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陽 張嘉鵬 陳佩儀 王一飛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廣東廣州510006)
基于臨床工作過程的案例模擬法在中醫(yī)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運用※
宋陽 張嘉鵬 陳佩儀 王一飛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廣東廣州510006)
案例模擬法是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困境提出的一種新思路,是一種虛擬的實踐教學方法。本文結合中醫(yī)護理基礎教學中的實踐,重點介紹案例模擬法在《中醫(yī)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應用步驟,即課前準備、課堂表演和課后反思。同時對案例模擬法的場景、身份和案例的設計以及學生參與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以期為后續(xù)研究者提供借鑒。
案例模擬;中醫(yī)護理學基礎;教學模式
近年來,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對象的多元化,護理教育對象層次提高,必然要求護理教學模式也發(fā)生相應改變[1]。而傳統(tǒng)的《中醫(yī)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在課堂授課為主的教學法,這種方法使得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效率低下,興趣不高。所以,如何改變現(xiàn)狀,提高學生效率和興趣,培養(yǎng)具有中醫(yī)特色的護理人才,是廣大護理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為此,根據(jù)前人研究基礎和臨床護理工作特點,在《中醫(yī)護理學基礎》課程中將基于臨床工作過程的案例模擬法引入該門課程。案例模擬法是一種將角色扮演、對話練習和案例模擬融為一體的、能夠將學習和興趣結合起來的仿真模擬演習教學法。它是以案例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的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案例模擬法具有有醫(yī)療環(huán)境,卻無醫(yī)療風險的優(yōu)勢[2]。將臨床真實護理情景融入教學,使得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相一致,學生有效參與也能有效的帶動學習的積極性,能有效地解決教學與臨床實際脫節(jié)的矛盾。以臨床實際案例為依托,以案例模擬法為主要手段:教師提前編寫臨床案例;創(chuàng)設出特定環(huán)境,使學生處于醫(yī)院的模擬場景,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得“護士”面對“病人”,從而進行護理評估、找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并及時評價護理措施有效性;最后通過小組互評及教師分析歸納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和操作技能。故而該教學方法具有實踐性、互動性和綜合性等優(yōu)點。現(xiàn)將其在《中醫(yī)護理學基礎》的運用介紹如下:
該教學方法主要分為三個步驟:課前準備、課堂表演和課后反思。
1.1 課前準備①在授課之前,教師應該提前了解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和興趣點所在,以及前期的知識儲備。例如在學習中醫(yī)拔罐法之前,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或課前提問,提前了解學生對中醫(yī)拔罐的認識,初步講解中醫(yī)拔罐的起源、臨床療效和民間普及狀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為教師適當合理的設置教學內容和進度。②案例設計,以各個??频呐R床護理案例為原型,由學校教師和臨床護士共同編寫案例,案例中含有此次學習要點及需要掌握的護理技術。例如針對拔罐療法這一章節(jié),案例設計如下“李女士,40歲,患有右肩肩周炎3年余,近日因方案書寫工作較多,右肩部疼痛加劇就診,評估后按醫(yī)囑使用平衡火罐法治療”,案例中包含了拔罐的定義、取穴原則和拔罐的補瀉手法等。案例在課前一周左右發(fā)放給學生,學生根據(jù)課前所給案例進行討論分析準備。③小組分工,在教學設計中,學生自行組成4~5人/小組,然后推選團隊組長,實行教師指導、組長負責制,由組長協(xié)調團隊成員的學習和統(tǒng)籌安排成員的任務分工,做好角色分配,例如針對上述案例,有一名同學扮演“李女士”,兩名同學扮演“護士”,一名同學扮演“醫(yī)生”,共同合作完成。并且要求建立團隊管理制度,對學生團隊采用自主管理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基本原則,各個小組團隊自行制定合適團隊學習的規(guī)定,并嚴格按照規(guī)定開展活動,定期匯報成果、小組自我總結等。④情景準備,依托學校的教學場地及教學設備,建立模擬臨床的仿真病房,準備操作物品。
1.2 課堂表演課堂表演分為四個階段:表演匯報,問題分析,相關知識,教師點評。學生在獲得案例后,經(jīng)過一周的小組討論學習及查找資料,設計詳細的劇本,由學生來扮演護士、患者、家屬、醫(yī)師等各類角色,編排患者在住院過程中發(fā)生的某個中醫(yī)護理場景,表演過程中除按要求演示具體的護理操作外,還應兼顧團隊合作,護患溝通等。模擬表演結束后,請學生針對此次表演進行發(fā)言提問,由表演學生團隊給予解答,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接下來由教師對表演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并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解釋,使學生明晰解題思路。
1.3 課后反思學生系統(tǒng)總結教學模擬的應用效果、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方法。在課程結束前,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后反饋給學生,并為下一次的課程進行準備。
《中醫(yī)護理學基礎》是中醫(yī)院校護理的基礎必修課,但課程總學時數(shù)不多。針對醫(yī)院對中醫(yī)護理人才的要求,如何在不增加學時的基礎上,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中醫(yī)護理人才,是中醫(yī)高等院校中醫(yī)護理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目前《中醫(yī)護理學基礎》授課模式多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圍繞“課堂-教師-考試”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授課地點主要在課堂,課堂中心主要是教師,教師講課目標主要是考試,長期以此,就會出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輸,學生在座位下被動接受知識,導致學生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下,進而直接影響了中醫(yī)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導致學生進入臨床后,不能適應臨床工作需要?;谂R床工作過程的案例模擬法一方面將臨床真實護理情景融入教學,使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相一致,另一方面,學生的有效參與也能有效的帶動學習的積極性,能有效的解決實踐教學與臨床實際脫節(jié)的矛盾,同時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中醫(yī)護理學基礎》中運用是必要的。
