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兵智”之根本乃戰(zhàn)略智慧
——由《孫子兵法》和《智囊》想到的

2017-01-27 09:15南兵軍
孫子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智囊馮夢龍孫子兵法

南兵軍

“兵智”之根本乃戰(zhàn)略智慧
——由《孫子兵法》和《智囊》想到的

南兵軍

本文從軍事哲學角度,概論《孫子兵法》和《智囊》的智慧之光,提出:兵者非“兵”,兵智在于“安國全軍”;百勝非“百戰(zhàn)”,兵智在于“非戰(zhàn)”而“全勝”;神算非“神”,兵智在于“知彼知己、知天知地”;詭詐非“詭”,兵智在于“因利而制權”;攻守非“強弱”,兵智在于以己“有余”攻敵“不足”;屈敵非“不戰(zhàn)”,兵智在于“有以待”“有所不可攻”。通過對孫子智慧和馮夢龍《智囊》的認知,更好地把握和運用孫子兵學的戰(zhàn)略智慧。

《孫子兵法》 《智囊》 兵智 戰(zhàn)略智慧

孫子是春秋末期的軍事家,被稱為中華智慧人物的代表,他的智慧主要蘊涵在《孫子兵法》的“十三篇”中;馮夢龍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他著有《智囊全集》(簡稱《智囊》),全書編輯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慧故事千余則,依內(nèi)容分為十部二十八卷,其中“兵智部”就分為“不戰(zhàn)”“制勝”“詭道”“武案”四卷,收集編撰了130多個兵學智慧故事。將孫子智慧和馮夢龍《智囊》聯(lián)系在一起研討,有助于傳承孫子兵學文化和弘揚中華智慧的正能量。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流傳最多最廣的智慧就是“兵智”,以至人們把孫子、諸葛亮等軍事家尊為智圣。與此同時也存在著把“詭道之法”“兵不厭詐之術”“三十六計”等作為“兵智”或智慧“代名詞”的種種現(xiàn)象。深入研究孫子兵學可以看出,兵學智慧固然不乏謀略之策、詭詐之術和權宜之計,但那僅是它的表象和“術”的層面,其根本之處和深層次的“智”的體現(xiàn)卻是它的戰(zhàn)略智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智慧”。

一、兵者非“兵”,兵智在于“安國全軍”

《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睂W界對“兵者”有多種解釋。我同意李零先生的看法,這個“兵”是指軍事或軍事力量,包括戰(zhàn)爭。①李零:《唯一的規(guī)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年版,第13頁。這是人類最早提出“兵”與“國”的關系問題,即“兵系國事”。這個命題非常重要。在此之前,人們往往把“兵”看作單純的軍事行動,“兵戰(zhàn)”的結局就是分出輸贏,甚至認為“戰(zhàn)爭”無非就是集團間的械斗之類。有了這個命題,“兵”的性質(zhì)就變了,上升到國家層面?!秾O子·火攻》闡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痹诖?,孫子告誡“主”和“將”:必須“慎戰(zhàn)”,“兵”非個人私有財產(chǎn),不能“感情用兵”,要從“安國全軍”的高度和“兵系國事”的規(guī)律來對待戰(zhàn)爭與用兵。這一思想不僅是“兵道”,也是“兵魂”,深刻反映出孫子的高超智慧和戰(zhàn)略思維。

