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薛法根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的杰出代表,以其深厚的教學功底和專業(yè)的教學藝術,為當今小學語文教學開辟了另一條道路。小學語文的教學從來都是為學生打好語文素養(yǎng)的底子而做準備的,如果小學階段就不能打好語文底子,那么整個學習階段,語文學習的素養(yǎng)就不能很快提高上去,達不到學習的真正目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薛法根為小學語文課堂確實貢獻了他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藝術。
【關鍵詞】薛法根;小學語文;教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薛法根的語文教學思想
(一)簡簡單單教學
薛法根一直奉行簡簡單單的教學思想,這是在薛法根立足于杏壇的時候就確定的教學思想,這么多年來,薛法根也是這么實踐的。其實簡簡單單地教學,并不是薛法根單純地追求教學的簡單性,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教學思想上來談的這個問題。簡簡單單教學,在薛法根看來至少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堅守平凡的教學崗位。薛法根從教以來,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對學生認真負責,對教學兢兢業(yè)業(yè),沒有半點懈怠。即便在薛法根的教學思想在整個教育界掀起一場教育革命的時候,薛法根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沒有受到半點影響,反而讓他更加堅實地在教學崗位上踏踏實實,認認真真。這就是薛法根常說的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也一樣可以做出貢獻的道理。第二,在課堂中樸實地、簡單地傳授文化知識。堅守課堂,始終認為,課堂上才是一個老師應該堅守和不能松懈的地方,這是薛法根一以貫之的做法。薛法根很多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藝術都是來自于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薛法根不僅讓學生向他學習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薛法根在課堂教學中也向學生們學到了很多教學的理念和教學的經驗,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教學藝術的提高。這是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具備的優(yōu)良素質。從這個角度來說,薛法根就真正做大了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在向學生們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內在的提高,而同學們也掌握了他們應該掌握的知識,這就是薛法根教學的一個最大的特點。第三,為學生負責到底。在向學生們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無論學生們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難,學生們也都愿意向薛法根傾訴,在一定程度上,薛法根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教師,而且在同學們的心目中,薛法根更像一個很好的、可以傾心交流的朋友。薛法根始終認為,正是在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當中,使自己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甚至很多時候誠懇地向大家說,我從同學們身上學到的東西遠遠多于學生們在我身上學到的東西,這真的是一位名師的心里話。
(二)有計劃的教學
所謂有計劃的教學在薛法根這里并不是簡簡單單地以備課的教案或者為課堂提前做準備地教學行為。在這里,有計劃的教學有以下幾層含義:第一,捋清知識體系。這就是說,無論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哪個階段,作為教師的自己,首先必須把整個知識脈絡理清楚,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知識之間的一種前后銜接性,把課堂的知識,有系統(tǒng)地、有層次地貫穿起來,并把這種知識的貫穿感、層次感表達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節(jié)奏地把知識學好,而不僅僅是對知識的一種模糊化地表達與理解。第二,課堂教學手段的計劃性。課堂教學手段,說白了就是課堂教學方法,任何小學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都要注意,一種教學手段有時候很難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這是因為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時間一長,學生們可能就對某一種單一的教學手段或者教學方法就會產生厭倦感,從而引起學習知識的匱乏,學生們也逐漸地會對學習知識有一種不安的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們系統(tǒng)化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第三,有計劃地與學生們交流。與學生們心與心的交流逐漸成了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潛在的或者逐漸顯在的一種教學任務的一部分,我們認為,語文教學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人文性質的教學活動,語文也是培養(yǎng)一個人內在的綜合素質的一門學科,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定型的時期,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是有好奇心的。這就導致了學生們極易受到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薛法根在教學中注意與學生們適當、合理地交流本身就是一種語文教學的進步,也是薛法根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因材施教思想的逐步展開
薛法根因材施教思想并不是單純地以學生們的不同的學習天賦來判斷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的一個教學過程。薛法根特別注意鼓勵語文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的自信心,同時薛法根也注意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把自己的教學理念貫徹到實際的教學行為中去,這是薛法根有益的教學思想。薛法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利用學生們的弱勢,也就是說,學生們的先天能力是有區(qū)別的,有的學生這方面學習能力強一些,有的學生這方面學習能力可能就弱一些。薛法根就特別注意,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這也是薛法根教學思想的一部分。薛法根始終認為,決定一個班級整體的學習成績的不是那些學習好的、也就是學習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學生,而往往是班級里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薛法根注重提高差生的成績。提高差生學習成績的方法,薛法根的教學思想里主要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充分發(fā)揮差生的優(yōu)勢。比如說,有的差生語文成績總是在班里不盡如人意,但這個學生特別善于演講,口才了得,薛法根就在課堂上積極鼓勵這樣的同學發(fā)言,發(fā)揮他的語言表達的優(yōu)勢。其實,這就是薛法根從長遠方面來看,要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差生的自尊心也得到了滿足,學習的勁頭也就大了,這樣,在差生的學習過程中,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不再拘泥于一種學習的方式,自動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第二,在班級中充分發(fā)揚互幫互助的精神。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優(yōu)勢,來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而讓學習成績不優(yōu)秀的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來幫助學習成績不優(yōu)秀的學生,這樣在全班范圍內形成一種互幫互助的氛圍,有利于班級的整個的綜合的提高與進步。
二、薛法根課堂教學方法揭秘
(一)課堂采用雙向甚至多向互動的教學形式
