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曉寧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選自《詩經》“周南”,是《詩經》全書的首篇,它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
這首詩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劉師培《論文雜記》云:“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采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我國著名的作曲家趙季平先生用《關雎》的詞編了一首古曲。歌曲由F大調演奏,在曲式結構上采用了三段體(A+B+A)形式來創(chuàng)作,歌曲的過門部分、引子獨具藝術特色,采用五聲音階,一高一低的兩句,似乎在傾訴表達內心的激動,每句最后使用的裝飾音突出了古代音樂的特點。
A部有兩句來完成,第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節(jié)奏上比較平穩(wěn),旋律也沒有太大的起伏,作者意圖似乎是要說出來,用來引出下句的主題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二句“層次荇菜,左右流之”是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河邊上生長之物來睹物思情,表現的感情更充沛。歌曲B段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無論在節(jié)奏、旋律、織體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來抒發(fā)求之而不得的憂思之情。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兩句歌詞的完全重復,心理細節(jié)描寫增多,年輕男子由于“求之不得”而“寤寐思服”,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踏實,確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穩(wěn),越是心潮起伏;用重復的旋律來展現年輕男子求之不得,夜不成寐。最后一部分是A部的再現部,較前段更明朗開闊些,像是回憶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有始有終,首尾相連。最后又用了一段間奏來結束整個歌曲,給人意猶未盡,無限回味之意境。
趙季平介紹,這首作品因為是詩經里面的開篇,也是中國最早描寫愛情的詩篇。音樂用的氣息很寬,一唱三嘆的感覺,氣息要很講究。第二點是語言,咬字有一些部分有吟唱的感覺,吟唱就是咬字要咬的很有功力,這就要戲曲的功力。從演唱的方法上,趙季平希望美聲、戲曲和民族的唱法糅在一起,讓它能夠把詩經古老的內涵和新時期的創(chuàng)作融得非常得體,傳遞出來一種新的感受。這也是他在追求的一種東西。
趙季平先生以《詩經》中的首篇《關雎》為詞的同名作品《關雎》不僅是趙季平先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更是他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與敬畏的體現,歌曲雖短,卻在流暢、自然、樸素的節(jié)奏、旋律中悄然展露出作者多年來沉淀的深厚創(chuàng)作功底。他使我們在各種聲音不絕于耳的喧囂中得以感受更高級的審美趣味,得以用更加易懂的方式感受國學的美,感受我國傳統(tǒng)調式與傳統(tǒng)戲曲的韻味,感受如同水波蕩漾般唯美的旋律,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深奧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