馮夢龍在《智囊·上智部·見大》中記載了西漢大將軍衛(wèi)青處置手下大將蘇建作戰(zhàn)不敵匈奴、自身脫險而歸的故事。當時軍中有兩種意見,一是議郎周霸認為蘇建扔下自己的軍隊一個人逃回來,罪不可赦,提議“可斬,以明將軍之威”;一是長史任安認為蘇建以數(shù)千騎兵抵擋數(shù)萬敵兵,如今他脫險回來就要殺之,意在告知后人再遇此事不能回來,故建議“不當斬”。衛(wèi)青卻說:我以皇上信任的大將的身份在外帶兵打仗,“不患無威”。雖然我有權處死手下將官,但“以臣之尊寵,而不敢專誅于境外,其歸天子,天子自裁之”,我要把他交給皇上處置,這樣做亦可借此訓示作為人臣不可以專權。衛(wèi)青派人把蘇建押解到京城,漢武帝果然赦免了他。馮夢龍對此評注說:“衛(wèi)青握兵數(shù)載,寵任無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權遠嫌故?!狈Q贊衛(wèi)青是個握有兵權而不專權的大智大勇將軍?!吨悄摇ど现遣俊みh猶》還記載了宋太祖設宴巧說擁兵自重的太平節(jié)度使石守信等自動放棄兵權的故事。馮夢龍對此評注說:“或謂宋之弱,有削節(jié)鎮(zhèn)之權故。夫節(jié)鎮(zhèn)之強,非宋強也。強干弱枝,自是立國大體。二百年弊穴,談笑革之,終宋世無強臣之患,豈非轉(zhuǎn)天移日手段?”意思是說,宋王朝的衰弱不是削奪藩鎮(zhèn)兵權造成的,藩鎮(zhèn)強大時宋王朝也未能強大。強干弱枝才是立國的根本。宋太祖在談笑之間就革除了從唐朝安史之亂兩百年來所積累的弊端,這不是移天換日的“大智慧”嗎?這雖然是對宋太祖的贊揚,同時也表明馮夢龍對孫子“兵者非兵,兵系國事”智慧思想的認同。

毛澤東關于“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和“黨指揮槍”的著名論斷,對孫子“兵系國事”和馮夢龍“強干弱枝,自是立國大體”的思想有著根本性的重大發(fā)展。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建黨之初重視“民運”而忽視“兵運”(軍事運動),致使其遭到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的殘酷屠殺,共產(chǎn)黨人在錯誤和挫折中增長智慧,認識到“槍桿子”的重要性。毛澤東在1927年中央緊急會議(“八七”會議)上嚴正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雹佟睹珴蓶|軍事文集》第一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頁,第7頁,第87頁。在此10天以后的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又說:“我們黨從前的錯誤,就是忽視了軍事,現(xiàn)在應該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軍事運動,實行在槍桿子上奪取政權,建設政權?!雹凇睹珴蓶|軍事文集》第一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頁,第7頁,第87頁。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次全會上,毛澤東強調(diào):“每個共產(chǎn)黨員都應懂得這個真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延安的一切就是槍桿子造出來的。”③《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二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21頁。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后,我黨建立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此后黨內(nèi)軍內(nèi)又出現(xiàn)了“單純軍事觀點”“司令部對外”和主張軍事領導政治、反對黨對軍隊的領導等傾向。毛澤東在1929年12月的《古田會議決議》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雹堋睹珴蓶|軍事文集》第一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頁,第7頁,第87頁。特別強調(diào):“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zhí)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雹佟睹珴蓶|軍事文集》第一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702頁。并逐步從組織和思想上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毛澤東為解決黨在抗戰(zhàn)中的領導權問題,在黨的六屆六次全會上指出:“共產(chǎn)黨員不爭個人的兵權(決不能爭,再也不要學張國燾),但要爭黨的兵權,要爭人民的兵權?,F(xiàn)在是民族抗戰(zhàn),還要爭民族的兵權。在兵權問題上患幼稚病,必定得不到一點東西?!雹凇睹珴蓶|軍事文集》第二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21頁。毛澤東以“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和“黨指揮槍”為理論基礎建軍治軍的“大智慧”,贏得了紅軍四次反“圍剿”、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勝利,直至延續(xù)到今天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強軍目標,“黨指揮槍”成為人民軍隊的“軍魂”。

二、百勝非“百戰(zhàn)”,兵智在于“非戰(zhàn)”而“全勝”

按理說,一個百戰(zhàn)百勝的將軍就夠聰明、有智慧的了。但是,孫子不這樣看,他在《孫子·謀攻》篇說:“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睘槭裁催@樣看呢?因為春秋時期的冷兵器作戰(zhàn),打的都是面對面的人海戰(zhàn)術,不僅“興師十萬,日費千金”,而且“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特別是攻城戰(zhàn)役,不但制造攻城的裝備、器械和構筑土山耗時耗力,而且還會造成“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的惡果,即使士卒攻上去了也是“破敵一千自損八百”,得到的只是一座慘不忍睹的城池。這樣的戰(zhàn)爭或戰(zhàn)役、戰(zhàn)斗即使“百戰(zhàn)百勝”也不是孫子最想要的。所以,孫子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彼枰闹\攻之法應該是:“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p>

