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靜,殷朝華
(1.重慶電信職業(yè)學院,重慶 400900;2. 重慶城市職業(yè)學院,重慶 402160)
?
高職類院校專業(yè)核心課程考核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蘭 靜1,2,殷朝華1
(1.重慶電信職業(yè)學院,重慶 400900;2. 重慶城市職業(yè)學院,重慶 402160)
在分析C/P考試模式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具體闡述了O/S考試模式的組織策劃及其作用,以期為高職類專業(yè)核心課程的考核改革提供借鑒。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大學生;考試改革
隨著多元化信息時代的到來,對求職者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技巧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高校需要改革傳統(tǒng)的考試模式,優(yōu)化考試過程和內容,增強考試的趣味性及學生對考試的積極性。這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加強大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從而真正形成多元化的考試新模式。O/S模式由此應運而生。
1.1 現(xiàn)狀
1.1.1 新興模式——無紙化
現(xiàn)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傳統(tǒng)的考試都是“筆試+機試”(簡稱C/P考試模式),即傳統(tǒng)的大學計算機考試模式,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識記能力和操作能力[1]。C/P考試模式適合于信息化起步和發(fā)展的階段,然而在信息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社會對計算機的需求越來越大,計算機考試也如雨后春筍般地興盛起來,漸漸向無紙化過渡[2]。從2014年開始,我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無紙化模式已在全國逐漸普及[3]。
1.1.2 百家齊放,但求一精
C/P考試模式發(fā)展至今,仍然受傳統(tǒng)的理論和操作的影響。雖然部分高校在大學計算機考試上努力進行改革,省掉筆試而獨留機試,或者將兩種考試形式改為作品設計,個別有條件的高校還開展小規(guī)模的無紙化考試[4]。但這并未從根本上解決高校計算機應用課程給學生帶來的考試壓力,仍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1.3 過程復雜,模式死板
C/P考試與其他考試不一樣,不僅有筆試,還會存在部分上機考試。雖然這種考試模式有利于學生更加了解計算機,增強其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熟練度[5],但是每次考試都是遵循傳統(tǒng)固有的模式,不僅成本高,而且使得整個考試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復雜煩瑣的狀況[6]。
1.2 存在的問題
1.2.1 題型結構呆板
C/P模式不論是筆試還是機試[7],考試的題型幾乎固定,結構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結構和題型相對呆板[8],即使偶爾有所創(chuàng)新,也是單一地體現(xiàn)在題目內容上。這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1.2.2 內容偏向識記
C/P模式下的考試,內容多以書本知識為主,考試模式呆板,在某種意義上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部分學生產(chǎn)生了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的思想[9],不能真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1.2.3 實效性不強
據(jù)調查,在C/P模式下學生對所學計算機知識的掌握不牢固,而且極易忘記。因為他們學習的整個過程主要是針對考試,而不是面向社會化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說,會令他們認為這種學習,對他們未來的發(fā)展作用不大。而實際上,在當今的信息多元化社會里,計算機的作用十分巨大。所以,C/P模式下的考試,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成功,且實效性不強。
1.2.4 時間花費偏長
C/P模式下的考試,前后會經(jīng)過筆試、機試、閱卷統(tǒng)分等環(huán)節(jié),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將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時間和人員達到最佳的運用。而且會讓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某種錯誤的認識,即考試的目的不是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是單純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
O/S考試模式是集操作、思維、寫作、語言等為一體的多元化考核新模式。該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熱愛,改變考試對學生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從根本上促使學生在考試中找回自信,從心底里喜歡這門學科。O/S考試模式有以下特點。
1)過程簡單,即時性強。傳統(tǒng)的計算機考試分為筆試和機試,整個流程會花費大量時間。如果省略筆試的相關流程,花費的時間也相對偏長。O/S模式整個過程可以在課堂上完成,其中包含考試的組織、執(zhí)行、技能展示、成績公布以及考試互動等環(huán)節(jié)。過程簡單可靠,即時性強。
2)模式新穎,吸引力強。整個模式的流程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整個考核主要體現(xiàn)為一種“新”,具體表現(xiàn)在流程新、內容新、結構新、模式新等。整個考試帶有神秘感,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挑戰(zhàn)性。
3)團隊合作,效果明顯。該模式采用二位一體或三位一體的團隊考試模式,打破了以往一人獨試的局面。團隊的成立并不是刻意地為了減輕或者增加難度,而是為了給考試帶來新鮮活力,使學生在考核的過程中解決因知識面狹窄而無法獨自解決難題的困擾。同時,也讓考試變得更加簡單、有趣,促進了學生的互幫互助、互學互動。
4)加分鼓勵,再創(chuàng)新潮。為了增加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鼓勵大學生創(chuàng)新設計,該模式不僅以新為主,還附帶了加分鼓勵政策。在考核環(huán)節(jié),增添額外創(chuàng)新設計分,刺激和鼓勵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3.1 試卷的命題
