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松珩
在財報里,我看到了答案,
來自于地方政府穩(wěn)增長的力量,
推動經濟機器的運轉,并帶來了資金和需求,
推高債券、商品和房地產。
如果你從事經濟金融工作,你應該會很關注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它于每年12月召開,對過去一年的經濟工作做一個總結,對明年的經濟形勢做一個預判——經歷了表面繁榮的2016年后,如果你很想知道明年會是一個怎樣的光景,最近中央的動態(tài)很可能會給你提供不少思路。
回顧整個2016年,從我這個金融從業(yè)者的角度來看,無疑是泡沫最為瘋狂的一年。
債券、商品市場和房地產漲得快、漲得急就不多說了,更重要的是其與經濟周期的完全背離。
在我們記憶猶新的大牛市中,2006~2007年的大牛市算是真正意義上順應經濟周期而起的大牛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通脹率不斷上漲、經濟機器處于過熱之中,工廠都在滿負荷生產而人們都在買買買。
但2016年卻并不是這樣——至少在整個上半年里,中國經濟一直死氣沉沉,難言什么亮點。
下半年雖然在房地產刺激和供給側改革、企業(yè)被強制去產能的政策推動下經濟有所恢復,但你知道下半年整個經濟還面臨著不少的風險:美聯(lián)儲加息、石油價格跳升等,總體來看整個經濟依然處于一個比較低效的階段,僅從賬面上說的話。
不過,泡沫不會無緣無故生成,總會有一個觸發(fā)的因素——直到我前一段時間翻看280多家在不同的債券市場發(fā)行債券或股票的地方政府城投公司的財務報告,我才發(fā)現(xiàn)這個泡沫的生成機制。
這些城投公司通常都是當?shù)卣A設施、工業(yè)園區(qū)、旅游景區(qū)建設的主體力量,它們的主要收入都來自于政府項目的代建收入,簡單地說,城投公司就是當?shù)卣膶B毥ㄖ獭?/p>
我觀察它們的財務報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趣的事實——即使它們大多只公布了自己的半年度報表。
你會發(fā)現(xiàn)自2014年它們的工程代建收入不斷提升,對應著2014年3月份政府工作報告中重提穩(wěn)增長和經濟增速問題,而2015年其工程代建收入的增長戛然而止,很多公司還出現(xiàn)了收入負增長或者虧損……
猜一猜,2016年怎么樣?很多公司僅僅是上半年財務報表的報告收入已經超過了2015年全年!
我知道這一年不光是你,很多專業(yè)金融投資人士都被撲朔迷離的新聞和相關人士的講話給繞暈了,但財務報表——好吧,財務報表雖然會說謊,但是不可能所有的財務報表都說一樣的謊話。
所以真實情況就是,城投公司的代建收入增加了,換句話說,地方政府刺激經濟的力度,今年上半年就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這件事情完美地解釋了我之前關于泡沫的疑惑——如果實體經濟真的哀鴻遍野,企業(yè)又因為276計劃被迫減產,那推高金融市場和房地產的力量在哪里呢?
在財報里,我看到了答案,來自于地方政府穩(wěn)增長的力量,推動經濟機器的運轉,并帶來了資金和需求,推高債券、商品和房地產。
我還發(fā)現(xiàn)了另外一件事:2015年為什么地方政府不再刺激經濟了?
原因在于2014年底財政部為了防止地方政府亂刺激經濟,出臺了43號文,規(guī)范了地方政府借貸;
整個2015年,地方政府被束縛銀根,自然什么都干不了;而2016年初隨著經濟惡化,權威人士發(fā)文評論經濟,再度點燃了地方政府財政刺激的火——猜一猜,今年年底怎么樣?
財政部在樓繼偉卸任之前,再度發(fā)文重提43號文,配合著這個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線索呢?
沒錯,就是刺激沒有了。
可不光是刺激沒有了呀,本次經濟會議再度提了要擠泡沫、金融去杠桿,對于投資者而言,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
這話的意思是,金融市場里的泡沫太高,杠桿太大,需要擠——該怎么擠?
11月和12月里債券的走勢就是一個例子,你辛辛苦苦放杠桿賺了一年的錢,最后兩個月吐出來不說,還得賠錢。
再加上監(jiān)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的不信任感加重,直言“趕緊收手,趁早自首”,未來對金融機構的打壓也是近在眼前——這些話聽著有點像2012年末了。
我說這些話可能有些危言聳聽,但就目前中央的表態(tài)來分析,2017年更可能是2013年和2015年的結合體:
對普通人而言,2013和2015可不是什么美好的記憶,2013年有錢荒,房價和工資增速在當年見頂;2015年有股災,中產階級的財富在那一年損失慘重。
做金融投資要察言觀色,這幾年全靠中央對經濟的收放,才有了金融市場的上沖下跌,而當中央讓你不要再玩的時候,你最好的行為恐怕還是離開牌桌吧。
回頭看看今年,中國呈現(xiàn)出一個低開高走的局面——這或許是中央的初衷。
2015年去杠桿去的太過,經濟有些萎靡,2016年來好好刺激一下,不過走勢就不是中央所喜歡的了,沖得太高太猛,有了摔下來的風險。
而展望明年,中央經濟會議更提到了“回歸本源”的說法。
什么是回歸本源?就是讓資金重新回到實體經濟,刺激實體經濟的繁榮而不是金融市場的泡沫——這是一句空話,因為每年我們都這么想,但經濟遂不遂愿是另一回事。
對我而言,回歸本源的意思就是回歸經濟周期,不再輕易刺激,該跌跌該破破。
所以三季度剛有恢復的消費行業(yè)啊,我同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