《智囊·兵智部·不戰(zhàn)》亦曰:“形遜聲,策絀力。勝于廟堂,不于疆場。勝于疆場,不于矢石。庶可方行天下而無敵?!笔钦f在戰(zhàn)場上,有形之兵不如無形之兵,運用計謀可以戰(zhàn)勝強敵。能在廟堂謀定勝算,就不要奔赴戰(zhàn)場對決。在戰(zhàn)場上能夠獲勝,就不必親冒矢石,這樣就能橫行天下無敵手?!鞍賾?zhàn)百勝”與“非戰(zhàn)全勝”雖然都不失為智慧之舉,但從“以戰(zhàn)爭求和平”“止戈為武”“以戰(zhàn)止戰(zhàn)”的戰(zhàn)爭目的來看,顯然,“非戰(zhàn)全勝”更具戰(zhàn)略性、全局性、長遠性。難怪馮夢龍在《智囊·兵智部》前言中說:“智與不智之異耳!愚遇智,智勝;智遇尤智,尤智勝。”就是說,智與不智的區(qū)別,在于愚者碰到智者,智者勝;智者遇到更智者,更智慧的人勝。不言而喻,“伐謀”“伐交”“非戰(zhàn)”“非攻”“兵不頓而利可全”的“全勝”思想,是更智慧的戰(zhàn)略思維。

“全勝”的戰(zhàn)略智慧對于破解當今國際重大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難題,解決國家安全問題,應對現(xiàn)代戰(zhàn)爭威脅等,仍具有重要的啟迪價值。今日之世界與春秋戰(zhàn)國之中國何等的相似,民族國家間既各自為政又相互糾葛,既有矛盾又有利益,既有斗爭又有合作。其主要區(qū)別在于春秋戰(zhàn)國之中國是在一個天子下的諸侯國之爭和強國爭雄,大一統(tǒng)的歷史背景和“天下一家”的文化觀念始終維系著他們斗而不破、破中求全,終究趨于四海歸一。而今日之世界雖然沒有這種歷史和文化背景,但經(jīng)濟全球化所帶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理念,足以使世界尤其是那些主導和參與主導世界的政治家們,充分運用“伐謀伐交”“非戰(zhàn)全勝”等大戰(zhàn)略智慧,從人類最根本的整體利益出發(fā),放棄強權政治思維,改變?nèi)跞鈴娛车膮擦址▌t,公平處理國際事務,堅持以和平手段解決沖突的方式,努力推動世界方圓共融、互利共贏戰(zhàn)略格局的形成。

三、神算非“神”,兵智在于“知彼知己、知天知地”

馮夢龍在《智囊·兵智部·不戰(zhàn)》中記載了南宋岳飛以不戰(zhàn)屈敵之術,僅用八天就平定了在洞庭湖犯上作亂的叛軍楊幺的故事。事后,將士們都贊揚岳飛運籌神算、用兵神奇。而馮夢龍卻評注道:“人知岳侯神算,平幺于八日之間,而不知計出薛弼?!痹瓉?,楊幺盤踞洞庭湖,在陸上耕種,在水上作戰(zhàn),樓船高達十多丈,官軍只能抬頭仰望,卻無法靠近。岳飛本來也想造大船,但湖南運判薛弼對岳飛說:“造船會花很長時間,你的部隊多是西北人,水上作戰(zhàn)也難取勝。打水仗是他們的強項,我們應該避強而不是硬斗?,F(xiàn)在天氣干旱,水位很低,如果重金買通他們戰(zhàn)船的首領,不用開戰(zhàn),只要阻斷入江的各個水路要道,再從上游流放下雜草,使敵人長處無法施展,我們派精銳騎兵直搗敵營,敵人很快就會被擊潰?!痹里w聽從了薛弼的這一建議,才平定了楊幺。所以,馮夢龍說:“岳飛的神算,實際是薛弼的計謀在起作用。從來名將名相,沒有不借助他人而成功的。”馮夢龍又列舉了岳飛一系列以寡擊眾的戰(zhàn)績,指出:“凡有所舉,盡召諸統(tǒng)制與謀,謀定后而戰(zhàn)?!本褪钦f,岳飛的戰(zhàn)績都是獲取多方面信息,與眾將官商議謀劃而取得的。加之岳飛治軍“嚴而有恩”,不擾民,“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所以屢戰(zhàn)屢勝,贏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威名。在此,馮夢龍以樸素唯物辯證法告訴人們:岳飛神算,并非神人。他真正的智慧是“資人(借助他人)以成功”,能夠“知彼知己”把握全局,“知天知地”運籌帷幄。

