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俊芳
沒考100分就是知識沒掌握?
?毋俊芳
江蘇南通一讀者來信咨詢:孩子上二年級,我對他的考試有100分情結。我認為,如果考試有錯題,就是知識點沒掌握,為此常會批評孩子。我的這種觀點對嗎?
答:你的觀點代表了不少家長的想法。我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正確率”。例如,在計算某個知識點上有99%正確率與90%正確率的兩組孩子,如果題量逐漸增大后,知識點正確率90%的孩子得滿分的概率就會非常低。所以,我認為,小學生考試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夠熟練以及正確率低。
一、基本概念不清楚
有一些題目,孩子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做錯了。其實他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對概念的細節(jié)到底是什么、之間的關聯(lián)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變化并未深究。在考試時,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地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索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所以,學過,并不等于是學懂了,更不等于融會貫通。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試著讓孩子去講解出錯的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
二、熟練度不夠
所謂熟練度,就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并且能夠做對。即使是成年人,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500道小學的計算題,也不一定會全對。如果孩子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題目,很可能做得又快又準,這就是現在比較提倡的一個新理念,培養(yǎng)孩子的數感、語感。據熟練度的相關樣本調查結果顯示,一道題目,反復接觸至少6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并產生記憶。
三、正確率不高
正確率除了要提高孩子做題目的熟練度之外,還要考慮“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如果孩子平時作業(yè)總是出錯,考試的出錯率基本會翻倍。因為考試時題目的類型更加寬泛和變化多端。所以,要引導孩子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正確率。依據“學習曲線”的規(guī)律,孩子做題經驗越豐富,做題的正確率就會越高,即學習效果越好。
江西南昌一讀者來信咨詢:孩子今年剛上小學,班級有熱心家長時常會組織親子活動,有時我們對景點不感興趣,有時時間對不上,所以很少參加。我一方面覺得這些活動沒必要刻意參加,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樣會不會讓孩子在新班級被孤立?
答:班上的親子活動要不要參加,這是家長的自主選擇,不應該成為一種負擔。
其實,多參加班級活動,對成長有很多益處。可以讓家長暫時放下工作的壓力,和不同行業(yè)的家長互動分享,拉近彼此的距離,互相請教和交流育兒經驗。
其次,上小學后,學習壓力逐漸加大,玩的時間相對減少。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班級活動,既是一次放松,也是一次更深的了解。家長可以了解到自己孩子與同伴的交往情況,同時孩子也會接觸到不一樣的爸爸媽媽。這樣的體驗會拉近親子間的距離,更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開展。
第三,孩子上學后,家長進校園的機會并不多,除了從老師那里了解到孩子的一些情況,并不能親身了解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通過參加班級活動,在一群孩子中觀察自己的孩子,家長會更完整全面地了解,同時通過孩子間的個體差異,也可以發(fā)現自己教育中的一些經驗和不足,并借鑒其他家庭優(yōu)秀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更完善。
鑒于以上,我認為,只要條件許可,親子活動還是可以多多參加的。至于不參加班級活動,會不會被孤立,這要具體活動具體分析。如果親子活動是班級大多數家庭都參加的,那么沒有參加的孩子,可能在短期內缺少了和其他孩子交流的話題;但因為班級親子活動的次數有限,而且并不都是全員參加,所以不用擔心“不參加就會被孤立”。
(作者系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員)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