題型一:二選一題。評分標準自定,適中即可。主要內容可以自己添加,如封面設計題,一種用Word設計封面,另一種用Excel設計封面。
題型二:寫作排版題??梢蕴崆皽蕚?0~20個題目,在考試時用抽簽軟件給各團隊隨機抽取題目,凡是各團隊抽中的題目,將作為他們第二題寫作和排版考核的內容。該題考的是學生的打字速度,以及語言組織和格式排版能力。根據(jù)自己班上的具體情況設定字數(shù)要求和評分標準。
題型三:表格設計題。此題型可以參考以前的考試模式出題,分值自定。
題型四:幻燈片創(chuàng)意設計題。按照所學的內容出題,分值自定,另設額外創(chuàng)意分。創(chuàng)意的分值原則上不超過試卷總分的5%。試卷總分嚴格控制,不得超過100分。
題型五:作品展示題。各團隊派成員上臺進行答題操作展示,根據(jù)團隊的答卷,臺下老師和其他團隊分別進行打分。
3.2 流程安排
3.2.1 團隊的設置
將班上的學生按2人或者3人劃分為一組,作為一個團隊。團隊設組長、名稱和口號,用于組員上臺展示內容時使用。另外,設主持人、攝影師、統(tǒng)分員各一名參加整個考試的協(xié)助工作。
3.2.2 活動流程的設計
考試堅持“團隊表現(xiàn)第一,分數(shù)第二,和諧考試,共同發(fā)展”的原則。
抽取作文名:隨機給各團隊的“題型二”抽取作文名稱。
考試答卷:各團隊由組長組織隊員自行答題。
作品展示:各團隊按順序上臺展示講解。臺下小組可根據(jù)講解內容舉手提問,講解人員進行解疑,原則上每組只提一次問題。各團隊可根據(jù)講解人員的講解內容和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分,并報指定的統(tǒng)分員處。
成績公布:上一組成績在下一組講完之后由主持人公布。
頒獎儀式:對成績排名第一的團隊進行獎勵,通過軟件進行設置,用隨機抽獎的方式進行抽獎。分別請團隊第一名的成員上臺進行抽獎,抽獎項目里面可以設置一項謝謝參與,增加抽獎的趣味性。抽完獎,為答謝班上同學對本次考試的大力支持,用軟件抽取適當?shù)男疫\兒,同時讓幸運兒也參與本次的抽獎環(huán)節(jié),最后由老師進行頒獎,并集體合影。
3.2.3 打分原則及打分表的設計
打分原則堅持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助的原則,可以設定為學生的打分占60%,老師占40%。增加學生的比重,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被重視的感覺。打分表如表1所示。
表1 打分表
1)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一人獨試局面,開創(chuàng)了團隊考試新格局。為高職類專業(yè)核心課程考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有利于促進高職類專業(yè)核心課程考核向多元化的考試模式發(fā)展。
2)為學生考試緩解了一定的壓力,有利于促使學生喜愛計算機應用課程和考試。
3)改變了傳統(tǒng)的考試流程,緩解了學生低落、緊張的考試情緒和教師監(jiān)考的煩惱,給考試帶來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氛圍。
4)在大學計算機應用考試中添加了二選一題型和文章寫作隨機抽取題型,改變了傳統(tǒng)的結果化考試題型,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的考試變得人性化,使考試更加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學生拓展思維。
[1] 顧純青.計算機信息技術在中小學的實踐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2] 朱越來.關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無紙化考試系統(tǒng)設計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0(20):5 643-5 644,5 646.
[3] 周鳳石.《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無紙化考試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蘇州:蘇州大學,2006.
[4] 岳琪,王珊.關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無紙化考試的研究[J].信息技術,2007(4):82-83,86.
[5] 譚金生.計算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無紙化考試[J].天津電大學報,2004(4):19-21.
[6] 黃美瓊.基于B/S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考試系統(tǒng)設計[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69-72.
[7] 侯陽青.高職院?!队嬎銠C辦公應用》課程設計思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1):119-230.
[8] 郭偉剛.計算機基礎課無紙化考試模型初探[J].電化教育研究,1999(2):65-67.
[9] 熊燕.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考試方式研究[J].中南論壇,2009,4(3):50-51.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he Appraisal Mode for Core Specialized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s Practice
LAN Jing1,2,YIN Zhaohua1
(1.Chongq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llege,Chongqing 400900,P.R.China;2.Chongq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Chongqing 402160,P.R.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P appraisal mode,taking the course of basis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for exampl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rganizational planning and functions of the O/S appraisal mode,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ppraisal reforms of core specialized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puter;college students;appraisal reform
2016-05-13
蘭 靜(1986-),硬件維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創(chuàng)新實踐。
G712
A
1008- 8032(2016)06- 0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