如果說,《孫子兵法》是一棵龐大的智慧樹,“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就是這棵樹的根基。在孫子看來,從某種意義上講,“知”就是“智”,沒有知,便沒有智;“知”得越多、越廣、越新,智慧就越高,勝算就越大?!笆必灤┑囊粭l紅線就是“知”。從首篇《計》的“五事”“七計”,強調(diào)“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作戰(zhàn)》篇闡述“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謀攻》篇提出五種情況下的知勝之道和“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的著名論斷, 《形》篇論證的“勝可知而不可為”,《虛實》篇總結的“知戰(zhàn)之地,知戰(zhàn)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zhàn)”,到《地形》篇進一步闡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直至終篇《用間》強調(diào)“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驗于度,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這些都充分顯示出孫子在把握戰(zhàn)爭特點規(guī)律、戰(zhàn)爭政治經(jīng)濟情勢、戰(zhàn)爭敵我雙方利弊勝負分析、戰(zhàn)爭地理氣象、戰(zhàn)爭用間等方面“全知”“先知”“盡知”“真知”“深知”的智慧。

“知”是“智”的前提,“智”是“知”的升華?!秾O子·計》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睂O子把“智”作為將帥五德之首,就是要求將帥既要具有“五事七計”的“知”,又要具有“校之以計而索其情”的“智”;既要具有“兵者詭道”的“知”,又要具有“因利而制權”的“智”;既要具有“重戰(zhàn)”的“知”,又要具有“慎戰(zhàn)”的“智”。毛澤東是實踐從“知”到“智”的典范。他評價:“孫子的規(guī)律,‘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雹佟睹珴蓶|軍事文集》第二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18頁。并告誡:“我們不要看輕這句話?!雹凇睹珴蓶|軍事文集》第一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713頁。我們說“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神就神在他知世情、知國情、知黨情、知軍情、知民情、知域情、知敵情上,尤其對當時中國“農(nóng)民運動”的認知,對“白色恐怖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的認知,對“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認知,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認知,對利用蔣介石內(nèi)部矛盾為我所用的認知,對“長征”和“北上抗日”的認知,對抗戰(zhàn)堅持“持久戰(zhàn)”的認知,對“三大戰(zhàn)役”(遼沈、平津、淮海)扭轉(zhuǎn)乾坤的認知,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認知,等等,都是形成和升華毛澤東“用兵如神”智慧的積淀。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評價:“毛的智力集馬克思主義、中國哲學、常識和中國落后農(nóng)民的特點之大成,在悉心運用時,幾乎是無往而不克的?!雹佟裁馈彻锷に鳡柶澆铮骸堕L征——前所未聞的故事》,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170頁。

四、詭詐非“詭”,兵智在于“因利而制權”

