多學生對漢字學習有了厭煩情緒。
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可以用游戲進行漢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游戲教學中有很多形式可以選擇,例如猜謎語、學漢字,學生都喜歡猜謎語這個游戲,教師可以把字或者詞編成謎語,鼓勵學生進行猜想,如教師在課堂上問“一口吃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學生參與的興致很高,通過猜謎語這個形式,很容易就記住了“告”這個字,并且記住怎么寫這個字。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搶答,看哪個小組猜出的謎語最多,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獎懲措施,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jù)字形結(jié)構(gòu)編謎語,然后互相進行提問回答。在這個游戲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又能讓他們學習知識,學習漢字也就變得沒那么困難。
學習其他內(nèi)容時也能夠利用游戲教學這種形式,例如根據(jù)課程標準,小學生要進行古詩的積累和背誦,在古詩背誦中也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玩“擊鼓傳花”的游戲,由一個學生敲擊桌子,找一個東西在所有同學之間進行傳遞,敲擊隨機叫停,東西落在誰手里,誰就要回答教師的古詩提問,學生為了參與游戲,就會在課下認真準備。這個游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古詩背誦的興趣,對古詩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類似的小游戲還有很多,教師要善于思考和應用,利用游戲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中主要的教學形式,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基本以上講下聽為主,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首先,要做好課堂導入工作。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開始環(huán)節(jié),對課堂教學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導入做得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豐富課堂導入形式,盡可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例如教師可以用問題進行導入,小學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教師提出疑問為學生設置障礙,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其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要注意的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否則學生沒有回答的興趣或者知之甚少,就不能達到導入的目的。
另外可以營造生活情境導入。教師盡可能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課文的內(nèi)容結(jié)合在一起進行課堂導入,能夠盡快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拉近學生與教材內(nèi)容的距離,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關于月亮的古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是什么顏色、形狀,都了解哪些關于月亮的傳說和歷史故事等等。學生對月亮并不陌生,就會積極回答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并且會期待古人描寫的月亮是什么樣的,是怎么樣描寫的??傊處熞鶕?jù)實際教學內(nèi)容,綜合使用各種導入方法,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是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fā)。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重視知識傳授,一般都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猶如一個接受知識灌注的容器,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完全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課堂教學中應該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例如在學生遇到問題時,依照傳統(tǒng)做法教師通常都是直接給出答案,這樣會造成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依賴性。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師進行適當?shù)狞c撥,用啟發(fā)性的語言,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注意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多用一些激勵性和啟發(fā)性的語言,例如“還有呢”“接著往下說”等等,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思考,直至得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肯定性評價,即使學生的回答不正確,也要肯定學生的行為,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
最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學習知識的目的最終是為了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是為了不教,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方法的傳授,讓學生掌握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讓學生掌握了一些閱讀分析技巧和方法之后,鼓勵學生運用到實際閱讀中去,在運用中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分析能力。此外還有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后,讓學生經(jīng)常進行小練筆,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zhì)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對課堂教學進行思考,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并應用到教學中去,不斷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