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化明
大學生已然是成年人,但是心性不成熟,存在一些自制力缺乏的問題。對于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來說,生活環(huán)境、學習方式的變化,有時會讓他們迷茫。對此,高校應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自控力的培養(yǎng)。
一、什么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們看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社會或者社會的群體用一定的標準,包括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對大學生產(chǎn)生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F(xiàn)在看來,對于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的措施是進行一些課程的開設,包括毛概、馬原等,還有就是一些講座的開設。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校學生自控力的現(xiàn)狀
(一)自控力弱的表現(xiàn)。一是因為性格問題,不喜歡與別人交流,想得比較多,情緒比較低落。二是情緒不穩(wěn)定,心情總是處于大起大落的狀態(tài),遇到開心的事情,情緒會亢奮很久,但是稍微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又會變得很消極,做什么都提不起勁。三是超級自戀。以自我為中心,做一些事情很容易失去控制,容易沖動。四是不堅強,一遇到挫折整個人頹廢。自控能力弱,直接導致學生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學習方式處于不健康狀態(tài)。比如,一些男生很容易沉溺于網(wǎng)絡世界,一些女生很容易喜歡shopping,喜歡消費。還有明知道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就是不想好好學習,明知道某件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但還是忍不住做。
(二)引起學生自制力弱的一些因素。在引起學生自制力弱的原因中,主要是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一是強烈的虛榮心,導致他們喜歡攀比。虛榮心,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講就是虛偽、變態(tài)的自尊心,本來自己沒有能力做一件事情,還要做,借此滿足自己的空虛心理。二是猜疑心,本來自己做一些事情做不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但是總會猜忌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搞破壞。三是有點抑郁,看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總不會往好的方面想,總感覺自己是失敗的人,做事情沒有斗志,經(jīng)常處于比較憂郁的狀態(tài)。四是嫉妒心理,總是眼紅別人通過努力得到的東西,看不慣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五是憤怒情緒,其外在表現(xiàn)就是脾氣特別不好,遇事不夠理性,很容易傷害別人。這些心理會引起情緒失控,使他們的自控力變?nèi)酢?/p>
二、現(xiàn)在學生自控力薄弱的表現(xiàn)
(一)適應能力弱,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后,不能馬上適應大學的生活、學習方式,從而導致他們對大學生活的厭倦,綜合適應能力變?nèi)酢?/p>
(二)依賴心理強,在高中時,他們的吃、穿、住、行都是由父母一手包辦的。還有就是學習任務、學習計劃、做什么作業(yè)都是由老師規(guī)劃的,基本上處在全天保姆模式中。上了大學,就進入一種放養(yǎng)狀態(tài),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所以依賴性強的學生是適應不了高校這種彈性化管理模式的。
(三)經(jīng)濟比較寬松,自己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錢財。在大學生活中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由父母給的,具體怎樣支配由學生自己確定,社會上的誘惑又很多,對錢的支配更隨意。
三、現(xiàn)在高校培養(yǎng)學生自控力的不強
現(xiàn)在高校對于學生自控力的重視程度不高。學校把管理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方面,要求他們按部就班地進行,無法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及自覺性。還有就是現(xiàn)在家庭教育理念都是很傳統(tǒng)的,父母經(jīng)常會包辦一切,小到吃喝住行,大到找工作,以至于現(xiàn)在的孩子都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四、高校政治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控力的措施
在高校中,如何利用政治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力是非常重要的,現(xiàn)在提幾點比較好的措施。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正確的理念。我們要提醒學生,拋棄那些對自己有害的東西,學會自我管理,懂得為什么要進行自我管理。
(二)營造好的環(huán)境氛圍。在高校,教師要積極組織開展各項活動,讓學生接觸更多的人,有更多展示自己的平臺,培養(yǎng)自信心。另外,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明辨是非,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
(三)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控力培養(yǎng)。在不同的年級段,學生會有不一樣心智、不一樣的困擾,所以對學生的自控力培養(yǎng)要分年級進行。對于大一新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幫助他們調(diào)整心態(tài),讓他們很快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學會自理、自立。對于大二學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其自我管理能力、抵抗誘惑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大三、大四的學生要不斷強化其自我管理能力。
(四)開展適當?shù)纳鐣顒印8咝W生基本上以校園生活為主,對于社會的認識不充分,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因此,對于高校來講,開展一些社會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對于讓學生了解社會、加強自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鄭新夷,管晶晶.大學生逃課行為和心理控制點的歸因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