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元
現(xiàn)在中國的很多家長讓孩子練空手道、拳擊,估計和我心態(tài)一樣吧,相信以暴制暴的叢林法則。
“霸凌”源于英語“bullying”一詞的音譯,雖然我們從前并沒有意識到它,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原來它其實一直存在于我們童年和青少年時的求學生涯里,甚至是我們的夢魘??吹脚笥讶ψ罱腥嗽谕虏坌r候如何被人惡意損壞了文具,如何被人起外號,被勒索零花錢,沒錯,這就是“bullying”,從前,父母和老師并不在乎這些,也沒有學者或機構給它定義、歸類、立法,我們在渾渾噩噩中長大,然后今天突然遇到了“霸凌”這個詞,傷心往事就電光石火般閃現(xiàn)在腦海中了。
劍橋“霸凌”規(guī)定
2013年9月我初到美國波士頓時,拿到了兒子的初中學校給的一本本學年的家長手冊,內容包括學校簡介、規(guī)章制度等我們國內學校也常有的內容,但后面有長達9頁的內容是關于劍橋地區(qū)公立學校反霸凌政策的,此外還有反性騷擾和歧視的內容,后一部分的內容我理解了,反倒是剛看到“bullying”這個詞時,愣了一下,什么意思?用這么多的篇幅?
為此,孤陋寡聞的我趕緊去查了一下詞典,弄明白后倒松了口氣,像一般的中國家長一樣,我當時并不以為意,我更關心的是學校的豐富多彩的課程和英語水平的提升,所以對這一部分內容我并沒有多看,甚至當兒子遇到“霸凌”的時候,我仍然沒有自覺地把這類事件當作“霸凌”,直到回國后的今天,遇到中關村二小事件,我才恍然大悟,找出那本手冊,仔細地研讀,應該說,是這次校園“霸凌”事件,喚醒了包括我在內的大眾反“霸凌”的自覺意識和對教育部門反“霸凌”立法的吁求。
初到美國的兒子第一學期由于不適應,外加老師的極度和藹可親,變得有些任性,會在課堂上因為一些小事就發(fā)脾氣,甚至哭泣,在中國讀小學時他會被嚴厲的班主任管得一點沒脾氣的。每當這時,他的班主任A.J. 女士就會帶他去另一個房間給他看一段錄像,據(jù)說是安撫情緒的。估計就是這時候,兒子的哭泣被一些喜歡“霸凌”的學生視為軟弱而盯上了,后來兒子回來跟我說,每次在衛(wèi)生間遇到一個黑胖子的時候,那家伙總是要來踢他,讓他很不開心。
一開始我并不很在意,可能和中關村二小校方的思維一樣,沒踢傷,這種打打鬧鬧在我們讀中小學時多了去了。現(xiàn)在,重新讀劍橋公立學校的反“霸凌”政策,發(fā)現(xiàn)這種行為就是“霸凌”:重復發(fā)生的運用語言或電子手段、身體侵犯或手勢對受害者施加的行為,并導致受害者身體或情感、財物的傷害,或者使其處于一種恐懼的情緒并厭倦上學;或者嚴重地破壞學校日常秩序的行為。叫外號、侮辱、威脅、散播流言都屬于“霸凌”。
劍橋公立學校的反“霸凌”政策規(guī)定,校園一旦發(fā)生“霸凌”,校長必須第一時間知情且負責介入處理?,F(xiàn)在終于明白了,當我把兒子的事情反映給班主任后,校長居然親自出馬了,當時還好一陣感動,現(xiàn)在想來是法律規(guī)定職責所在啊。學校必須對受害者和霸凌者的信息嚴格保密,除非法庭需要或涉及救命的緊急情況。所以中關村二小事件受害者家長信息被披露在網(wǎng)上,不管是誰這么做的,都是非常不合適的。
校長接到 “霸凌”事件的反映后,要展開公平且保守雙方秘密的調查,一旦確認是“霸凌”,要立即通知雙方家長,如果涉及犯罪行為,還要協(xié)同負責安全的主任,通知當?shù)胤刹块T的介入。在充分的調查之前,還要采取步驟幫助受害者重建安全感。包括建立個人安全計劃;在教室、餐廳、校車及其他校園場所,要提前安排受害者和霸凌者的座位;指定一位員工擔任受害者的保護人;改變霸凌者的課表等使其接觸不到受害者。
應該說這些措施是非常具體和實在的,比任何大而空的口號都切實有效。對于那些喜歡霸凌的熊孩子,怎么辦呢?學校推薦咨詢及其他治療干預手段。必要時學校會根據(jù)劍橋地區(qū)公立學校的規(guī)章對此類學生停課、開除甚至法庭介入。
中國式反“霸凌”
無反霸凌意識的我,面對兒子的求助,只是像大多數(shù)中國家長一樣,告訴他,踢回去,然后上升到民族大義的高度,讓他不要給中國人丟臉。給他講了中國人曾經(jīng)在歷史上是東亞病夫備受欺負,他的哭泣就是被同學視為軟弱,所以現(xiàn)在他要用武力證明自己不弱,然后他們就不敢再欺負他了。現(xiàn)在中國的很多家長讓孩子練空手道、拳擊,估計和我心態(tài)一樣吧,相信以暴制暴的叢林法則。據(jù)說中關村二小的很多學生為了對付那幾個熊孩子也去學空手道了。
果然,兒子沒有讓我失望。在波士頓一個寒冷的冬雪之后,他滿身泥點地放學回來,告訴我他和一個黑胖子午間休息時在操場上打了一場惡仗。起因是這個黑胖子先向他扔雪球,繼而又推搡他,兩人終于打在了一起,在地上翻滾,不分勝負。我很擔心地仔細看了他身上,要知道對方比他高、壯。還好,沒有傷。
我終于覺得事情嚴重了,給班主任寫了一封信,很快接到她的電話,她很緊張,了解了一些情況,說匯報到上面了,他們會調查,進一步采取措施,關鍵是找出那個熊孩子。然而這時兒子竟不能確認和他在操場上打在一起的是不是那個常在廁所里踢他的,他感覺他們年級有三個黑胖子,一個高,一個中等,一個略矮些,貌似長得都一樣。當我把黑色、胖子這樣兩個特征告訴班主任時,她脫口而出,一定是某某。
第二天,當兒子從學?;貋頃r,我問他情況,他說校長把他叫到辦公室去了,然后找來了若干個高低不等的黑胖子讓他辨認,這些學生都一臉憨厚無辜地表示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最終兒子沒有辨認出來,這件事就結束了。這里插一句,校長也是位黑人,非常和藹可親,和中國校長們的風格有所不同。
在開學初的家校聯(lián)誼會上,他會系著圍裙笑呵呵地給我們做燒烤,給獲獎學生的一個獎勵就是允許他把一個蘋果派扣在自己臉上。說來也怪,從此以后一直到兒子半年后離開這所學校,再沒有人騷擾他了,他在學校公共場合也遇到過神似的黑胖子,然而他們有的視他為空氣,有的還主動熱情打招呼,好像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什么。這成了我們回國以后一直議論的一個有趣的謎。
不知是校長所代表的美式反霸凌法的權威起了作用,還是兒子拳頭所代表的中國精神起了作用?;蛟S二者有之?
