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流連于事實和法律之間:論人民陪審員參審職權的變革

2017-01-26 03:12:23朱鐵軍
關鍵詞:審判長人民陪審員陪審員

●朱鐵軍

流連于事實和法律之間:論人民陪審員參審職權的變革

●朱鐵軍

司法改革提出人民陪審員的參審職權應當由過去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并重,逐步向僅作事實認定轉(zhuǎn)變。參審職權的改革方案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zhàn),應當在陪審價值觀方面扭轉(zhuǎn)認識,以法官提示為中心,使陪審員通過庭前閱卷、書面提綱、口頭交流等庭前準備步驟初步掌握案件事實的法律規(guī)范要件和有關證據(jù)規(guī)則。在庭審進行中,固定陪審員的發(fā)問職責以及賦予其相關的事實爭點異議權,按照嚴格的評議規(guī)則進行評議。

人民陪審員 參審職權 事實認定 法律適用

隨著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逐步實行人民陪審員不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的主張,最高法院、司法部相繼出臺了《人民陪審員制度試點改革方案》和《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辦法》(以下分別簡稱《方案》和《辦法》)以資落實。如何使在以往法律和司法解釋中被賦予與審判員相同職責的陪審員,從過去既認定事實又適用法律向只認定事實進行轉(zhuǎn)變,是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新課題。

一、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含義、范圍、關系

(一)認識論視角下的事實問題

事實即事物的真實情況,從認識論的視角來理解,事實問題是與客觀存在、絕對真理、相對真理這些范疇相聯(lián)系的。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作為認知主體的人類,其思維是至上的,從總體上來說是能夠認識客觀世界的。但這僅僅是從作為總體的人類思維來講的,“是作為無數(shù)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人的個人思維而存在”,是以“只要人類能夠長久地延續(xù)下去,只要在認識器官和認識對象中沒有給這種認識規(guī)定出界限”為前提的。①恩格斯:《反杜林論》,載《馬列著作選讀·哲學》,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6頁。而具體到人類個體或部分來說,其認識能力又是有限的,只能認識到相對真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它(指人的思維)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同時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歷史的終極目的來說,是至上的和無限的;按它的個別實現(xiàn)和和每次的實現(xiàn)來說,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②前引①,第97頁。因此,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說,我們?nèi)粘I钪械氖聦崱罢鎸崱?,是相對真理,并非絕對的客觀真實。

(二)民事訴訟中的事實認定問題

民事訴訟法的任務,就是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也是我國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梢哉f,任何案件的審理都是圍繞著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展開的。

民事訴訟中裁判案件所引用的法律規(guī)范通常由“事實構成+法律后果”兩部分構成,即在特定條件下會有特定義務發(fā)生、變更或消滅。例如,《侵權責任法》第6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睋?jù)此,在特定條件下,如一人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的生命、身體健康等,該人應承擔損害賠償?shù)群蠊?。這種司法裁判稱作規(guī)范出發(fā)型審判方法,以演繹推理為主,嚴格遵循三段論的論證方式。③鄒碧華:《要件審判九步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第123頁。作為小前提的案件事實,在邏輯上包含于法律事實,而后者又屬于生活事實的一部分。從法學方法的角度來看,只有被法律規(guī)范納入調(diào)整范圍的生活事實才會成為事實認定的對象。其余非人際關系如個人好惡、生活方式、信仰、感情、思想及意見等等,以及由道德、習俗等規(guī)范來調(diào)節(jié)的人際關系即構成“法外空間”,該空間內(nèi)發(fā)生的生活事實不具法律意義。④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xiàn)代民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頁。

以鄒碧華先生所主張的“要件審理九步法”為例,按照固定權利請求——確定權利請求基礎規(guī)范——確定抗辯權基礎規(guī)范——基礎規(guī)范要件分析——訴訟主張的檢索——爭點整理——要件事實證明——事實認定——要件歸入并作出裁判的步驟,可以從中進一步提煉出事實認定的一般性規(guī)則:首先,考慮當事人起訴和答辯的事實是否具備法律意義。例如,在兒童跟隨父母到超市購物,如廁時不小心摔倒致傷,兒童向超市主張賠償?shù)陌感拖拢蟹梢饬x的事實是兒童受傷向誰主張賠償、父母作為監(jiān)護人的責任、超市作為經(jīng)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至于買什么、父母的傷心程度、兒童入住的醫(yī)院等則不在案件事實包含的范圍內(nèi)。此處對應的是固定權利請求,將當事人據(jù)以起訴的生活事實與法律事實相對應。其次,選擇形成案件事實所對應的法條,這一步驟對應為確定請求權、抗辯權的基礎規(guī)范和基礎規(guī)范的要件分析。如上所舉兒童摔傷的案例中,即應選擇《侵權責任法》第37條和第26條作為案件事實所對應的基本規(guī)范。第三,在將事實要素與規(guī)范構成要件一一對應之前,裁判者尚需對事實的某些要素依據(jù)感知、價值判斷、社會經(jīng)驗等作必要的判斷和評價,以此來提高案件審理效率。對應步驟則為“訴訟主張的檢索”和“爭點的整理”。最后,根據(jù)基礎規(guī)范的要件,分配舉證責任,完成舉證、質(zhì)證和認證過程,作出事實認定。

