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 寧
“舍”與“得”的辯證思考
□ 黃 寧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個土財主背著一袋金子過河,遇到惡浪翻船,船夫勸他丟掉金子,可他舍不得,最終卻舍掉了性命,一切都歸于“零”。這位嗜財如命的土財主,人生最大的悲劇就在于不懂“舍得”之道。
世間萬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矛盾統(tǒng)一體,既相生相依,又相逆相克,“舍”與“得”之間也存在同樣的道理?!吧帷迸c“得”,有“舍”才有“得”,道理看似簡單,但很多人就是領(lǐng)悟不了它的內(nèi)蘊和真諦。歷史上有許多貪財、貪權(quán)、貪色的人,常日里,看似得到了很多,等到東窗事發(fā),最后常常一無所獲?,F(xiàn)實生活中,也有那么一些貪婪成性的人,恨不得把世間的所有財富都盡收于自己囊中,到頭來,有的人把自由和性命都舍棄了。
正確看待“舍”與“得”,是一種積極而理性的生活態(tài)度。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首先,要厘清“舍”與“得”的邏輯聯(lián)系。古人云:“欲取之必先予之?!?根據(jù)因果法則,“舍”是因,“得”是果。先有“舍”,后有“得”。只有默默地“舍”,才能愉快地“得”。其次,要處理好“我為人人”與“人人為我”的辯證關(guān)系,“我為人人”是“前提”,“人人為我”是“收獲”。一個人只有通過“我為人人”的“舍”,才能換來“人人為我”的“得”。如果一個人成天想著自己,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獻,是很難獲取“得”的條件和機會的?!吧帷迸c“得”之間奧秘無窮,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該用積極而理性的心態(tài)去琢磨、感悟和把握它。
科學理解“舍”與“得”,可以得到對人生價值的正確詮釋。在塵世中生活,“舍”與“得”,不同價值取向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方式。一個具有正確價值追求的人,必須修煉和涵養(yǎng)正確的“舍得”觀,學會在“舍”與“得”相互作用、相互轉(zhuǎn)化的過程中,去把握其社會意義和政治價值。要跳出物質(zhì)層面看待“舍”與“得”。從實踐意義上看,“舍”與“得”的實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僅表現(xiàn)在物質(zhì)層面,更多表現(xiàn)在精神層面。那些掌握“舍、得”要義的人,或舍利取義,或舍生取義,他們得到的更多是人格形象的再造和道德境界的升華。美國富豪比爾·蓋茨,富甲天下,他毅然決定在辭世前將所有財富裸捐出去。這種大“舍”的背后,正是一種精神的收獲和境界的升華。而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卻為后人留下了“守財奴”的清晰記憶,他的可憐、可悲之處就在于沒有處理好物質(zhì)富有與精神富有的辯證關(guān)系。
有“舍”才有“得”,能“舍”方能“得”。作為現(xiàn)代職場中特殊群體的領(lǐng)導干部,在“舍”與“得”的選擇面前,必須調(diào)整好心中砝碼,自覺摒棄利己主義的價值觀,多一點奉獻精神,少一點索取意識,用積極的“舍”、理性的“得”,去經(jīng)營人生、塑造自我、實現(xiàn)價值,努力為職場環(huán)境營造一種公平、公正的良好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