案例模擬法已經(jīng)經(jīng)過教學實踐檢驗,它的優(yōu)點已經(jīng)很明確:能在課堂上營造出較強的真實感和參與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該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如果能對這些問題提前認識并正確處理好,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否則將適得其反。
3.1 場景和身份應設定在學生理解能力范圍內,不宜過于簡單或復雜。模擬的場景過于簡單,會在學生心理上產(chǎn)生無聊感或可笑感,這樣的情景模擬從開始就是敗筆,應加以避免。相反,場景過于復雜或身份設定過高,超出了經(jīng)驗和專業(yè)范圍之外,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挫折感和疲勞感。
3.2 學生之間需要良好配合因為該教學方法的主體主要是學生,通過學生扮演的角色來完成大部分教學過程,學生之間的配合就非常重要。同時,學生個人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團隊精神也顯得格外重要。
3.3 教師案例設計應該既通俗易懂,富于挑戰(zhàn)性。教師設計的案例應該基于臨床實際工作過程,任務難易度恰當。涉及的知識點需緊密聯(lián)系教學大綱,不宜過多。如本文中肩周炎的設計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而平衡火罐法則要求學生在系統(tǒng)掌握火罐法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自主學習與練習掌握,對學生來講,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能較大程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4 應避免學生參與度低下例如有些學生興趣不高或者性格內向,不愿意參與教學過程,而有些人則持觀望態(tài)度,不積極不消極。針對這些問題,應該采取點名提問或者提問加分等獎懲形式,同時,也要增強團隊意識,使團隊中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其他人的鼓勵下積極參與,從而以此來減少學生中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
在《中醫(yī)護理學基礎》課程評價中,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非智力因素評價等方面,以及多個實踐點的評價。①多維評價指標。評價主體多元化:引入學生自我評價、小組相互評價、教師評價評價。重點考察學生課后學習情況和與同學合作關系等;評價內容多元化,打破以往評價內容的單一性,側重從學生的操作能力、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職業(yè)道德能力等方面入手評價。②全程雙向評價。過程評價改進原有的終點評價,在課程中期、課程結束及實習前等三個時間點對學生中醫(yī)理論知識、中醫(yī)技能、團隊效能和辨證施護能力進行評價,實習和見習過程中,科室教師對學生理論和操作的考核,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和臨床護理能力的評價。
中醫(yī)護理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中醫(yī)護理學基礎》是中醫(yī)高等院校中醫(yī)護理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課程。目前我國實施的中醫(yī)護理學教學模式還存在缺陷,而基于臨床工作過程的案例模擬法為中醫(yī)護理學的教學模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整體教學的效果,值得在中醫(yī)護理學教學中大力推廣。
[1]袁義厘,耿桂靈.護理綜合性實驗教學中模擬臨床情景演練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2):1122-1124.
[2]郭宏,劉蕾.仿真模擬護理實訓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4):1263-1265.
[3]馬偉光,梁濤,陳京立,等.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情景模擬教學病例的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58-260.
The App lication o f Case Sim u l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lin icalW o rking Process in the Teaching o f Basic Nu rsing o f TCM
SONG Yang,ZHANG Jiapeng,CHEN Peiyi,WANGYifei
(Nursing College,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06,China)
Case simula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mainly in view of traditional teachingmethod.So it is a new idea and a virtualway of practical teachingmethod.Associat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Basic Nursing of TCM,the essay highlighted the application step of case simulation in its using process,which includes advanced preparation,class performance and the reflex after class.Besides,in order to providemore useful reference for other researchers,the essay also operated a discussion among case stimulation scenario,identity,design and somany other problems.
case simulation;Basic Nursing of TCM;teachingmodel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3.006
1672-2779(2017)-13-0012-03
:李海燕本文校對:關永格
2017-03-27)
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粵教高函【2015】173號-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