“兵者詭道”“兵不厭詐”無疑是孫子用兵智慧的重要體現(xiàn)。尤其是孫子提出的“詭道十二法”和“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等思想,創(chuàng)造了自有戰(zhàn)爭以來最先進、最聰慧的戰(zhàn)術思想和戰(zhàn)法。馮夢龍在《智囊·兵智部·詭道》的前言中說:“道取其平,兵不厭詭。實虛虛實,疑神疑鬼。彼暗我明,我生彼死。出奇無窮,莫之所以。”意指走路要取平正,用兵不怕詭詐,要克敵制勝,必須神奇莫測??梢?,馮夢龍對孫子的詭道思想非常贊賞。然而,縱觀整個“十三篇”,“詭詐”思想并非為詭而詭、為詐而詐。它的核心是“變”,目標是“利”?!秾O子·計》曰:“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孫子認為“詭道”遵循的唯一準則是“權變”?!秾O子·軍爭》說:“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睂O子認為,“以詐立”是用兵作戰(zhàn)的出發(fā)點,“以利動”是用兵作戰(zhàn)的立足點,“以分合為變”是用兵作戰(zhàn)的“靈魂”。“以分合為變”是銜接“以詐立”和“以利動”的紐帶與橋梁。孫子智慧在此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即“示形”于“詭”,“任勢”于“利”,求之于“變”。結合戰(zhàn)爭實踐來分析,“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既是智慧與智慧的交匯和融合,又是智慧與智慧的補充和延續(xù),還是智慧與智慧的提高和升華。

在孫子看來,“詭詐”和“謀攻”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詭詐既是謀攻的基礎,又是謀攻的內(nèi)容,更是“利可全”的前提。戰(zhàn)爭中所以采用詭詐之術,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減少犧牲、流血、殺戮、消耗和殃民,以較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達到“兵不頓”“利可全”的理想效果。據(jù)《史記》記載:“拔舒,殺吳王將二公子”(《吳太伯世家》);“拔舒,遂擒故吳反二將軍”(《伍子胥列傳》)?!肮庵\欲入郢,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待之?!保ā秴翘兰摇罚弧埃ㄎ樽玉悖┮蛴鳞?,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且待之。’乃歸”(《伍子胥列傳》)。就是說,吳國伐楚拔舒打了個殲滅戰(zhàn),活捉了二公子,吳王闔閭和伍子胥皆打算乘勝入郢滅楚,但孫子不同意,理由是“民勞”。最后,大家都同意孫子意見,“乃歸”。這就看出孫子在戰(zhàn)爭中處理“詭”與“利”關系的大智慧。按說,孫子如果聽從闔閭和伍子胥的意見,以“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戰(zhàn)法,乘勝“入郢滅楚”也未嘗不可,大不了兩敗俱傷。但孫子認為“民勞”可不是小問題,它涉及“安國全軍”的“國利”大事。因為“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nèi)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孫子·用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兵不厭詐”地“乘勝”入郢滅楚,豈不是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乃至禍國殃民嗎!事實證明,孫子大智慧的戰(zhàn)略抉擇是完全正確的。此后,吳國經(jīng)過長達六年之久的養(yǎng)民整軍,最終于公元前506年西破強楚,實現(xiàn)了破楚入郢的戰(zhàn)略目的。

