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輝志
同事帶了女兒的圖畫作品,到辦公室和大家分享。孩子的畫很有創(chuàng)意,散發(fā)出一種清新自然、想象豐富的獨特畫風。
我們好奇地問:“你女兒畫得這么好,一定是從小就開始教她畫畫吧?”
同事卻說:“我并沒有特別教她怎么畫,只是經(jīng)常提供各種素材,引導她自己畫。每次完成作品后,我都會和她一起欣賞,并針對畫的內(nèi)容給予贊美和鼓勵?;蛟S是因為每次畫畫都有愉快的互動體驗,所以她愛上了作畫,經(jīng)常自己拿起筆來就開始畫?!?/p>
由此,同事談起了自己孩童時候的經(jīng)歷。一次美術(shù)課,老師帶大家到戶外去畫花園里的風景。她看到許多漂亮的花,便在圖畫紙上畫出各種形狀的花朵。這時,她腦子里突然浮現(xiàn)出一個情景:下過雨的花園,青蛙在地上跳來跳去,有一只青蛙竟然學著蝴蝶的樣子跳到花朵上采蜜……于是,她就在花朵上畫了一只小青蛙。
然而,老師看了她的得意之作后,卻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在畫作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叉,還表情嚴肅地斥責說:“花朵上只會有蜜蜂和蝴蝶,不會有青蛙,拿回去重畫!”經(jīng)過這件事之后,她就很少再畫畫了。
“因為每當我拿起畫筆都會想起老師憤怒的臉孔,并且會不斷地問自己:究竟畫什么才是對的呢?畫什么才不會被罵呢?那次的痛苦經(jīng)驗之后,畫筆成了我心中沉重的負擔,原本很愛畫畫的我,從此只要想到要畫畫都會忍不住頭皮發(fā)麻呢!”
因為有過這樣的“悲慘”經(jīng)歷,所以她一再提醒自己:畫畫實際上就是孩子將自己平日觀察到的、想象的以及內(nèi)心純粹直接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的最佳方式,這樣的作品應(yīng)該得到理解、欣賞和鼓勵;不當?shù)呐u和教導,只會讓孩子對畫畫產(chǎn)生排斥心理,因而無法畫出真正想畫的內(nèi)容。
同事的故事令在場許多為人父母者感觸良多。事實上,我們經(jīng)常在許多場合看到父母或教師急著教導、糾正孩子畫畫——當大人不斷給予指導或批評時,孩子常常表現(xiàn)得神情緊張,不知如何下筆。過度的干擾不僅影響孩子畫畫的興致,更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負面認知——我畫得不好,我不會畫。這樣的認知一再重復,就讓孩子愈來愈排斥畫畫,甚至產(chǎn)生比較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觀察家,也是天生的畫畫高手。孩子純真的眼光看到的是這個世界最為單純、最為直接的一面,他們藉由簡單的線條就能勾勒出充滿靈性的圖形。這樣的畫,不是生硬的模仿,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孩子獨有的創(chuàng)作。只有學會尊重和欣賞孩子本真、稚嫩的創(chuàng)作,你才會看到他一次又一次真實的進步,才會看到孩子在作品中想要傳遞的真實情感——那是來自孩子心靈深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