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與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 IUPAP)組建的聯(lián)合工作組(joint working party,JWP)確認人工合成了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四個新元素。
2016年6月8日,IUPAC經(jīng)過審核后發(fā)布了新元素發(fā)現(xiàn)者提出的新元素的推薦名,供公眾審查與查閱:113號元素推薦名為nihonium,符號為Nh,源于日本國(簡稱日本)的國名Nihon; 115 號元素推薦名為moscovium,符號為Mc,源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市名Moscow;117 號元素推薦名為tennessine,符號為Ts,源于美國田納西州的州名Tennessee;118 號元素推薦名為oganesson,符號為Og,源于俄羅斯核物理學家尤里·奧加涅相的姓氏(Yuri Oganessian )。這四個命名已于2016年11月30日由IUPAC正式公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于2016年11月17日通過門戶網(wǎng)站和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向社會征集這四個新元素的中文命名。新元素命名征集發(fā)出后,得到中科院門戶網(wǎng)、中國化學會門戶網(wǎng)、科學網(wǎng)、網(wǎng)易網(wǎng)等多家網(wǎng)站和中科院之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轉載、推介,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公眾反響熱烈。截至本文發(fā)稿(12月10日),通過電子郵件正式向全國科技名詞委提交的命名建議有200余份。反饋命名建議者有物理學、化學的科研人員,語言學、翻譯學的學者,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工程師;有高校教師,也有學生;還有很多未留下真實姓名的網(wǎng)友。來自祖國大地各行各業(yè),以及海外華人的命名建議,讓我們感受到公眾對于科學和中華文字的熱愛與執(zhí)著,對于我國科技名詞事業(yè)的參與熱情。在眾多來函中,一位署名“明月”者寫道:“作為一個物理、化學愛好者,以一個重在參與的態(tài)度,不求真能為科學做出貢獻,但求我微弱之思想能給偉大的思考者、研究者帶來一丁點的靈感和思路,僅此我便心滿意足。這也便是人類在漫長科學探索中我所能做的全部,至少現(xiàn)在如此?!边@段話折射出一位普通公眾的平凡與偉岸。在此,本刊向所有熱心于科技名詞審定工作的人們表示誠摯的敬意與感謝!
本刊特辟專欄選登命名征集的部分建議。其中《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的合成、確認、推薦命名及中文命名建議》一文的作者——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才磊編審,為此次命名征集的發(fā)起人。文章介紹了新元素的合成與確認過程,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IUPAC)關于新元素的命名指南、推薦名、符號及其推薦理由,并提出了作者對于這四個新元素中文命名的建議。
近幾十年來,元素的中文命名工作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1985年成立)負責組織協(xié)調(diào)。命名工作除了需要對應國際命名外,還形成了符合中文特點的定名原則:(1)盡量少造新字,需要時盡量選用已有的古字。(2)選用或新造漢字應符合國家漢字規(guī)范。(3)符合以形聲字為主體的漢字書寫特點,以體現(xiàn)元素的性質(zhì),發(fā)音靠近國際命名。(4)避免與以前的元素名稱同音,避免用多音字。(5)使用簡化字,避免用怪異字,盡量選用筆畫少的字。(6)為了避免歧義,選字應盡量避開生活常用字和已經(jīng)用作其他行業(yè)專用字的漢字。(7)盡量采用繁簡無差別的字,以利于海峽兩岸和漢語圈科技術語的統(tǒng)一。
面向公眾的命名征集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將在所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組織語言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等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并確定其中文名稱。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