美國50州已頒布反霸凌法
2015年3月,美國蒙大拿州通過了反霸凌法。至此,美國50個州全部有了反霸凌立法。從1999年第一部反霸凌法在佐治亞州誕生,到反霸凌立法遍布全美,歷時16年。 各州反霸凌法都明確規(guī)定了學校在反霸凌上的責任,并將懲罰權交給學校,美國學校的“零容忍”政策有了法律支撐。一旦學校發(fā)現(xiàn)霸凌事件,須立即采取行動,例如,對嚴重的行為可以直接開除學生;涉及刑事犯罪的,司法部門應及時介入;如果案情嚴重,即使未成年人,也可以按成年人判罪。
近幾年,美國各州又紛紛將反霸凌的觸角延伸到網(wǎng)絡霸凌領域。在社交媒體上辱罵、攻擊或披露同學隱私的行為,也被定義為霸凌行為,被稱為“網(wǎng)絡霸凌”。 耐人尋味的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孩子只不過是孩子”,對孩子應以批評教育為主,在美國也曾是普遍的理念。不少美國人認為,青少年之間的矛盾和爭斗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但是,在過去20年間,因為一系列的原因,對青少年之間的霸凌行為,從觀念到行動,美國經(jīng)歷了由寬松容忍到零容忍的巨大轉變。因為事后調查發(fā)現(xiàn),有些冷酷的少年殺手,曾經(jīng)是被欺凌的對象。 一個名為“霸凌監(jiān)督”的民間組織公布了一組數(shù)據(jù),每個月全美有25萬名學生報告受到肢體上的攻擊。九成報告被霸凌的學生感到,受欺負這件事對他們的社交、情緒和學習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被霸凌者自殺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高2到9倍。
英國開出“防患于未然”藥方
英國《2006年教育和檢查法》要求學校采取措施鼓勵良好行為,防止學生之間任何形式的霸凌。該法還賦予校長法定權力,對不良行為學生進行紀律處分。
2011年12月,英國政府發(fā)布了“預防和處理霸凌”的文件,為教師、工作人員和領導機構提出了新建議,并概述了政府處理霸凌的方法、法律義務和學校處理霸凌的權力,以及支持學校最有效的反霸凌戰(zhàn)略的原則。
總體上,英國法律認為霸凌問題應由學校來解決,校長承擔實施反霸凌政策的法律責任。所有公立學校都必須有反霸凌的政策,家長有權了解細則。所有關于霸凌的報告都必須得到妥善處理,并應采取行動防止類似情況發(fā)生。
針對網(wǎng)絡霸凌,學校則與警局密切配合,讓學生意識到網(wǎng)絡霸凌是不可接受的,而且某些行為可能違法。
英國的很多學校與反霸凌慈善機構合作,并提供同齡人幫助。例如英國德比莫爾社區(qū)體育學院(該中學學生種族背景多元,還有很多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就與反霸凌慈善機構Diana Award合作,設立了超過100名反霸凌大使在學校實施和支持反霸凌工作。
反霸凌大使們組織了“你的朋友”俱樂部,每周舉行三次活動,每次10至15名學生參加,為學生們提供與同伴談論任何有關霸凌問題的機會。該俱樂部還側重“預防”機制,在問題升級為霸凌之前解決。
與此同時,該校還舉行反霸凌主題周的活動來解決具體的霸凌問題例如恐嚇霸凌、恐同霸凌和網(wǎng)絡霸凌,并提高學生們對有特殊教育需求或殘疾青少年霸凌問題的意識。學校每年都會給家長和學生分發(fā)調查問卷來監(jiān)測霸凌問題。
事實上,英國學校在解決霸凌問題上有多種方法,包括警告、面見霸凌者家長、學校內部隔離、固定學期隔離到永久性開除等等。
如果家長對學校的處理不滿意,可以向教育咨詢中心(ACE)尋求如何與學校溝通的建議,還可以向校長、地方長官和教育部寫信。如果孩子太害怕不愿上學,可以聯(lián)系地方教育局(LEA)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