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的!
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是自己。
你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你在發(fā)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也等于是發(fā)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覺、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
如果你覺得伴侶對你失去熱情,可能是因為你也對他失去熱情;就像一位婚姻專家說的:“如果我們的婚姻變得乏味,可能是因為我覺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這個人很乏味?!?/p>
事實上,那些令你厭惡的人是在幫助你,他幫助你了解自己,讓你發(fā)覺你的陰暗面。這也就是為什么當我們跟一個人越親密,就越容易產(chǎn)生厭惡,因為他讓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別人最惹你討厭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認為別人是什么樣。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就會懷疑別人的品德;一個對別人不忠誠的人,也會懷疑別人對他的忠誠;一個不正直的、不正經(jīng)的人,就會把別人的任何舉動都“想歪”。一個對別的女人有非分之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也會猜疑自己的女人。
老遇到討厭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討厭的人。喜歡挑人毛病的人,其實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其實自己才是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愛發(fā)脾氣,你就會認為別人常惹你生氣,每一件事都可能變成你憤怒的理由。其實是你把隱藏在自己內在的東西投射到別人身上。你會譴責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因為你有太多的怒氣,所以即使是一點小事也能引燃怒火。
當你內心走向良善時,你將停止批評別人和對別人的批評產(chǎn)生反彈。
如果你對一顆長滿蘋果的樹木丟石頭,掉下來的就只會是蘋果,誰丟都一樣。一個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對他怎么樣,他顯現(xiàn)出來的就只會是平和、良善,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
你內在是什么,就會被什么樣的人吸引。
那些我們相處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們喜歡且接受的內在自我;而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也反映我們不愉快且不接受內在的自我。
教雙方和諧相處,不如教他們讓自己內心和諧,那樣雙方自然會和諧;教他們如何增進彼此感情,還不如教他們增進自我成長,那樣彼此關系自然會成長。
一個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內在的空虛得到填補,否則就不可能放下別人,也難以解放自己;一個滿懷怨恨的人,除非內在憤懣的情緒得到疏解,否則就不可能停止“怨懟”;一個愛嫉妒的人,除非內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較,否則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你與每個人的關系,都反映出你與自己的關系。如果你不斷與自己的內在沖突,那么你也會不斷地與別人沖突;如果你自己內在的情感掙扎,那么你也會與別人在情感上發(fā)生掙扎。我們在感情中所遭遇的問題,就是我們內在的問題。
我們吸引的關系,都反映出我們擁有的特質,以及呈現(xiàn)我們的內在自我。所以,關系出問題的人,不僅要檢討你跟別人的關系,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關系。
以眼還眼,結果是大家都瞎了
如果你不斷在記憶中反芻舊傷痛,你就是給了最初導致傷痛的人、事一再傷害你的力量。
那就是我為什么說,當你怨恨別人時,表示某種程度上,你也怨恨自己。
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最難得到原諒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諒的人;最難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須學習的課題。如果你很欣賞,它就可以蛻變成愛。
無論是你的老板、同事、朋友、情人、配偶或小孩皆然,這些人所擁有的你所不喜歡的個性、想法和行為,往往都是你需要學習的部分。
當有人指出你的錯誤,你很氣那個人,但這是他的錯嗎?不,他只是幫你把“發(fā)霉的陰影”拿出來曬曬太陽。
一般而言,越接近事實的指控,你越有可能起而辯護和發(fā)火。
所以,當別人指責你的時候,不要再像以前一樣,立刻去攻擊或反擊,你要開始反問自己,因為他們說的很可能是真的。
愛是什么?愛就是欣賞你不喜歡和不愛的。如果在你生活周遭有太多你討厭或不愛的人事物,那是因為你一直在排斥,所以他們才會一再出現(xiàn),你必須學會生活的藝術——將它們蛻變成愛。
去愛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你一定會在生命中學到一些東西。
編輯/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