(三)民事訴訟中的法律適用

廣義的法律適用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根據(jù)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⑤沈宗靈:《法理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頁。法學方法論方面,拉倫茨認為法條適用的邏輯模式包含三部分,即確定法效果的三段論——取得小前提——借結論導出法效果。從以上關于事實認定問題的討論可以看出,在找法、要件構成分析、要件事實證明等方面,適用法律和認定事實絕非涇渭分明的兩個領域,而是像法學家說的那樣“在大前提與生活事實之間眼光的往返流轉(zhuǎn)”或者“在確認事實的行為與對之作法律評斷的行為間相互穿透”。⑥[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62頁。從本文論述的主題來看,應當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法律適用”,即在案件事實部分得以終局認定后,將應予適用的法律規(guī)范盡可能精確化。其應包括的內(nèi)容為對法律條文的解釋和法律漏洞的填補。對應“九步法”中的最后一步即“要件歸入和作出裁判”。

二、陪審員參審職責的法律淵源

我國《法院組織法》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zhí)行職務期間,是他所參加的審判庭的組成人員,同審判員有同等權利。”法院組織法規(guī)定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內(nèi)容,在我國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行政訴訟法雖然沒有明確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的參審職能,但是人民陪審員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實際上是與法官享有同等權利義務的。另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依照本決定產(chǎn)生,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不得擔任審判長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蓖瑫r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獨立行使表決權?!?/p>

因此,按照我國法律關于人民陪審員職能的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zhí)行陪審期間依法享有對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獨立行使表決的權力。

有的學者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人民陪審員行使審判權缺乏憲法依據(jù),違背了審判權由法院獨立行使的憲法規(guī)定。⑦吳丹紅:《中國式陪審制度的省察》,載《法商研究》2007年第3期。我國1954年憲法第75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法律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至于其后的憲法為何將此內(nèi)容刪除,不得而知。不可否認,文革中某些“群眾審判”借人民陪審制度走上前臺,但卻背離人民陪審的本意,違背法治,踐踏人權,制造了很多冤假錯案。文革結束后立法者們恐也因此對人民陪審這一制度持有戒心,未將其入憲。隨著改革的深入,人民陪審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公民參與國家司法的重要形式,該制度應當增補入憲。從另一角度來說,既然陪審員行使審判權在合憲性方面存在一定疑問,則《方案》和《辦法》將陪審員的職責限定在事實認定領域也具備一定合理性。

雖然法律賦予了人民陪審員與審判員相同的權力,但是在司法實踐中,陪審員卻并未像立法者設計的那樣,成為“不穿法袍的法官”,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方面發(fā)揮出“促進我們國家的司法公正,發(fā)揮人民群眾參與審判、監(jiān)督審判,保證公正和效率”的作用。相反,“陪而不審,審而不問,合而不議”卻成為陪審制度的一大癥結,這也是改革的頂層設計者下決心將法律適用從陪審職責分離出來、代之以只進行事實認定的最重要原因。

三、陪審員參審職權轉(zhuǎn)變帶來的挑戰(zhàn)

(一)效率與民主的矛盾

《方案》和《辦法》對于陪審員的參審職權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顯示了高層對這項改革的信心。但在司法實踐中,多數(shù)法官對陪審制度、陪審員在司法民主、社會監(jiān)督、提高司法公信力等方面的宏觀價值認識不夠深刻,并沒有把陪審員真正當成平等的案件審判者。法官更多地關注技術性的法律適用,對陪審制度的價值認知并不深入。⑧張寧:《基層法院陪審員有效參審的實證研究》,載《審判權運行與行政法適用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更為經(jīng)常的是,人口稠密地區(qū)的法官在案件重壓之下,僅僅是為了湊齊合議庭人數(shù)以便應對簡易程序?qū)徬抟?guī)制的也不在少數(shù)。有的法官抱怨,申請陪審員組成合議庭手續(xù)繁雜,為了追求陪審率考核又不得不為,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工作量,影響了訴訟效率。而改革陪審員的職責范圍,也必將增加法官提示、釋明的工作量。

