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利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討在肺結核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胸腺五肽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選取100例肺結核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采取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化療,觀察組在進行常規(guī)化療的同時,采用胸腺五肽進行輔助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病灶總吸收率以及肺通氣功能指標。結果觀察組的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分別為86%、8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64%(P<0.05)。觀察組的病灶總吸收率為96%,病灶顯著吸收率為5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36%(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FEV-、FVC、FEVdFVC%均明顯更優(yōu)(P<0.05)。結論在肺結核患者的常規(guī)化療過程中加用胸腺五肽進行輔助治療,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的肺部病灶吸收、痰菌轉陰、空洞閉合,還能有效改善肺通氣功能。
[關鍵詞]肺結核;胸腺五肽;輔助治療;化療
肺結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由于肺結核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細菌侵襲而發(fā)生肺部感染,累及多個器官,對人們的生命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臨床上主要采取常規(guī)化療措施對肺結核患者進行治療,但在化療過程中還需使用其他藥物進行輔助治療。本次研究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選取了100例肺結核患者進行研究,分別給予常規(guī)化療、常規(guī)化療+胸腺五肽輔助治療,借此來對胸腺五肽輔助治療肺結核的療效進行探討?,F(xiàn)將研究數(shù)據(jù)整理分析完畢,特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該階段內我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中隨機抽取100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均經實驗室檢查、x線拍片等,被確診為肺結核,且出現(xiàn)多重耐藥性。此次研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且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許可。
采取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最小為21歲,年齡最大為69歲,平均(45.2±15.6)歲;患病時間短則6個月,長則5年,平均為(2.93±1.09)年。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最小為20歲,年齡最大為70歲,平均(45.3±15.9)歲;患病時間短則5個月,長則6年,平均為(3.07±1.14)年。
兩組患者就其性別、年齡均值、平均患病時間等基線資料進行比較,經x2檢驗或t檢驗得出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具有較好的均衡性,可進行對比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化療,化療方案為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北京三九藥業(yè)有限公司,H11022366;規(guī)格:0.1g)0.5g bid、吡嗪酰胺(上海黃河制藥有限公司,H31022135;規(guī)格:0.25g)0.75 bid、丙硫異煙胺(上海衡山藥業(yè)有限公司,H31023065;規(guī)格:0.1g)0.3gbid,乙胺丁醇(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H44020250;規(guī)格:0.25g)0.75g qd,給藥方式均為口服。
觀察組在進行常規(guī)化療的同時,采用胸腺五肽(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H20053621;規(guī)格:1mg)進行輔助治療,常規(guī)化療方案同對照組,胸腺五肽的給藥方式為肌肉注射,每隔1天給藥1次,每次劑量為1mg。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3個月,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病灶總吸收率以及肺通氣功能指標。
痰菌轉陰判定標準:每月采集患者的痰液標本送往實驗室進行痰菌檢查,采用痰菌培養(yǎng)、涂片對痰液標本中的結核桿菌進行檢測,如連續(xù)3次檢測結果均顯示為陰性,即為痰菌轉陰。
病灶吸收判定標準:顯著吸收,即x線下可見病灶縮小幅度超過50%;吸收,即x線下可見病灶縮小幅度為30%~50%;無吸收,即x線下可見病灶縮小幅度不足30%,甚至出現(xiàn)增大。病灶總吸收率=顯著吸收率+吸收率。
肺通氣功能檢測指標主要有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吸容積(FEV1)、1秒用力呼吸容積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進行x2檢驗、t檢驗,表示為[n(%)]、(x±s)。當P<0.05時,表示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比較
觀察組的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分別為86%、82%,與對照組相比,均明顯更高(P<0.05)。見表1。
2.2病灶吸收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病灶總吸收率為96%,病灶顯著吸收率為5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36%(P<0.05)。見表2。
2.3肺通氣功能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FEV1、FVC、FEV1/FVC%均明顯更優(yōu)(P<0.05)。見表3。
3討論
肺結核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結核桿菌入侵機體引發(fā)的肺部結核性病變,傳染性較強,發(fā)病率較高,且在近年來出現(xiàn)年輕化的發(fā)病趨勢。肺結核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功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同時,其免疫機制也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礙,導致患者機體對病菌的抵抗力降低,加上肺結核患者在長期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其呼吸道菌群逐漸失去平衡,容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進而可能會引發(fā)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針對肺結核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
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抗生素對肺結核進行治療,但由于抗生素的應用較為廣泛,耐藥菌株不斷增多,肺結核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多重耐藥性。對于這類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臨床上主要采取常規(guī)化療措施進行治療,但由于化療藥物普遍存在毒副作用,往往會導致肺結核患者的療效欠佳,還會導致患者在治療后出現(xiàn)復發(fā),因此,在化療過程中還需使用免疫增強藥物進行輔助治療,利用免疫增強藥物,使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增強,從而使患者的化療藥物副作用被抵消,充分發(fā)揮出化療藥物的正面藥效。
胸腺五肽是胸腺生成素的有效成分,是一種免疫增強劑,主要從新生的小牛胸腺組織中進行提取得到,能夠有效激活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細胞,促進淋巴細胞絲裂原的成熟,促使淋巴因子有效釋放,增強機體內抗病毒蛋白原的活性,同時,還能有效激活免疫細胞,促進T淋巴細胞的轉化,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胸腺五肽在肺結核患者的化療過程中應用,可與化療藥物發(fā)生配伍效果,具有顯著的協(xié)同作用,能夠有效抑制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使化療藥物對肺結核的藥物正面作用有效發(fā)揮。
本次研究結果為了探討胸腺五肽在肺結核治療中的作用,特對采用胸腺五肽的肺結核患者(觀察組)和未采用胸腺五肽治療的肺結核患者(對照組)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病灶總吸收率分別為86%、82%、96%,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64%、80%(P<0.05),說明胸腺五肽在肺結核患者的化療過程中進行輔助治療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夠有效增強化療藥物對肺結核病灶的藥物作用,與劉明等的臨床研究結果較為一致,證實了本次研究的客觀性。另外,本次研究還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FEV1、FVC、FEV1/FVC%均明顯更優(yōu)(P<0.05),說明采用胸腺五肽治療肺結核還可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氣功能。
綜上所述,在肺結核患者的常規(guī)化療過程中加用胸腺五肽進行輔助治療,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的肺部病灶吸收、痰菌轉陰、空洞閉合,還能有效改善肺通氣功能。