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兵
【編者按】2016年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第九屆理事會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獲獎者代表,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對新聞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為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召開了專題學習座談會。本期摘登部分發(fā)言稿。
中國記者節(jié)是我國僅有的三個行業(yè)性節(jié)日之一,在第17個中國記者節(jié)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叮囑大家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作為安徽日報的一名年輕攝影記者,工作六年來,我以鏡頭見證安徽發(fā)展,用筆尖記錄偉大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鼓舞著我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在工作中,我要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點要求,履行好新時代一名新聞記者的職責使命。
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黨報姓黨,作為黨報的新聞工作者,要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準確傳播黨和政府的決策和聲音,同時,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釋放正能量,凝心聚力,成為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新聞圖片來自火熱的社會生活,具有形象性、直觀性,易于被讀者理解和接受。在讀圖時代,圖文并茂更是新聞信息傳播的基本范式。在全省人民踐行五大發(fā)展理念,決戰(zhàn)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實踐中,每天都涌現(xiàn)出值得報道的新經驗、新事跡、先進典型,攝影記者需要的就是找準焦點,用直觀的新聞圖片記錄下全省人民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決策,追求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的攝影作品。工作六年來,我足跡遍布全省十六個地市,記錄下《江淮大地密織高鐵網》《新農合 惠民生》等反映我省經濟社會建設成就的畫面,為勞動人民加油鼓勁;發(fā)掘出“指路爺爺”、“最美跪姿戰(zhàn)士”等鮮活的典型人物,用生動的畫面成風化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加強職業(yè)修養(yǎng),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和工作取向。作為黨報記者,要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為時代書寫,為人民立言,同時,要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腳下沾有多少泥土,鏡頭中就含有多少真情?!叭绻闩牡貌粔蚝茫且欢ㄊ且驗槟汶x得不夠近”。作為攝影記者,必須深入地走基層,徹底地轉作風,堅決地改文風,親臨一線,心懷群眾,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才可能發(fā)現(xiàn)人民群眾身上的閃光點,才能用普通人的故事感動更多人。2016年夏天的抗洪救災報道中,我始終沖在一線,從7月3日至20日,輾轉宣城、蕪湖、銅陵、合肥等地拍攝采訪,共發(fā)回反映黨員干部群眾、人民子弟兵英勇?lián)岆U救援,災民安置點生活保障有序穩(wěn)定等內容的新聞圖片近20幅,其中11篇獲得報社好稿。在南陵縣西七圩拍攝的“最美跪姿戰(zhàn)士”在報紙發(fā)表后,網絡上廣泛轉載,小戰(zhàn)士陳劍飛成了抗洪一線的“網紅”。 從業(yè)6年來,我鏡頭里的主人公都是江淮大地上的普通人,但我也相信,一定是那普通背后特有的光亮將我吸引到他們身旁,樸素、平淡背后的真善美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當今時代,傳播渠道和傳播手段日益多元,要真正在復雜的輿論場中掌握話語權,必須提升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業(yè)務能力。作為年輕攝影記者,既要拍攝出適合報紙版面的作品,也要學會利用新媒體,借助聲音、視頻、直播等多種媒介和手段,做網民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報道,傳播黨的聲音,擴大黨報影響力,占領輿論制高點。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需要我這樣的年輕記者編輯反復學習、細心領會,落實到日常工作中,真正把新聞戰(zhàn)線作為自己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戰(zhàn)場”,繼續(xù)以鏡頭見證安徽發(fā)展,用筆尖記錄偉大時代。
(作者:安徽日報視覺新聞中心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