(二)專業(yè)化與大眾化的矛盾

按照《方案》和《辦法》,人民陪審員的選任條件相比過去表現(xiàn)出了“一升一降”的特點,年齡從23歲提到28歲,學歷則從大專降低到高中,從而使得陪審員具備更廣泛的代表性和人民性。但是另一方面,作為司法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專業(yè)化要求法官長期專注于同一類案件的審理,以保持裁判的穩(wěn)定性和權威性,但這與人民陪審員的廣泛代表、隨機抽取是一對矛盾。司法實踐中,由于在操作上存在一定難度,隨機抽取制度已在實踐中產(chǎn)生異化,法官直接約陪審員參加合議庭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這種變通做法雖然提高了審判效率,但為某些審判員控制陪審員埋下隱患,顯然不利于培養(yǎng)陪審員對于事實認定問題的獨立思考。⑨前引⑦。

(三)錯案責任與陪審員豁免權的矛盾

自從17世紀初,英國皇室大法官沃恩在Bushell案的判決意見中確立了不以裁決為理由讓陪審員負刑事責任的原則后,英美法中的陪審團成員即不再因認定事實有誤而受到處罰。德、法等國的參審員也享有履職豁免權。相形之下,《方案》和《辦法》雖對陪審員在事實認定方面與審判員沖突時規(guī)定了較為詳細的救濟途徑,但是提交到審判委員會并非“保險箱”,不能排除事實認定錯誤而引發(fā)的錯案責任。如果審判員為錯案承擔了法律責任,人民陪審員應當承擔何種責任呢?在司法改革“終身責任制”的大背景下,加強了陪審員認定事實的權力,為此所應承擔的責任卻付之闕如,有悖于權責一致的法律原則。

四、人民陪審員實現(xiàn)參審職權的制度保障

(一)樹立正確的陪審價值觀

陪審員制度的發(fā)展完善,其主體是法官和人民陪審員,二者對于陪審員制度價值的認識、態(tài)度是該制度能否得以順利運轉(zhuǎn)的前提。陪審員“倍增”計劃實施以來,社會各界對參與司法保持著高度熱情,陪審員對于通過參加庭審推進司法民主、增強司法公信力的認識逐步提升。法官也應當提升對人民陪審員制度的認識:(1)通過盡可能引入民眾參與審判,讓他們感知司法程序運作,獨立行使司法判斷,是改善司法公信力飽受質(zhì)疑狀況的現(xiàn)實路徑;(2)通過實行陪審制,盡可能讓民眾廣泛地參與司法過程,是迅速提高全民法律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3)從我國司法的現(xiàn)實狀況來看,在法官職業(yè)對法律精英整體上還缺乏吸引力、法官職業(yè)化程度不高的局面短時期內(nèi)難以根本扭轉(zhuǎn)的情況下,陪審制度還可能是吸納社會法律精英參與司法審判的一條捷徑。⑩劉方勇:《社會轉(zhuǎn)型背景下人民陪審員二元構造論》,載《審判權運行與行政法適用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二)完善以法官提示為核心的庭前準備制度

《方案》《辦法》以及2010年公布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均規(guī)定了審判長對于人民陪審員的指示制度。有法官認為,參照英美法陪審團中關于法官指示的定義,法官指示制度可以理解為,在人民陪審員與法官組成混合合議庭合議時,承辦法官就案件涉及的相關法律、審查判斷證據(jù)的有關規(guī)則對于人民陪審員的指示。?聶玉磊:《論法官指示制度之建構》,載《審判權運行與行政法適用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我國學者、法官在論及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眾多論文中,均提及關于審判長對人民陪審員解釋法律、證據(jù)規(guī)則的主張。在要件審判法中,尋找基礎權利規(guī)范、分析規(guī)范要件構成和要件事實證明,如果沒有審判長的提示,人民陪審員庭前對于當事人據(jù)以請求或抗辯的法條、案件的爭點和基本證據(jù)規(guī)則都不了解,則其不太可能通過庭審進行發(fā)問,評議時對于案件事實的判斷也難以形成自己的內(nèi)心確信。即使勉強作出判斷,出現(xiàn)錯誤的幾率也非常高,故提示制度構成事實認定的最關鍵一環(huán)。筆者認為,將提示的時間固定在進行評議的前后過于機械。在庭前準備階段,應加強法官提示的力度,并有必要將以下工作以強制性程序予以固定:

1.陪審員庭前必須閱卷。在電子傳輸手段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通過電子郵件、手機APP、法院網(wǎng)站等技術載體,除涉及個人隱私、商業(yè)秘密、國家機密等案件外,均可通過電子方式閱卷,以達到讓陪審員了解案情和有關證據(jù)的目的。

2.陪審員參審案件強制推行庭審提綱制度。結合人民陪審員的知識背景,要求審判長在開庭前向陪審員提供格式化的庭審提綱,其中包括要件審判法中的權利基礎規(guī)范確認、要件構成分析、本案證據(jù)清單以及所涉證據(jù)規(guī)則。該制度要求審判長在指示時,應該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且對于法條和證據(jù)規(guī)則中涉及的法律規(guī)定和法律術語應進行詳細解說。

