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關鍵。同時作文也是語文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作文教學的效率。本文圍繞作文教學這一中心點,討論如何解決作文教學中的矛盾,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問題。
一、轉變作文教學理念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作文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的地位。但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作文教學能夠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漢語,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以滿足學生日后成長的需要;但是實際情況是多數教師仍是習慣傳統的教學模式。
若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應當重視轉變教學理念,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例如在在話題作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分析題目,并找到適合自己的立意。有一位考生想到茶壺泡茶久了,里面長了結垢,可是泡出的茶卻是一天比一天香。在分析時,透過現象看本質,并深度思考,也只有用久的茶壺才會泡出最佳的茶。這樣學生在具體的寫作中就能夠選擇較新的立意。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積極參與到作文教學中。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作文評改。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而言之,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以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開展作文教學。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組織、開展作文教學主要是以教室內講授為主。顯然,這種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鑒于此,教師應當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開放作文教學空間,打開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教師應當重視創(chuàng)設開放式教學模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的知識容量達到一定標準時,學生自然就會下筆如有神。如教師可以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圖文、視頻、影像等多種教學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外,教師也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實踐課,讓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并真正領悟到生活的真諦。如到工廠、野外、博物館等地方進行實踐,使學生能夠零距離與社會接觸,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感容量。這樣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自然而然就會帶入生活氣息、寫出真實情感,從而改變學生作文中空洞的問題。例如若要以記一次難忘的實踐活動為命題,那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到志愿者的隊伍中去,積極開展各種志愿活動,使學生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感受到快樂,促使學生養(yǎng)成樂于奉獻,互幫互助的習慣。同時在寫作時,學生便會有話而說,有情可表??傊?,教師應當重視開放式作文教學模式的重要性,以此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引導學生多積累寫作素材
所謂胸中有丘壑就是指學生在寫作時,素材能夠隨手拈來。但是實際情況是多數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并不重視積累素材,以致于寫作時出現詞窮、堆砌等問題。鑒于此,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注意平常閱讀中對美文、名言警句等語言素材的積累。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開展寫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背誦。同時,鼓勵學生多與其他學生交流,增加素材的積累量?;蛘呓處熼_展讀書交流活動、素材積累活動,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另外,教師還應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新聞和其它學科知識,以拓展學生的見識面。如多閱讀人文名著、報刊雜志、自然科學等讀物,或者是觀看社會新聞、科教節(jié)目等。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慢慢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制作讀書卡片,將讀過的各種書籍根據內容制作卡片,并寫出讀后感,同其它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日漸提高。
四、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積極開展教學探討,并結合實踐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多種措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劉霞,教師,現居遼寧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