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鳳晤
【摘要】本文主要立足于文化轉向的角度,將習語翻譯作為最主要的研究對象,通過結合西方的具體文化因素包括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宗教文化、風俗習慣等等,嘗試從歸化和異化兩個角度,以具體習語為例,簡要談談基于文化轉向角度下的英語習語翻譯,以便能夠幫助譯者更好地完成翻譯工作。
【關鍵詞】文化轉向角度 習語 翻譯
一、文化因素下的習語翻譯
1.歷史背景。西方古老神秘的歷史文化是習語產(chǎn)生的根本前提,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習語的表達方式和具體內容。尤其是神話傳說、歷史事件、寓言故事等均是英文習語的來源,從習語當中我們能夠窺探到西方鮮明的文化特色。比如說在圣經(jīng)當中將叛徒猶大比作背叛者,因此習語a Udas kiss即表示可恥的背叛。
2.地理環(huán)境。語言文化的誕生和形成與真實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以英國為例,其中的紐卡斯爾被譽為英國的“煤炭中心”,因此將煤炭運往紐卡爾斯也被看做是多此一舉,從而有習語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對應我國習語“畫蛇添足”。眾所周知,英國倫敦常年彌漫大霧,甚至被人們稱作是霧都,因此也誕生了許多與霧相關的習語,譬如說in a fog表示一無所知、一頭霧水之意。
3.風俗習慣。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以及節(jié)日等慢慢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進而全面形成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社會現(xiàn)象,例如在西方國家,人們喜歡食用面包bread、黃油butter、奶酪cheese以及果醬jam等等。因此也在此基礎上衍生出許多與之相關的習語,比方說人們習慣用to earn someones bread比喻掙錢養(yǎng)家糊口;用to butter up比喻討好;再比如用big cheese比喻成大人物等等。
4.宗教信仰。在西方國家人們普遍信仰宗教,而宗教文化也對英語語言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許多英語習語當中便可以發(fā)現(xiàn)宗教文化的痕跡。譬如說基督教作為西方國家最主要的宗教,使得英語習語當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上帝God、教堂church等等,比方說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即自助者天助也;再比如用教堂中的老鼠比如人一貧如洗即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二、基于文化轉向角度下的習語翻譯
1.歸化應用?;谖幕D向角度的習語翻譯指的就是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習語的由來,具體內涵等深層含義,跳脫傳統(tǒng)的語言束縛,將翻譯眼光放置在更加廣闊的文化視野當中。而考慮到中西方文化之間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例如英語習語add fuel to the flames與中文習語火上澆油有著相同喻義,而英文習語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也與中文習語水滴石穿有著相同喻義。因此使用歸化方法翻譯習語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翻譯難度,同時還能夠使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翻譯出習語的本身意思。比方說在英語語言當中常常使用習語a cat on the hot brikes即在熱磚塊上行走的一只貓用以比喻人緊張、焦慮、痛苦的情緒,這與中國習語熱火上的螞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再比如英文習語to burn ones boat即燒掉某人的船,對于以英國為代表的有著悠久漁業(yè)文化的西方國家,船只是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賺錢工具之一,而燒掉船只這一情境與漢語習語破釜沉舟不謀而合。在翻譯漢語習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過程中,譯者選用歸化的翻譯方式對其進行直譯,將其翻譯為The monk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一方面與英語的語言規(guī)范相符合,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漢語言特色,并將中國的文化意象進行簡單介紹,使得讀者在理解譯文的基礎上實現(xiàn)兩國文化和語言信息的交互傳遞。由此可見在翻譯過程中直接使用歸化方式,對于國人來說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
2.異化應用。所謂的異化翻譯法指的就是在確保譯文規(guī)范準確無任何歧義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使用原文中的形象或語言習慣進行翻譯,使得翻譯后的習語還能保留其自身的特色和異域文化。比如說在漢語習語“丟臉”經(jīng)過異化處理之后被翻譯成lose face并且經(jīng)過長時間的考驗其已經(jīng)完全融于英語體系當中。因此基于文化轉向角度下的習語翻譯,還需要譯者結合具體的習語,有選擇性地使用歸化或異化的翻譯方式,以便準確無誤地翻譯出習語本意,并進一步提升翻譯的自由程度。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中國與世界國家的交流愈來愈頻繁,關系越來越緊密,各國文化相互交融,而作為最能展現(xiàn)本國語言特色的習語也成為當前英漢翻譯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內容。鑒于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翻譯習語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習語不丟失其本意,需要堅持文化轉向的角度,嘗試使用歸化、異化的翻譯方式,力求通過順利翻譯習語完成兩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參考文獻:
[1]胡慶平,管璐.從文化轉向觀角度論英漢習語翻譯[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106-110.
[2]劉云虹,許鈞.基于文化轉向角度淺談英文習語翻譯[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06:64-71.
[3]李碧瑤,陳俊達,張士東.從文化轉向角度分析習語翻譯[J].赤峰學院學報(漢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0: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