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東
(長春市綠園區(qū)少年宮)
當前,隨著校外教育的蓬勃發(fā)展少年宮也迎來了一次極好的發(fā)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挑戰(zhàn),即林立的校外民營培訓機構將與我們長期共存,形成競爭格局。面對挑戰(zhàn),無論是少年宮本體還是教師個人都需要放遠視距,積極思考應對策略。作為少年宮的一員,教師自身該如何審視自我和定位自我,主動構建自我發(fā)展路徑,也是眼下需要思考的首要課題。那么少年宮教師該如何做呢?以下談幾點個人不成熟的見解。
1.“服務對象由面向部分學生轉向面向全體學生?!碑斍靶M饨逃齼r值取向從過去針對部分“可造之材”轉向了全體青少年。即將實行的“330”計劃將把之前“關”在校園里的學生全部釋放到校外教育陣地之中,把一部分育人使命托付給我們,使我們不得不面向全體,它對我們是一個艱巨的挑戰(zhàn)。我們能不能擔當?擔當,只有勇氣是不夠的,需要我們轉換思路,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2.“培養(yǎng)目標由單一性轉向多層次性”。我們不僅要傳授技能,還要立德樹人;不僅要為青少年提供實踐陣地,還要立德樹人,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使青少年既得到技術的同時情操還要得到陶冶,學到做人的道理。
3.教育對象多元化,除了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還要“對家長進行教育”?!蛾P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guī)劃(2016-2020年)》中提出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網絡,依托城鄉(xiāng)社區(qū)公共服務設施、城鄉(xiāng)社區(qū)教育機構、兒童之家、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活動陣地,普遍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城市社區(qū)達到90%,農村社區(qū)(村)達到80%。著力推動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作為城鄉(xiāng)社區(qū)服務站工作的重要內容,確保每年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和2次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每年至少開展2次公益性的家庭教育講座或家庭教育親子活動?!币笪覀円ㄟ^網絡平臺教育、陣地活動教育、講座、互動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家長參與進來,參與中得到教育。這項工作需要轉換思路,增強服務意識。
4.“由單純書本知識復制者向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者轉變。”與學校中教師是教材的執(zhí)行者不同,少年宮教師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少年宮的課程自主性更強,需要教師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以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諸多因素不得不使少年宮教師具備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和探究能力,有能力完成多元育人、科學育人、人文育人、特色育人的使命。
5.教育活動方式將“由知識傳遞型教育向知識創(chuàng)新型教育轉變。”
學校教育多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等手段獲得間接感性資料,而校外以則以真實場景體驗和實踐為手段,讓學生在真實的感性場景中獲得知識,認識事物,在“人文與藝術、科學與環(huán)保、自然與戶外、社會與生活”等諸多實踐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教育方式的不同,必然要求不同的角色。
“校外教育的職能:“‘促’兒童成長,‘助’家庭教育,‘補’學校教育缺乏實踐性、綜合性,‘糾’社會教育。”明確了少年宮的職能,為教師自我定位提供了依據,使教師客觀定位自身價值,樹立“學習是最大的財富,工作是最大的享受,服務是最大的幸福”的正確價值觀。
早在二三十年前,國外學生就在下午的大部分時間里接受校外教育。如果它將成為我們的現實,少年宮將會變成校外教育的主陣地,如果少年宮沒有大師級、專家型教師隊伍,地位將會被民營教育所替代,所謂“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因此,少年宮教師需要跟上時代步伐,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大師級、專家型教師,以適應校外教育不斷發(fā)展的需要。而成為大師級教師,以下是必經之路。
(一)學習
少年宮的教師需要掌握多門學科知識,包括管理學,還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構建新型育人理念,成為學習型、綜合型人才,“名在博學”。
(二)立德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學生立德首先教師自身應具備高尚的品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成為“名在品高”優(yōu)秀教師。
(三)樹人
“核心素養(yǎng)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yǎng)?!蔽覀儾粌H要立德,還要樹人,我們的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與技能傳授,而是把情感與價值觀滲透在綜合實踐和體驗活動中,因此優(yōu)秀的少年宮教師應“名在理念”,把立德樹人與情感態(tài)度有機結合,既教書又育人。
(四)服務意識的樹立
“服務是最大的幸?!彼仁菍處熉殬I(yè)情操的要求,也是職業(yè)情感態(tài)度的外在表現。不同的情感與態(tài)度,會帶來不同工作過程感受與勞動成果。要求教師“名在博愛”,視無私奉獻為一種享受。
(五)強化業(yè)務能力
校外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業(yè),光有意識而無實際操作能力,一切等于空談。教師需要通過強化自身的業(yè)務能力,適應不斷發(fā)生的新變化,成為一名一專多能的教師,“名在特色”。
(六)提高教科研能力
少年宮的發(fā)展相對于規(guī)模,更求質量的提升,兒質量根源出自教科研。因此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外塑修養(yǎng),內煉素質,“名在專業(yè)”,根據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的需要不斷生成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新課程,讓自己的勞動成果具備一定的學術性。
(七)探究與創(chuàng)新
“校外教師面對教育急劇變革的內、外環(huán)境和一系列新的要求,亟待進行新的角色定位?!弊鳛榛鶎咏處煈翱朔J厮枷?,增強危機憂患意識,推動校外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在觀念上要形成我們自己對校外教育發(fā)展的獨特見解,要有一種強烈的創(chuàng)新欲望,在活動上,要不斷地創(chuàng)建新項目,增加新內容,提出新形式。要學會捕捉社會熱點和創(chuàng)設熱點。”“在破除陳舊觀念上下功夫”,做“名在善思”的教師。
(八)社會協調能力培養(yǎng)
雖然少年宮的教師編制有限,但仍需開設諸多課程,因此僅靠現有教師資源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我們放開眼界與社會達成廣泛合作,不僅要把“大師”請進來,還要把讓教師走出去,把少年宮搬進學校。因此少年宮教師應該“名在視野”上。打開了思路,協調了社會資源,眼前的問題會逐個得到破解。
總之,我們要走的路很長,要做的事很多,肩上的擔子很重,但是只要準確把握校外教育發(fā)展趨勢,科學定位自己,合理規(guī)劃自我發(fā)展路徑,我們的潛能就會得到無限發(fā)揮,在本職崗位能夠獨當一面,成為“有思想的領跑者”。應該說我們的前景是廣闊的,眼前的困難是暫時的,科學的自我管理,持之以恒的信念,會讓我們離“大師”越來越近。
[1]康麗穎.吉林省中小學校外教育(北師大)培訓班講座.2016-12-1.
[2]王振民.吉林省中小學校外教育(北師大)培訓班講座.2016-12-1.
[3]王小慧.吉林省中小學校外教育(北師大)培訓班講座.2016-11-30.
[4]張輝武.吉林省中小學校外教育(北師大)培訓班講座.201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