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清光緒年間的中法大戰(zhàn)中,蘇元春是一位著名將領,為抗擊法軍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協(xié)助馮子才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為其軍事生涯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法軍戰(zhàn)敗后,退守越南依然對我虎視眈眈,邊境一直受其襲擾。朝廷便派蘇元春鎮(zhèn)守廣西邊關,此后18年,蘇元春一直在這里。
1885年,朝廷為加強戰(zhàn)備,特意撥款三萬兩,要求加固邊防設施。半年以后,督辦的人來了,要檢查這里到底加固了哪些國防設施,購置了什么武器裝備。可檢查發(fā)現(xiàn),這筆錢確實花了,但蘇元春根本沒把這筆錢用在朝廷旨意要求上,那到底花在了哪呢?督察員便開始著手調查,后來發(fā)現(xiàn),蘇元春所有大營都有幾排建得非常漂亮的營房,房間內生活設施齊全,大營里營房足夠,可為什么還要新建房屋呢?
這里會不會有問題呢?沒過多久,督察員便查出了原因。原來,這是蘇元春力主用朝廷撥款修建的家屬院,自從他負責邊關軍務后,他便動員各級將領把家屬移到邊疆來,并為他們修建了漂亮的住房,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戍邊的將士能夠安心戍邊,另外,大批家屬來到這里以后,由于流動人口增多,也會促進經濟發(fā)展??啥睫k依然責問蘇元春為什么沒有把這筆錢用在加固邊防設施上,蘇元春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只給三萬兩,只夠買幾門炮,你讓我怎么加固設施,怎么購置武器。一句話,說得這位督辦瞬間啞口無言。
1886年,蘇元春再次上奏請示撥款,說要加固邊塞,可清廷沒有重視,只是象征性地拔了一點,蘇元春此后又多次上奏,可最終再沒錢批下來。雖然沒有撥款,但兩年后,廣西邊防卻在蘇元春的主導下,開始了一個浩大的工程,其借助山地險要之勢,在邊境線上修建工事。一條險要的防守線上,修建了130座炮臺,而且進口了19世紀最先進的大炮——德國克虜伯制造的120毫米口徑的大開花巨炮,可以轟擊從各個方向來犯的敵人。如此浩大的工程和龐大的武器采購,花費人力、財力、物力是巨大的,蘇元春的錢是從哪里來的?朝廷又派人來查,可剛到這不久,督辦便灰溜溜地回去了。原來,為了把這項工程搞下去,蘇元春殫慮經營,不遺余力,他帶頭捐銀,并采取邊軍施工,就地取材,捐俸節(jié)支等辦法,一點一點地推進,直到15年以后,這個浩大的工程才完工,為此,花費了白銀數(shù)十萬兩。
這一年,蘇元春上報工程完工,原以為朝廷會表獎他,可朝廷的批示卻很冷漠,說這個工程干了15年,實屬不易,但以后應注意實用,購置的大炮130門,可15年來未發(fā)一炮,這個工程是不是適用呢?
蘇元春接到這個批示后,氣得病了幾個月,可他面對腐敗且風雨飄搖的清廷真是一點辦法沒有。他真想告訴清廷,他經略邊關15年,的確沒發(fā)一發(fā)炮彈,邊境無戰(zhàn)事,可那是因為防御工程固若金湯,延綿30余里的炮臺群,如同是鑄在西南邊境的一道“長城”,使法國侵略者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是因為官兵思想極其穩(wěn)定,在邊關的生活條件十分好,官兵始終保持了高昂的士氣??!
蘇元春最終還是因為“克扣軍餉,縱兵殃民”而被彈劾,這不能不說是他人生的悲劇。
(海子摘自《百家講壇藍版》2016年第3期,圖/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