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功能語言學認為詞匯隱喻和語法隱喻是同一現(xiàn)象的不同實現(xiàn)形式,但二者差異性較大。本文主要研究詞匯隱喻和語法隱喻語篇功能的差異性。詞匯隱喻作為認知框架,屬于語篇的宏觀結(jié)構(gòu);語法隱喻作為隱喻識解,屬于語篇的微觀結(jié)構(gòu)。
關(guān)鍵詞:詞匯隱喻 語法隱喻 差異
一、引言
隱喻作為語言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長久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這種研究傳統(tǒng)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這種研究傳統(tǒng)中,隱喻往往被作為一種修辭手段,并受到諸多學科的關(guān)注,如哲學、語言學、文學理論、符號學、文體學、心理學等。20世紀70年代隨著認知科學的發(fā)展,尤其是認知語言學的興起,人們對隱喻的認知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是一種認知手段,廣泛存在于我們的思維和概念系統(tǒng)中?!半[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不僅存在于語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維和行動中。我們賴以思維和行動的一般概念系統(tǒng),從根本上講是隱喻的。”(Lakoff & Johnson, 1980:3)這也就是說,人類思維過程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隱喻式的,正是由于人們概念系統(tǒng)中的隱喻,隱喻作為一種語言現(xiàn)象才得以使用。隱喻作為語言現(xiàn)象,不僅存在詞匯層面而且也存在語法層面,詞匯層面的隱喻稱為詞匯隱喻,語法層面的隱喻稱為語法隱喻。萊克夫和約翰遜(1980,1993,2003)所提出的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所關(guān)注和研究的是詞匯隱喻,韓禮德(1985)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框架內(nèi)參照傳統(tǒng)隱喻理論即詞匯隱喻理論,對語法層的隱喻現(xiàn)象進行了界定并稱之為語法隱喻,其后韓禮德(1992,1994,1995,1998,1999)不斷發(fā)展和豐富了他的語法隱喻理論。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認為,詞匯和語法處于同一層面,共同組成詞匯語法層(lexicogrammar),詞匯和語法并不是可以清晰劃分的而是構(gòu)成了一個連續(xù)體(cline),詞匯和語法分別位于連續(xù)體的兩端。因而,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框架內(nèi),詞匯隱喻和語法隱喻是同一現(xiàn)象的不同實現(xiàn)形式。詞匯隱喻和語法隱喻具有語篇銜接和語篇建構(gòu)功能,廖美珍(1999)、苗興偉和廖美珍(2007)先后撰文研究了詞匯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范文芳(1999)、侯春杰(2006)、譚萬?。?014)研究過語法隱喻的語篇功能,然而很少見到將二者進行對比的研究。本文主要通過對比研究以探討詞匯隱喻和語法隱喻語篇功能的差異性。
二、詞匯隱喻的語篇功能
詞匯隱喻作為一種認知框架具有語篇銜接和語篇建構(gòu)的功能,在語篇銜接和語篇建構(gòu)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其本身的模式,主要體現(xiàn)在語篇的宏觀層次。
(一)詞匯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
格特利(1997:163)指出:“隱喻作為賦予篇章詞匯銜接的組織原則,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被用來為篇章的展開提供結(jié)構(gòu)。”隱喻(詞匯隱喻)作為一種跨域映射本身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它通過類比轉(zhuǎn)移的形式,將原域的隱喻蘊涵映射到目標域中,這種映射具有單向性而非雙向性,即從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同時映射也不是源域的全部特征映射到目標域中,而是依據(jù)特定的語境,在源域和目標域的互動中有選擇性地映射,且保留了目標域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從而產(chǎn)生了新的隱喻意義,這就為隱喻的語篇功能奠定了認知基礎(chǔ)。如:
The chess-board is the world: the pieces are the phenomena of the universe; the rules of the game are what we call the laws of nature. The player on the other side is hidden from us. We know his play is always fair, just and patient. But also we know, to our cost, that he never overlooks a mistake, or makes the smallest allowance for ignorance.
在此例中,概念隱喻“CHESS-BOARD IS THE WORLD”起到認知框架的作用,在此框架內(nèi)作為源域的“世界”的特征被映射到目標域“棋盤”中:“the phenomena of the universe”被比作“the pieces”,“ the laws of nature”被比作“the rules of the game”,“the nature”被比作“the player”。源域 “WORLD”和目標域“CHESS-BOARD”的語義特征是一一對應(yīng)的,且以“WORLD”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來識解目標域“CHESS-BOARD”,從而在語篇層面的展開上形成了詞匯銜接鏈(lexical cohesive chain),使整個語篇銜接緊密、內(nèi)在統(tǒng)一。Van Dijk(1980,1997)將這種超越了句與句之間命題意義的語篇連貫稱為宏觀結(jié)構(gòu)或語篇意義的宏觀層次,從而在整個語篇連貫中起到“框架功能(framing function)”(Robins & Meyer,2000)。
詞匯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不僅表現(xiàn)為能夠促進單一語篇的連貫,還在不同的時期為不同的語篇提供連貫機制,這種連貫稱為“互文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Kovecses,2010:285-286)。例如:
Almighty God
Who called your servant Cuthbert
from keeping sheep to follow your son
and to be shepherd of your people.
Mercifully grant that we, following 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