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云
摘 要:有人認為大青衣就是捂著肚子唱,只要唱好就行了,那是誤解.大青衣也需要練基本功,有基本功身上就好看。除了形體功之外,還要掌握手、眼、身、步一整套藝術表演手段來刻畫人物的內(nèi)心感情。演員通過唱念做打準確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這樣戲才會更好看,才能給人留下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關鍵詞:戲曲青衣;表演;探析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5-0117-01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戲曲表演藝術中,通常把飾演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稱為“青衣”。青衣的表演莊重嫻靜、秀雅柔婉,以唱功為主。一般說來,青衣的唱腔旋律優(yōu)美,細膩婉轉(zhuǎn),青衣還有一個名詞叫正旦。就是說在一個行當里,是中心的、主要的部分,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shù)是賢妻良母,或者是貞節(jié)烈女之類的人物。
創(chuàng)造角色刻畫人物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就象一磚一瓦地去砌造一座藝術寶塔一樣下功夫才成。不要小看平常的藝術手段,也要練。有些演員在唱的方面很肯研究,唱得不錯,但是有的人唱時凈想要采(叫好),就只顧了拉長聲和盡量擴大音域,結(jié)果忽略了整體美,臉紅脖子粗張著大嘴很不好看。特別是青衣絕不能張大嘴,唱時要舒展、松馳,使觀眾看了不累,又聲情并茂那才合格。
至于用眼神問題,不要以為瞪大了眼睛就有神了,其實總是瞪著眼睛反而會變成目光呆板,也就是常言說的“眼大無神”了。
梅先生的出場,從來不是瞪著眼睛的,而是含光,在亮相的時候提拉一下精神眼睛才發(fā)出光來。按不同的角色規(guī)定,使出不同的延伸,是塑造人物的第一步。
眼神很重要,眼睛的表情應該是豐富的,而且要求美,分人分場都應該有所不同。大青衣扮演的都是正面人物,是古代人物中受封建禮教約束最嚴的婦女,所以她們的眼神比起自身的舉止動作更為穩(wěn)重謹慎。比如《武家坡》中的王寶釧在薛平貴面前絕對不能直視談話,總是低頭側(cè)面回避著對方的目光,偶爾正視一眼,目光也不能久停,這是封建禮教所決定的。由于那眼神合乎那時代的常情,又反映出人物的內(nèi)心,所以也就好看了。不能像今天的婦女與熟悉不熟悉的人,經(jīng)過介紹(包括自我介紹)之后就談笑自若了。總之絕不能用現(xiàn)代人的思想感情,不自覺地帶到或套用在古人身上。
《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的眼神更是多種多樣:由驕傲、自負、矜持到失意、微醉以及隱痛又不肯外露感傷一系列的眼神變化運用都是深化“深宮怨”這一主題的重要藝術手段。相對之下“下腰”、“臥云兒”倒不屬于最主要的了。
對于大青衣來說,就是唱慢板時,眼睛也要含光,到一定時候再放,才能收到一定效果。常言說得好:“眼有戲,全身有戲”才能引人入勝,“眼無戲,全身無戲”就不抓人了。
關于大青衣的形體問題,一般都以為“頭正身正為正”,其實也不盡然。頭也是由內(nèi)心支配的。但要用得當,不能亂動,也不能不動,當動則動。如《醉》劇中當聽“皇上不來了”,頓時失望和嫉妒的情緒油然而生,可是出于自己一直身處“三千寵愛一身?!钡母哔F身份和心理所限,最多也只能生氣地說句“且自由他”,念到“他”字時頭向右側(cè)轉(zhuǎn),同時一甩袖,接起“扎哆咿”感情就出來了。那脖子一梗,干言萬語無限哀怨盡在其中了。有人演“醉酒”,脖子不敢動,可能是怕失身份,其實失掉的是有作用的戲。
有的內(nèi)心情緒還要用氣息來表演。如《醉》劇楊貴妃念那句“三千寵愛一身?!钡摹吧怼弊謺r就要用氣,同時一提拉腰,也就是一長身,表現(xiàn)趾高氣揚的意思,驕傲勁頭就出采了。
梅先生的形體動作,是美不勝收的。有的人說:“梅先生演戲,不論從什么角度攝下來都是美的都是很好的造型藝術?!币稽c不錯,即使很平常的動作經(jīng)過梅先生處理都會舞蹈化,還以《醉》劇的上場那四句念白為例,手勢不是一句放下,一句又另起,而是連綿不斷,又不顯繁瑣,最重要的是有助和加強了念白的感染力。
身段的美必須上下身合,又要穩(wěn)重,腳步不能碎,才大方好看。設計動作要符合劇情,也要適合自己條件。梅先生在《別姬》一折中,在舞劍前的幾句潛臺詞大意是:“您那邊喝酒,我去更衣,去去就來”,是邊走著邊手勢接近邊幕一轉(zhuǎn)身再偷哭,不像現(xiàn)在有的演員表演在那暫別一會也難舍難分的樣子,虞姬看著霸王很痛苦地下場,是不合適的。當然當時虞姬內(nèi)心是很痛苦,但也不愿被霸王發(fā)現(xiàn),而是強顏歡笑安慰霸王,然后去換裝來舞劍,對人物要理解透才好表演。
大青衣不宜多動。假如自感到僵就總想使點手勢或動作來遮僵,往往就很不自然,不如在靜中爭取給人以氣質(zhì)好的感覺。
綜上所述; 青衣是我國戲曲中的重要行當,注重唱功,氣質(zhì)端莊穩(wěn)重,為眾多觀眾所喜愛。 隨著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大家期待更形象的舞臺效果,追求更傳神的表達技巧,這給戲曲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戲曲演員要多加舞臺基本功的學習和練習,力求演繹出更富有表現(xiàn)力的舞臺藝術形象。
參考文獻:
[1]韓婉琪.京劇青衣表演藝術淺論[J].戲劇文學,2004(10).
[2]黃秀蘭.豫劇青衣表演藝術淺論[J].戲劇之家,2012(08).
[3]張華.淺談戲曲青衣行當?shù)娜宋锟袒痆J].藝術科技,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