毛澤東是戰(zhàn)場上“因敵變化”“因利制權”的大師??姑涝瘧?zhàn)爭初始,毛澤東原定的作戰(zhàn)方針是實行一個月的防御,三個月內(nèi)不談攻擊問題。但志愿軍入朝后,發(fā)現(xiàn)戰(zhàn)場實際與原定方針設想的不一樣。當時美軍在朝的統(tǒng)帥麥克阿瑟是二戰(zhàn)時美國的英雄,雖威望極高,但過于自信。當時美軍情報機構報告鴨綠江邊發(fā)現(xiàn)中國軍隊,麥克阿瑟不信,并坐飛機搞了一次空中偵察。由于天公作美,朝鮮那年冬天來得早,偵察時雪霧交加,在空中很難看清地面。再加上我志愿軍紀律嚴明,幾十萬大軍入朝偽裝得特別好,連做飯在遠處都看不見冒煙。麥克阿瑟自認為,進入朝鮮的只是中國小股部隊,不值得大驚小怪,確定要在當年圣誕節(jié)結束朝鮮戰(zhàn)爭。當時戰(zhàn)場態(tài)勢是:敵方整個戰(zhàn)略麻痹,我志愿軍有發(fā)起戰(zhàn)略進攻突然性的可能;整個戰(zhàn)場我軍兵力布勢分散并進,美軍兵力卻很分散。在中南海,毛澤東已有一個多月吃飯睡覺不離書房,桌面上擺著一張很大的朝鮮地圖,他敏銳地察覺到朝鮮戰(zhàn)場上出現(xiàn)的這種特定態(tài)勢,能夠為我軍入朝打好第一仗提供戰(zhàn)機。為此,他馬上電告彭德懷放棄原定防御方針,立即采取敵進我進的運動進攻戰(zhàn)。我志愿軍三個月連續(xù)打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戰(zhàn)役,一下子把整個戰(zhàn)線從鴨綠江邊推到三八線以南。到了第四次戰(zhàn)役,由于美軍司令官換成了李奇微,變換了新戰(zhàn)術,戰(zhàn)場態(tài)勢也發(fā)生了變化。李奇微經(jīng)過一段時間觀察,發(fā)現(xiàn)中國軍隊作戰(zhàn)的后勤運輸總是跟不上,進攻能力只能維持七天左右。于是采用“你進攻,我后撤;你糧彈耗盡,我殺回馬槍”的戰(zhàn)法,戰(zhàn)場態(tài)勢出現(xiàn)了對我不利的現(xiàn)象。毛澤東此時決定敵變我變,他和彭德懷決定改變志愿軍入朝以來打運動戰(zhàn)的戰(zhàn)法,實行陣地戰(zhàn)。毛澤東在國內(nèi)一共打了22年仗,一般很少打陣地戰(zhàn)。但到了朝鮮戰(zhàn)場,他決定打陣地戰(zhàn)。我志愿軍用幾個月工夫在沿著朝鮮半島的蜂腰路修建了地下坑道,陣地戰(zhàn)隨即發(fā)揮了作用。1951年夏秋之交,美軍平均打50發(fā)炮彈能殺傷我們一個人,到了1952年夏天,美軍打660發(fā)炮彈才能殺傷我們一個人。自我軍實行陣地戰(zhàn)以后,整個朝鮮戰(zhàn)局就穩(wěn)定了,一直穩(wěn)定在三八線“停戰(zhàn)談判”。

五、攻守非“強弱”,兵智在于以己“有余”,攻敵“不足”

《孫子兵法》對戰(zhàn)爭中的攻與守有著許多精辟而又智慧的闡述,最著名的就是“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之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孫子·形》)。馮夢龍在《智囊·兵智部·制勝》前言中就借用了孫子的這句話。他說:“危事無恒,方隨病設。躁或勝寒,靜或勝熱。動于九天,入于九地。風雨在手,百戰(zhàn)無前?!币庵笐?zhàn)事變化無常,就像藥方隨病人所設。躁動或許能治好寒癥,靜養(yǎng)或許能對付熱癥。善攻者用兵如同從天而降,善守者用兵如同深藏地下。把握風云變幻,就能百戰(zhàn)百勝。《孫子·虛實》亦曰:“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處?!痹趯O子和馮夢龍看來,任何敵人有其實則必有其虛,有其強則必有其弱,有其長則必有其短;而且在一定條件下,虛實、強弱、長短等因素,都是可以轉(zhuǎn)換的;戰(zhàn)爭中的進攻與防守,并非就是強攻弱守,關鍵是看能否“善攻善守”,以己“有余”,攻敵“不足”。馮夢龍在《智囊》中引用了孫臏教田忌賽馬的故事:“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比龍霰荣惤Y束,田忌輸了一場,勝了兩場,獲得賭金五千金。馮夢龍評注道:“唐太宗嘗言:‘自少經(jīng)略四方,頗知用兵之要,每觀敵陣,則知其強弱。常以吾弱當其強,強當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過數(shù)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陣后,反而擊之,無不潰敗?!痹诖?,馮夢龍引用唐太宗的話:“我經(jīng)常先以弱兵對其強,再以強兵攻擊其弱。敵人攻我之弱,不過追殺百步,而我以強兵攻敵之弱時,必定從其陣后殺出,反向突襲,敵軍沒有不潰敗的?!泵珴蓶|在《智囊》影印本的該處點評:“所謂以弱當強,就是以少數(shù)兵力佯攻敵諸路大軍。所謂以強當弱,就是集中絕對優(yōu)勢兵力,以五六倍于敵人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圍,聚而殲之。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①馮夢龍編著、穆公譯:《智囊全集》(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740頁?!吨悄摇愤€引用了孫臏、田忌帶領齊軍“攻魏救趙,大破魏軍”的故事。毛澤東在影印本此處點評:“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雹亳T夢龍編著、穆公譯:《智囊全集》(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741頁??梢?,孫武、孫臏、李世民、朱元璋、馮夢龍等都是毛澤東認為的“以弱當強、以強當弱”“以己有余、攻敵不足”的“千古高手”。