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就是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和語文感悟能力的過程,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可能止步于卷面上的成績來體現,而是在更深層次上的一種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的一種訓練,薛法根緊緊抓住小學語文教學的這一根本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非常注重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效果。所謂的雙向互動形式就是說,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薛法根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這里的雙向互動指的就是老師和學生們之間的雙向互動或者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的主要形式就是語言表達。薛法根特別注重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同學們語言組織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的提高,他始終認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也就是說一定要把學生的語文的這種素養(yǎng)培養(yǎng)起來,素養(yǎng)并不是思想,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們往往還沒有形成特別成熟的思想,充其量,小學生們的思想就是小學生對某事某物的一種看法,談不上是一種思想的表達,而恰恰就是這種看法的表達就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也就是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在雙方互動中,薛法根往往注重學生們表達想法的能力,而不注重表達想法的勝負,在薛法根眼里,學生們表達想法是沒有勝負職分的,在他看來,同學們誰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得更清楚,誰就是這種表達過程的勝利者,說到底,薛法根的教學互動目的,就是要學生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最合適、最適當的形式表達出來,能達到表達自己想法的目的,那么這節(jié)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是成功的。不得不說,傳統(tǒng)的、不注重語文教學互動過程的教學方法是不合適的,也是不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只有找到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與目標才能從根本上把握住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
(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薛法根始終認為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們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也就是說,讓學生們成為一個懂得感恩、懂得奮斗的一個完全的社會公民。在培養(yǎng)學生過程中,傳授學生們知識是一方面,而更為重要的一方面是讓學生們懂得感恩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有著更為熱烈的感情,對生活充滿感恩,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是教育的一個最終目的。所以,薛法根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通常都是懷著一顆讓學生們得到更多知識、學到更多做人的道理的思路逐步地把課堂引向深入,這是一個教師的最根本的職責。薛法根認為,語文教學是整個小學教學的核心的課程,如果語文學不好,那將影響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語文首先是理解性教學的,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綜合理解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最根本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如果同學們做不到理解知識,那就很可能很難做到融會貫通地運用知識,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薛法根追求的最根本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學生們注意理解文字背后的力量,可以說,這是薛法根教學思想的一個精髓部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知識的內在邏輯連貫起來,理解了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會這樣,那么這個知識學生們就掌握住了,也就是說,學生們就不再對這個知識點陌生了。語文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能力、演講能力、反應能力等等綜合能力的一門課程,在教學中,這些能力都是要注意到的。培養(yǎng)好了同學們的這些能力,同學們的綜合能力就提升上來了,這是薛法根的一個最根本的一個想法。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從來都是循序漸進的,一步一個腳印進行的,薛法根從來都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認識的。
(三)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不可以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薛法根在實際教學中,非常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他認為,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適用范圍,限于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的交流與協(xié)作,另一種就是書面的表達能力,就是說,同學們要學會把自己的想法以一種書面化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兩種能力都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要注意到的,不能偏廢的。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是為這兩種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也就是說,并不是說在小學階段就一定要把這兩種能力培養(yǎng)到天衣無縫,而是起到一個基礎的作用。因為就這兩種能力而言,是一個人一生都在努力完成的功課了。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小學階段就要為這兩種能力打好基礎?;A打得好不好,牢不牢,關鍵在于小學階段的知識是否學的扎實。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薛法根特別注意在課堂上隨機性地選擇一個寫作題目交給學生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給表達出來。有時候,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碰到或者在和學生們互動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薛法根都可以把這樣的事情作為一個開發(fā)學生們想象空間的印子,讓學生們打開想象的翅膀,把這種想法或者事情,以更為巧妙的手法在書面上表達出來,這就是薛法根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方法。同時,薛法根也注意到,學生們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步登天的,它是在一種由簡單到復雜的一個過程上進行的,從簡單句再到復雜句再到段、篇、章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寫作能力逐步培養(yǎng)的一個過程。薛法根特別注意在平時的寫作課堂上讓學生們把自己的書面化語言再轉化到平時用語的過程,在薛法根看來,能把書面語轉化成日常用語,仍然是學生們的一種進步,一如前述,語文教學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同學們能把書面語言轉化成日常用語本身又是一種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吳秋連.對語文特級教師薛法根“四字”朗讀教學的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4(23).
[2]梁昌輝.“學用”與語感、文感——品析薛法根老師《水》的教學內容[J].江蘇教育研究,2015(22).
[3]張曉華.在走出文本中彰顯智慧——薛法根老師兩則詞語理解教學案例淺析[J].教育科學論壇,2014(9).
[4]馬瑩.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溝通藝術[J].學理論,2013(2).
[5]薄敬花.論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藝術[J].學周刊,2013(11).
[6]張琴.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語文天地,2015(24).
[7]安英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藝術[J].中華少年,2015(26).
作者簡介:宋晨曦,女,1991年生,遼寧人,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在讀研究生。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