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雨
【摘 要】在新課改時代的今天,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為主導,大力推行感受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教學改革
為了全方位推行素質教育,我國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對基礎教育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課程改革的中心問題是教學方法。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方法多年來一直在進行改革,但迄今為止改革效果不夠理想,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還是存在諸多問題,筆者根據自身經驗認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可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一、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為主導
語文的靈魂是文學,文學的本質是情感,而情感的源頭是心靈。葉圣陶先生說過:“文學是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這道橋梁,讀者才能與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闭Z文學習中,學生不是簡單地接受教師的講解,而是通過教師的講解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思想與感情。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與心靈碰撞的動態(tài)過程。
在每位學生心中最隱秘的一角,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聲響,要使知識發(fā)生共鳴,需要同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任何成功的教學藝術,都是師生情感、思維“同頻共振”的產物。教學是一種互動生成的交流與合作活動,教師須用心與學生交流,用心與學生合作,彼此在交流中溝通、在碰撞中提升。
有時一個甚至夸張的表揚比一個準確的批評,所取得的教育效果好的多,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學會賞識,多鼓勵、表揚學生,使他們從心理上獲得成功的滿足。此外興趣與成功總是聯系在一起的,人在從事的實踐活動中獲得成功,對于形成、發(fā)展興趣,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多以贊許的目光、微笑的面容、溫和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并對學生的回答予以及時客觀的評價,即使學生的觀點出現分歧,不能彼此說服對方時,也要允許他們保留個人意見,不妄加否定。學生一旦消除了緊張的心理壓力,就會表現得更加積極、活躍,敢于將真實的想法說出來,進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事實證明,在教師期待目光的注視下,在教師賞識的態(tài)度中,語文課上學生更愿意與教師積極配合,會顯示出高漲的學習熱情??傊?,教師的賞識,是春風,是細雨,能喚醒學生積極向上的種子;教師的賞識是催人奮進的強心劑,能夠揚起學生前進的風帆,使學生帶著勇氣與自信遠航。
二、大力推行感受教學法
感受法是指讀者憑借或根據文學作品的語言描述,在頭腦中再造其相應的情景或想象作品未直接寫出的人物的心理、神態(tài)、語言行為等內容,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方法。感受作品中的人、事、物、景、情以及未直接明言的內涵,是鑒賞文學作品的起點。在文學賞析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去想象欣賞一個個生動的畫面,營造“如觀其人,如聞其聲”的氛圍。為了有效地感受作品的形象,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賞析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按照這些方法展開想象,經受作家創(chuàng)作時的思維歷程。例如《荷塘月色》一文在描寫荷塘時多處采用電影蒙太奇手法:“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边@是由遠景推向近景,太近就看不清“曲曲折折”的全貌,而“彌望”就是滿眼,顯然已由遠及近了?!叭~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這是荷葉的近景?!皩訉拥娜~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边@是由近景變?yōu)樘貙戠R頭,以少女的風韻寫盡荷花白璧無瑕的美質?!罢缫涣A5拿髦?,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边@是從近景拉到全景,翹首仰望,月夜碧空如洗,猶像彌望的田田荷葉;荷葉星羅棋布,宛如鑲嵌在“碧空”中的明珠,視野開闊,全局盡收眼底。如果學生能夠像欣賞電影鏡頭那樣去想象上文的景象,就不難獲得“身臨其境”、“歷歷在目”的效果,就能欣賞到這令人心曠神怡的意境。
三、在課堂教學中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努力通過巧妙的設問和實用性強的交流活動,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如筆者在教《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鑒于賈寶玉形象的反封建思想這一特點學生難以理解,于是,筆者先讓學生找出王夫人口中的寶玉形象,及黛玉母親口中的寶玉形象,然后再讓學生找出黛玉眼中的寶玉形象。這樣,學生就會有疑惑:對寶玉形象的評價,竟然存在截然相反的兩種理解,到底哪一個是符合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初衷的呢?這時學生熱情高漲,爭論不休。之后再引導學生,“一個人怎么樣,別人說了不算,關鍵還是要自己親眼看,親自評”,于是讓學生找出直接描寫寶玉言行的文字,自主探究、評價寶玉形象,這時學生自主學習熱情高漲,經過一段時間的自主學習,學生紛紛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通過這一自主學習,學生終于認識到了寶玉的真正形象——反封建思想的叛逆形象。朱熹曾說過:“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睘榇耍處煈斀o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心理上的一種疑惑。當學生急于解決這些疑惑時,也就調動了自主探究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就會因此彰顯出來。
四、結束語
在新課改時代的今天,倘若高中語文教師能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根據上述建議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桂秋.有效教學概念新探——綜合有效教學觀之下的有效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5(09)
[2]吳亮奎.什么樣的教學是最有效的——與鐘啟泉教授商榷[J].教育科學研究.2015(05)
[3]唐秀清.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教育導刊.2015(04)
[4]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01)
[5]鐘啟泉.重建"學習"的概念[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5(02)
[6]薛劍峰.蘇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與實施[D].南京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