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丹燕
人生總歸是相逢
文 / 陳丹燕
沈嘉柯03推薦
短短幾百字,人生的幾十年,都濃縮在一瞬間的嘆息中。相逢之后,才有久別重逢。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后,才有驀然回首??v然肉身已朽,我們留下的痕跡,會存在于惦記我們的人的心中。陳丹燕的旅行文字,總能于細(xì)微處,敲動你我的心懷。她寫的是旅行,但實際上想說的,是念念不忘。這樣能夠?qū)惯z忘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作家的使命是,力圖記錄無形的風(fēng),吹散的唏噓,逝去的人。我們最虔誠侍奉的是記住。
三年后再到舊金山,再見教堂里上海與舊金山的圣約翰遺容,給蓋瑞街上的東正教教堂住堂神父帶去我新版的《咖啡苦不苦》,里面有當(dāng)初他許我自由在教堂里拍攝的照片。再去街對面的咖啡館望了望,掌管咖啡館的已不是當(dāng)年的俄羅斯人,而是一戶來自緬甸的人家,可傳統(tǒng)的俄羅斯點心還是中規(guī)中矩地烤出來。那款甜甜的俄羅斯茶點上,還是厚厚撒著一層糖霜。
三年前我在這里照了一張相,后來做了新版《咖啡苦不苦》的封面。這次我又照了一張相,自己走進(jìn)了新版《咖啡苦不苦》的封面里。
年輕時旅行是一條一直向前的路。然后,慢慢走著走著,旅行變成一個圓,處處都能與自己原本以為早已成為過去的舊人舊事相逢。在舊金山教堂里,圣人約翰安眠在瘦瘦的玻璃棺里,他干枯的雙手疊在胸前,看不出他的一節(jié)小指已遠(yuǎn)去了舊大陸的白城貝爾格萊德。去年我在貝爾格萊德的東正教堂里看到一小截圣約翰的骨殖,此處得到它,因為那里是他第一個服務(wù)的教堂。
去年,在塞爾維亞中部河谷深處,靠近科索沃的大山里,有個叫作冷的修道院。我在那里住了一晚。晚上與大祭司交談,他已經(jīng)聽說我從圣約翰服務(wù)多年的上海來訪,所以他說,在他看來,是圣約翰指引我來到這里的,所以他要來與我談話。那晚在精舍,寂靜寒冷中,我們說起上海,那是我的家鄉(xiāng),也是圣人約翰建立第一個教堂的城市。他的教堂就在離我家三個街口的地方,五個天藍(lán)色的圓頂點綴了我童年的天空。
我來到上海時,他已經(jīng)離開上海去了舊金山。我來到舊金山時,他已經(jīng)去世多年。而我來到貝爾格萊德時,他年輕時服務(wù)的第一個教堂完好如初地等在秋天的雨里。人生總歸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