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性白血病是香港常見的致命癌癥,每年約有300個新患者,當中三成帶有FLT3-ITD基因變異,對傳統(tǒng)治療沒有反應。據(jù)一項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高三尖杉酯鹼對這變異有效,可有效延長患者壽命及生活質(zhì)素,而且副作用不大。香港大學李嘉誠醫(yī)學院內(nèi)科學系臨床教授梁如鴻表示,這是一個突破,會進一步研究改良及試藥方法。
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病征包括:貧血、感染及流血不止,患者需接受驗血及骨髓穿刺檢查,標準治療包括高劑量化療及骨髓移植,但成效并不理想,患者痊愈機會只有三成,而年長患者更往往因體弱無法接受標準治療,2年存活率低于一成。
急性髓性白血病中又有三成患者帶有FLT3-ITD基因變異,傳統(tǒng)治療對此類患者沒有作用,如未適時找到合適的骨髓供移植,死亡可說是必定。為了研究新的治療方法,研究團隊于2012年起利用患者的白血病細胞進行體外藥物篩選,發(fā)現(xiàn)早于40多年前已被用于抗癌的高三尖杉酯鹼對FLT3-ITD急性髓性白血病有顯著抑制作用。
其后透過臨床測試,招募了24位已復發(fā)或難治的白血病患者進行高三尖杉酯鹼與FLT3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結果20位患者體內(nèi)的白血病細胞被清除,而且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期亦顯著延長。傳統(tǒng)治療副作用較多,會有嘔吐及食欲不振等,而新療法的副作用則不大,而且效果明顯。
梁如鴻認為,這次的研究為全球FLT3-ITD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及醫(yī)護人員帶來突破性及指導性的治療方案,此類患者日后可選擇以高三尖杉酯鹼作治療基礎。而其團隊未來會進一步研究如何改良現(xiàn)有的癌細胞培養(yǎng)及試藥方法,并尋找應付其他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療方法。
來源:《香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