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遠 編輯|嚴(yán)芳 插圖|李麗
家有“小氣”寶寶
文|高遠 編輯|嚴(yán)芳 插圖|李麗
樂樂媽:閨密帶孩子來我家玩,家里有一大箱子玩具,原希望兩個小寶寶好好一起玩耍,結(jié)果樂樂把好玩具新玩具都抱在懷里,大叫“都是我的”,還把閨密家孩子弄哭了,太丟臉了。我該怎么教導(dǎo)寶寶別那么小氣呢?
1~3歲寶寶正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他們認為世界是圍著自己轉(zhuǎn)的,一旦發(fā)現(xiàn)利益受到“侵犯”,會立即進行捍衛(wèi),可能大叫大嚷,手足并用,甚至撒潑打滾。在大人眼里,寶寶小氣得有些過頭了。
寶寶開始有“物權(quán)”意識。我的地盤我做主。2歲后,寶寶會萌發(fā)“物權(quán)”意識,“這個玩具是我的,我說了算”,“我可不想給淘淘玩,他肯定會弄壞”,這時,他會霸占自己東西。在這個階段寶寶不愿分享是正常的,爸媽不用擔(dān)心,這個階段很快會自然過去。
以自我為中心。大人總是把寶寶擺在家庭的中心位置,對他有求必應(yīng),寶寶自己也很自然地認為本來就是這樣的。由于每遇到事情要處理,大人總是把寶寶放在優(yōu)先地位,這樣一次次強化,客觀上催化了寶寶的“自我中心”感,逐漸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考慮自己的意愿,完全不會想到他人的感受,自然不愿意把屬于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分享。
安全感不足。專家認為,寶寶對東西的占有欲,說到底可能與安全感有關(guān)?!拔夷懿荒鼙Wo自己的東西?”對寶寶來說,歸屬于他的物品也是他的一部分,能保護東西意味著“我比較安全”,因此會嚴(yán)加看護。而把東西分享給小朋友,自己就沒了,至于是媽媽明天再給他買新的,或是待會兒小朋友就還他,那是以后的事,寶寶就是不能忍受現(xiàn)在失去。
分享是可以學(xué)習(xí)的。聰明的父母可以通過適當(dāng)?shù)囊龑?dǎo),使寶寶愉快分享他的布娃娃、小熊坦克或消防車,自小學(xué)會積極社交,做個人見人愛的寶寶。當(dāng)然,這需要一個練習(xí)過程。
“藏起”最不愿分享的東西讓寶寶把他不愿意分享的玩具或圖書等,不論是發(fā)聲的車模還是會眨巴眼睛的芭比娃娃,放在柜子里藏好,別的小朋友來玩,也不要拿出來,讓它們一直乖乖“躲著”,等客人走后再玩。事先和寶寶“串通”好,預(yù)防可能發(fā)生的不愉快。
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氛圍很重要,父母要主動分享,寶寶一言一行都是學(xué)你們的。要有意識地在家人間分享:“這湯真好喝,姥姥快一起喝呀”,“這故事書太棒了,寶寶跟媽媽一起看吧?!奔胰碎g親密分享,寶寶也就較容易分享。如果家人為看電視爭搶遙控器,怎能指望寶寶“大方”?
試試角色置換游戲如果你家寶寶習(xí)慣性拒絕分享,試試角色互換游戲。陪寶寶玩玩具時,把他喜歡的玩具抓在你手中,當(dāng)他想要時,你平靜地說:“不!”寶寶一定受不了,趁此機會,告訴寶寶:“小朋友想玩玩具,你不肯,他們也和你一樣難受。”不要嘮叨,說一次就行。
輪流玩玩具游戲目的是讓寶寶明白,玩具不會丟。讓爸爸充當(dāng)小朋友,和寶寶玩“輪流玩玩具”游戲。寶寶先玩10分鐘,時間一到,就輪爸爸玩10分鐘,然后再換回寶寶玩。如果寶寶還小,時間可設(shè)為5分鐘。逐漸讓爺爺奶奶等人替換爸爸,直到寶寶接受別的小朋友。
記得表揚你的寶寶表揚能鼓勵和固化寶寶的良好表現(xiàn)。當(dāng)寶寶主動分享時,一定要記得好好表揚他一番:“媽媽看見你把玩具和小朋友輪流玩了,真為你驕傲!” “你把玩具給敏敏玩一會兒,看她多開心!”還可以額外獎勵寶寶一件新玩具或圖畫書,或是貼小紅花等。
×為了面子強迫寶寶分享別的小朋友來玩,寶寶把小恐龍抓在手里,你奪過來給小朋友?嘮嘮叨叨地說服寶寶?當(dāng)眾強迫寶寶分享,對寶寶是一種傷害,甚至種下逆反的種子。如果寶寶平時沒有輪流玩的習(xí)慣,此時強迫寶寶輪流玩,也不是什么好主意。平時多練習(xí),現(xiàn)場就順其自然吧。
×潛意識地覺得大的應(yīng)該讓小的大多數(shù)的媽媽平時總會告誡哥哥,將手里的物品讓給弟弟妹妹玩。其實這是毫無道理的,既虛偽又有害,如果這個哥哥是個敏感的寶寶,他會懷疑父母是不是愛他,他會因此恨弟弟妹妹或其他小朋友。無論年齡大小,盡可能平等對待。
×喜歡干涉有些媽媽看到自己的寶寶受到“欺負”,于是不假思索就要介入。但寶寶的世界和大人是不同的,有時候?qū)殞毟静辉谝馑耐婢弑粍e的小朋友搶走,他或許還覺得這種搶玩具的游戲很有趣呢。父母干涉太多,反而不利于寶寶養(yǎng)成分享的習(xí)慣。
×期望過高寶寶身上沒有開關(guān),你不能指望他做到“一說分享,就拱手相讓”。別說兩三歲的寶寶,即使6歲以上的大寶寶,也不太可能。練習(xí)分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在寶寶兩三歲時,正處于“物權(quán)”敏感期,他們的自我意識總是比他們的慷慨來得更早。不要為了大方而大方,平靜地接受寶寶的“小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