中國革命戰(zhàn)爭與世界近現(xiàn)代戰(zhàn)爭相比有其特殊性,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在戰(zhàn)爭中始終處于防御一方、弱小一方、劣勢一方。然而,毛澤東認為,戰(zhàn)爭是力量的競賽,而力量在戰(zhàn)爭中能夠變化其原來形態(tài),弱軍可以變成強軍,強軍也可以變成弱軍。為說明這個問題,毛澤東引用了中國戰(zhàn)爭史上許多戰(zhàn)例,官渡之戰(zhàn)就是其中一個。戰(zhàn)爭開始時,袁紹出兵十萬,后方穩(wěn)定,人力物力雄厚;曹操兵力只有兩萬,是袁紹的五分之一,強弱懸殊。然而曹操實行了巧妙的指揮,先在白馬戰(zhàn)斗中聲東擊西,攻敵不備,使自己在局部地區(qū)成為強者,打了勝仗。首戰(zhàn)獲勝,士氣甚高。接著用堅守營壘的辦法消耗袁軍力量,而后奇襲烏巢,燒毀袁軍的全部屯糧。這時袁軍物資供給困難,軍心動搖,在總體上由強者變成了弱者,曹軍則變成了強者。于是曹軍乘勢出擊,大敗袁軍,殲滅七萬余人。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正是基于毛澤東對戰(zhàn)爭中“攻防”“強弱”的辯證分析和將“以己有余、攻敵不足”原則用于戰(zhàn)爭實踐,才使得我軍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以弱御強、由弱變強、以強勝弱。這個轉(zhuǎn)換和變化的條件,既包括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物質(zhì)方面的,也包括“道義”和政治方面的。如,解放戰(zhàn)爭初期,蔣介石擁有軍事力量四百余萬人,他們已經(jīng)利用時間完成了進攻的準備,控制著大城市和三百萬人口以上的地區(qū),接收了投降日軍一百萬人的全部裝備,得到了美國政府在軍事上和財政上的巨大援助。而人民解放軍當時只有一百二十萬人,在數(shù)量和裝備上遠不及國民黨軍隊。然而毛澤東對敵我形勢與發(fā)展趨勢作了全面分析,明確指出:“蔣介石軍事力量的優(yōu)勢,只是暫時的現(xiàn)象,只是臨時起作用的因素;美國帝國主義的援助,也只是臨時起作用的因素;蔣介石戰(zhàn)爭的反人民的性質(zhì),人心的向背,則是經(jīng)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這方面,人民解放軍則占著優(yōu)勢,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爭所具有的愛國的正義的革命性質(zhì),必然要獲得全國人民的擁護,這就是戰(zhàn)勝蔣介石的政治基礎。”②《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53頁。三年解放戰(zhàn)爭的實踐,充分證明了毛澤東的這個英明論斷。

六、屈敵非“不戰(zhàn)”,兵智在于“有以待”,“有所不可攻”