(三)以庭審發(fā)問為核心的充分參與

應將陪審員的庭審發(fā)問固化為必經(jīng)程序。人民陪審制度是人民群眾直接感受司法公正的最好方式,庭審更是公眾直接感受人民陪審員活動最直接的窗口,無論陪審員在庭審中是否已對事實完全掌握,其始終的沉默仍會讓當事人產(chǎn)生合理懷疑。要保證陪審員在庭審中的實質(zhì)參與,應當明確規(guī)定陪審員的發(fā)問不僅是一項權利,也是一種責任。例如,庭審調(diào)查階段和法庭辯論階段,審判長發(fā)問完畢后,應當例行詢問陪審員有無補充發(fā)問,陪審員應當明確表態(tài)是否對事實全部清楚,是否需要發(fā)問。?前引⑦。同時應賦予陪審員就其掌握的案件事實,向?qū)徟虚L所提示的事實爭點要件證明提出異議,要求審判長予以解釋的權利。另外,如果陪審員在合議后發(fā)現(xiàn)審判長在認定事實方面有明顯的錯誤,可以申請重新合議。

(四)建立有效參與、確保公正為核心的評議規(guī)則

《方案》和《辦法》對于評議規(guī)則已作出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仍有必要強調(diào)的是評議發(fā)言順序。德國《法院組織法》規(guī)定,參審員(德國實行參審制)參加的合議庭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則通過投票決定,參審員最先投票,且從最年輕的參審員開始,接下來是法官,從資歷最淺的法官開始,資歷相同的、年輕的法官先投票,審判長最后投票。人民陪審員參審合議時可以參照上述立法例,規(guī)定由陪審員首先對案件發(fā)表意見,承辦法官是審判長的,最后發(fā)表意見;承辦法官不是審判長的,在陪審員之后發(fā)表意見,最后由審判長綜合發(fā)表意見;同是法官的,資歷淺的先發(fā)言,資歷相同的,年輕的法官先發(fā)言;同是陪審員的,年輕的陪審員先發(fā)言。

在陪審員責權一致方面,應當建立與法官錯案終身責任制相呼應的制度,對于出現(xiàn)法定情形應由合議庭成員承擔責任的,先由法院向同級人大常委會發(fā)出司法建議,再由人大常委會決定最后的處理。

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陪審員參審職權向僅作事實認定的轉(zhuǎn)變切中肯綮。但事實認定與法律適用在法學方法論上本有糾結,在司法實踐中更是流連往返。在人民陪審員大眾化的背景下,如果沒有精細的制度設計和法官的耐心引導,僅憑法律文本的書面規(guī)定,顯然不足以實現(xiàn)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本來目的。而以往經(jīng)驗表明,人民陪審員異化為司法制度裝飾品的危險時時處處存在,這就需要我們這一代司法改革的親歷親為者,本著舍我其誰的歷史責任感,真心、誠心、耐心地投入到人民陪審員改革的審判實踐中,以期早日實現(xiàn)我們的司法民主夢想。

(作者單位:青島市嶗山區(qū)人民法院)

責任編校:劉崢

猜你喜歡
審判長人民陪審員陪審員
第五章 蓄謀
奇想(2024年2期)2024-06-09 17:12:05
陪審員制度實踐困境形成的原因反思
法制博覽(2023年33期)2023-12-21 11:56:52
我國人民陪審員超33萬人
公民導刊(2022年10期)2022-04-29 00:44:03
選任好人民陪審員 讓群眾感受更多公平正義
人大建設(2019年7期)2019-10-08 09:03:42
“開庭”日
紐約州“審判陪審員手冊”
“行不行?干脆一點”
《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發(fā)布
社會觀察(2015年5期)2015-12-02 04:41:30
司法程序中的民意及其制度化表達——兼論人民陪審員制度
時代法學(2015年6期)2015-02-06 01:39:13
記得與記不得
黨員文摘(2009年5期)2009-05-27 08:34:58
阜新市| 沙田区| 康马县| 五家渠市| 元氏县| 巫山县| 日照市| 寻甸| 诸城市| 措美县| 靖州| 青冈县| 涪陵区| 丰都县| 遵义县| 宜宾市| 盐池县| 平定县| 兰西县| 扎兰屯市| 衡阳县| 浮梁县| 郁南县| 荆门市| 依安县| 沧州市| 万山特区| 天长市| 观塘区| 枝江市| 融水| 嵊州市| 梓潼县| 高碑店市| 郯城县| 从江县| 昭苏县| 浑源县| 西城区| 高碑店市|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