應該說,《孫子兵法》流傳2500多年來,影響最廣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一句話就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古今中外的許多政要和兵家學者都拿孫子的這句話做文章,有的便得出《孫子兵法》是“和平之法”的結論。如果把孫子的“不戰(zhàn)”思想局限于此,那只能說明對孫子思想認識浮淺,對他“不戰(zhàn)”思想中蘊含的“大智慧”理解不夠?!安粦?zhàn)而屈人之兵”雖說是孫子對戰(zhàn)爭結局的理想境界,但這里面既充滿著他的軍事哲學也飽含他的戰(zhàn)略智慧。孫子是從戰(zhàn)亂中走來又經(jīng)歷過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軍事家,哪能會輕易把不戰(zhàn)而“屈敵”、不戰(zhàn)而“取勝”寫入兵法呢?顯然,這里的不戰(zhàn)是帶引號的“不戰(zhàn)”,并非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而是更充分的“備戰(zhàn)”,爭取在未“開火”之前就取得了勝利;這里的屈敵,也并非靠權宜之計和“三寸不爛之舌”就能降服敵方或使雙方議和,而是靠包括壓倒對方的軍事實力和軍事威懾在內(nèi)的全方位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方略而“屈人之兵”。孫子在《九變》篇強調(diào):“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本褪侵赣帽仨毦邆淠軕?zhàn)之力、隨時準備應戰(zhàn)之力和給敵方以強大的威懾力。馮夢龍在《智囊·兵智部·不戰(zhàn)》中引用的16個“不戰(zhàn)”的故事,都是在一方具有軍事優(yōu)勢、備戰(zhàn)充分的情況下,以威懾、勸降、用間等謀略,而迫使另一方投降、議和,成為“屈人之兵”的。

習近平指出:“能戰(zhàn)方能止戰(zhàn),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zhàn)爭與和平的辯證法?!雹佟读曋飨瘒篮蛙婈牻ㄔO重要論述讀本》(2016年版),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編,解放軍出版社2016年5月版,第155頁。歷史經(jīng)驗表明,和平與“不戰(zhàn)”,必須以強大實力作為支撐和后盾,軍事斗爭準備充分、能打勝仗,才能有力遏制戰(zhàn)爭,才能確保和平。當今世界,盡管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主題,但是國際政治經(jīng)濟的舊秩序并沒有根本改變,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局部沖突和戰(zhàn)爭始終不斷。我國周邊特別是海上方向安全面臨的現(xiàn)實威脅呈上升趨勢,為此我們要認真借鑒孫子“有以待”“有所不可攻”的備戰(zhàn)思想,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長遠眼光做好軍事斗爭準備,力求以強大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為后盾,以軍事斗爭的“不戰(zhàn)”為表象,以真抓實備為本能,通過“伐謀”“伐交”“伐兵”等斗爭,“必以全爭于天下”(《孫子·謀攻》)。

(責任編輯:周亨祥)

The Fundamentality of “Military Wisdom” Is the Strategic Wisdom— The Enlightenment Drawn fromThe Art of WarandBrain Power

Nan Bingjun

From the angle of military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mak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wisdom highlights ofThe Art of WarandBrainpower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ideas: The art of war should not resort to war. Its military wisdom lies in keeping the state secure and the army preserved. Supreme excellence is not produced by constantly fighting and conquering. Its military wisdom lies in winning a complete victory without fighting. Marvelous prediction is not marvel. Its military wisdom lies in knowing both yourself and your enemy as well as knowing both Heaven and Earth. Deception is not cheating. Its military wisdom lies in “According as circumstances are favorable,one should modify one's plans.” Attacking and defending do not mean “powerful or weak.” Its military wisdom lies in having a superabundance of strength to attach the enemy’s insufficient strength. Succumbing to the enemy does not mean refusing fighting. Its military wisdom lies in having the readiness to fight with the enemy and making one’s our position unassailable.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Sun Zi’s wisdom and Feng Menglong’sBrainpower, this article aims to better grasp and utilize the strategic wisdom of Sun Zi’s art of War.

B22

A

2095-9176(2017)03-0009-08

2017-04-15

南兵軍,中國孫子兵法高級顧問,《孫子研究》雜志主編。

Kew Words:The Art of War;Brainpower; Strategic Wisdom

猜你喜歡
智囊馮夢龍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組歌
東周列國志
辦媒體智庫 做政府智囊——《東南商報》構建“媒體+智庫”平臺的實踐與探索
馮夢龍的謎語
黃守宏:總理的“首席智囊”
近期中
智短漢
不洗腳
談對《孫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涌入日本的《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